更新时间: 2025-09-10 22:00:57
去年夏天,一个来自香港的电话令良元村村民们奔走相告。
农永家是谁?他回村的消息,为什么让良元村的人如此兴奋?
那年农永家的父亲老农生了重病,可家里太穷了,根本没钱治病,老农在床上拖了大半年后撒手而去,留下10岁的永家和家徒四壁。村主任召集大家一起办了老农的后事,又忙着安排永家:“我知道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我们村自解放后就定下了规矩,谁家有难事一起想办法。如今老农走了,孩子还小,咱不能不管。以后他每天轮流在我们每户人家吃饭,我们吃什么,这孩子也吃什么。”
大家齐声同意,没有异议。自此,永家便成了良元村的“公共儿子”。
村里的木棉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转眼永家16岁了。一天,他跟村主任提出,要出去闯闯,他说良元村太穷了,要挣钱得去外面。
村主任不同意:“永家,你还小,要是在外面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对得起你爸!”
“伯伯,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您保重身体,等我挣到了钱,一定回来孝敬您。”村主任看永家去意已决,也不再说什么,叫自家孩子把村里几个有威望的人喊到家里。
“永家长大了,他想出去闯一闯,我尊重他的意见。这样,我们按照村里定的老规矩,每户给永家一元钱,当给他出行的路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