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0 01:27:30
美媒称,南中国海的沙土正在迅速改变着面貌。最新报道显示,中国或许正准备在斯卡伯勒礁(即我黄岩岛)上开展填海造岛工程。就在几周前,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的考特伦礁(即我华阳礁)上部署了尖端的雷达,并在帕拉塞尔群岛(即我西沙群岛)的伍迪岛(即我永兴岛)上部署了两个地对空导弹连。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3月21日刊文分析了中国在南中国海的短期胜利和长期问题,作者系新美国安全中心亚太安全项目高级研究员米拉·拉普-胡珀。
文章称,从许多方面来说,华盛顿在南中国海的努力也正在取得成果。美国让中国的举动暴露在镁光灯下,重新获得了航行自由,并且正在构建该地区对这一航行自由的支持。美国与东盟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密切,它的东盟伙伴也开始表达对南中国海航行、飞越自由以及法治(这些都涉及华盛顿的主要国家利益)的持续严重担忧。
文章称,令人费解的是,华盛顿在政治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却在这片争议水域面临着防务领域的挫折。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华盛顿把南中国海战略的重点放在该地区的政治平衡上,旨在为其自身利益争取最大限度的地区支持,在增强军事姿态的问题上则是慢慢推进的。另一方面,北京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战术性的军事平衡,它筑岛的速度要快于美国构建联盟的速度。结果就形成了一种从总体上讲对华盛顿十分有利的政治平衡,以及一种从总体上讲对华盛顿绝对谈不上有利的军事平衡。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影响力巨大,是亚洲大部分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且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依然是非常乐观的,将为亚洲乃至世界创造机会,而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孤立或排除中国不利于任何一方。
新加坡副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为了反驳美西方的一些谬论,表明新加坡不愿意选边站队,想要与中国继续加强合作的立场。
“亚洲的未来”国际论坛自1995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为亚洲乃至世界创造机会。
颜金勇说,中国未来仍将是世界主要且极具竞争力的生产大国。新加坡一直与中国紧密合作,两国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模范项目。未来新加坡将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在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两个重点领域。
岛内知名政治学者郭正亮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若中美之间发生意外冲突,黄岩岛极有可能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郭正亮特别指出,如果我国在该岛开展填海造岛工程,并在上面建设军事设施,美方很可能会采取主动行动,甚至动用导弹或其他武器试图摧毁这些工程。
那么,这位台湾学者的看法究竟是否成立?美方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呢?
...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谈到太空竞赛,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年被美苏支配的冷战时光。你发射人造卫星,我就送出空间探测器,你派人首次进入太空,我便去完成第一次登月。这是一场航空实力的较量,更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对抗,虽不见硝烟四起,却到处都是散落的火光。
而如今,中国似乎也加入了这场太空支配权的角逐。随着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升空,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毕竟,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是咱们发展太快了啊。
2007年,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首次成功绕月。
2008年,中国圆满完成“神舟七号”的空间任务,实现了第一次太空行走。
2011年,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一号”。
2013年,中国探测器在月球降落,“玉兔号”月球车引发万众瞩目
2016年,中国向太空先后送出“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长征五号”。
2017年,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进入太空。
昨日,我国又向太空发射了一颗“慧眼”。这是我们首个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主要用来探测宇宙中的X射线、研究脉冲星和黑洞、为航天器引路。
...太平洋深处,波涛汹涌的水面下暗流涌动。辽宁舰编队穿越宫古海峡、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首次亮相,这些都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世界两大强国之间激烈博弈的缩影。如今的中美较量,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字对比,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百年国际秩序的大规模无声斗争。
核威慑的天平:数量与生存的较量
在核武库规模上,美国依然占据优势,拥有数千枚核弹头,并维持着三位一体的成熟投送体系,这构成了华盛顿全球战略威慑的核心。然而,中国则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通过建设有限但精干的核力量,结合日益强大的反导和高超音速打击能力,形成独特的核威慑战略。东风-41洲际导弹的机动部署和巨浪-3潜射导弹的列装,使得中国的核力量不仅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还具备极高的突防效率,这成为美国五角大楼战略演算中的一大变量。现在,核威慑的较量已从单纯的数量对比,转向生存能力与突破能力的较量,局势愈加微妙。
大洋深处的棋局:航母对决与区域拒止
美国海军的霸主地位依旧牢不可破,11艘核动力航母在全球范围内投射强大威慑力。以福特级航母为代表,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和新型舰载机,象征着航母战斗群的最高技术水准。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在“下饺子”般的造舰速度下,逐步增强了硬件实力。从055万吨大驱到新型核潜艇,从山东舰到福建舰,逐步打造出强大的海上力量。但决定战局的关键不在航母数量的对比,而是中国海军精心构建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东风-21D、东风-26等“航母杀手”与强大的岸基航空兵联合出击,再加上远海舰队的日益活跃,构成了强有力的防线,逐步在第一岛链内形成了强大的纵深防御。西太平洋的海上博弈,攻守之势正在悄然发生微妙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