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
题:重庆巫山:活化文化遗址 赋能三峡旅游
“今天的开工仪式,对于我这个‘老兵’来说,很激动。”8月16日,91岁的黄万波站在新一轮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感慨。
作为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代表,黄万波认为,龙骨坡遗址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时刻。按照规划,到2026年,龙骨坡遗址将被打造成为一座古人类文化遗址公园,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重要遗迹。
长江干流在巫山绵延55公里,境内与长江有关的文物、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从1984年到2012年,龙骨坡遗址先后历经四次科学考古发掘,相继出土了1000余件石制品、120种脊椎动物化石,重庆巫山充分利用这种远古文化资源,正加快建设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
“随着发掘和研究的持续推进,必将进一步揭开古人类的神秘面纱,激活长江三峡历史的文化资源,展现巫峡大地的时代价值。”巫山县政协主席柴承刚说。
历代文人墨客对神女的故事、传说、典故描述演绎,形成了真正的“咏”文化长廊。巫山旅游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马林明告诉记者,他们正通过“剧本游”展现各个时期文人对神女描写的故事场景。
此外,依托神女文化、诗词文化的叠加效应,巫山打造了神女旅游文化艺术节、神女杯艺术电影周、神女剧场等品牌活动。夜幕降临,游客乘着长江晚浪,在“三峡之光”情境夜游中,欣赏神女崖壁秀。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三峡之光”客流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成为长江夜游新地标。
沿着小三峡滴翠峡峡口北上约10公里处,是大昌古镇,一座“四门可通话,一灯照全城”的“袖珍古城”,城内屋宇翘角飞檐,古风浓郁。
从古镇通济门入,一座两层木质古戏楼跃然眼前,30多名演员正在排演一出“沉浸式互动古镇巡游秀”。在古代,以大昌为中心的河道两岸是三峡地区的盐业重镇,而此刻,演员正身着白色主题服饰,寓意以盐为玉,犹如君子。就这样,用不同颜色呼应一年四季,观众也扮作“先民”,一场别出心裁的古镇巡游秀就开始了……
据介绍,2022年,巫山县城到大昌镇的高速建成通车,两地公路通行时间缩短至约半小时。游客沿水路从小三峡进入古镇,转陆路便捷返程。同时,古镇向北可一路通达世界自然遗产地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入长江世界遗产之旅。
古镇的人气在不知不觉中蓄力。“当我们再谈古镇的时候,它不再是一座‘袖珍古城’。”马林明说,依托小三峡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古镇游最终由点及线,联动周边。
深入挖掘远古文化、神女文化、古镇文化,巫山县正利用“在地文化”源源不断地释放潜力,火爆“出圈”。
52岁的黄世雄是大昌雪枣传统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老字号“洪昌达”在古镇上挺立了37年,游客慕名而来,产品远销海外,甚至有三峡移民千里迢迢回到古镇找到老店。黄世雄感慨:“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就留住了游客……”

重庆市林业局
新华网重庆11月15日电(王龙博)第十五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将于26日开幕。重庆市巫山县日前推出13条红叶精品游览线路,看巫山红叶,赏冬日三峡。
“本届红叶节开幕式晚会创新性十足。” 中共巫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付嘉康表示,首先场地选在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的红叶广场,晚会采用情景式歌舞表演形式,将“两江四岸”港湾新区作为舞台背景,用诗意化、风格化、叙事化的方式呈现“满山红叶似彩霞,三峡醉美是巫山”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结束后还将开启“三峡之光”夜游项目,项目以“两江四岸”为游览线路,以现代科技光影为笔墨,以千年崖壁、神女大道、南陵古道、宁江渡、江东新城为画卷,融入山海经、巫文化、神女文化等文化元素,携长江水为画笔,为巫山量身定制三峡夜游作品,着力营造千年巫山、万里长江的神奇绚烂,旨在让游客感受三峡起源、三峡气质和三峡精神。“楚汉风韵”“大唐盛世”“宋代风华”等3艘游船的内装以及茶具、服饰等均与相应朝代风格一致,极具历史感、体验感。
据了解,红叶节期间,巫山还将举办首届“世界遗产地·巫山五里坡”科考旅游季、2021年“古人类·巫文化”宣传推广季、第五届巫山烤鱼消费季、2021年“壮美长江行·诗画三峡里”摄影家走进巫山创作季、“巫峡原乡·美丽村庄”乡村旅游体验季以及“我爱红叶”抖音挑战赛、民宿音乐季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我们也向大家推荐几条到巫山赏红叶的精品线路。” 付嘉康表示,这些线路既可乘船畅游巫峡—神女溪、小三峡—小小三峡,也可乘车慢游神女天路、双龙鱼头湾、官渡红叶坡、培石红叶王、庙宇红叶谷、建平红叶坡,可通过车船无缝衔接全景游览巫峡·神女景区南北水陆大环线、小三峡·小小三峡东西水陆大环线,还可乘车体验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竹贤下庄“天路”,改变过去“单一船游三峡”局面,形成“立体游三峡”格局。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71
“神女”喜“银鹰”落巫山
今(16)日,上午9时15分,华夏航空G52685航班平稳降落在巫山机场。华龙网-新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6日16时30分讯(记者 王柯岚)今(16)日上午9时15分,随着华夏航空一架“银鹰”平稳降落在巫山机场,新建成的巫山机场迎来历史时刻!
“重庆-巫山”首航航班(航班号G52685),搭载着160名旅客,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起飞,经过48分钟空中飞行,顺利抵达目的地,这标志着我市东北部海拔1771米的重庆巫山机场正式通航。据了解,今后“重庆往返巫山”的航线每周将有4班,分别是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开航。江北机场起飞时间为早上6:50,抵达巫山机场的时间为7:40;巫山—重庆航班号G52686,巫山机场起飞时间11:00,到达江北机场时间为11:50。开航期间,经济舱优惠票价为310元,头等舱2700元。
俯瞰!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 千年美景
长江母亲河的孕育,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造就巫山神奇的山水。随着G52685航班的安全着陆,从空中俯瞰重庆市巫山县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不仅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只能沿江赏景方式,更让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千年美景焕发出新风采、展现着新魅力。
“快看,快看,原来我们巫山从空中看这么美!”旅客杨倩一边招呼着身边的同伴看机舱外的美景,一边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道,“以前我们都是坐船、坐车从主城回家,今天能坐首航飞回家,我很兴奋。”此刻她激动的心情已溢于言表。
巫山神奇的山水,成为发展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华龙网-新客户端记者 王柯岚 摄
机舱外天空湛蓝,朵朵白云下宛如丝带的长江环绕着层峦叠嶂的青山,远处薄雾下的城市、村庄在朝阳的照耀下若影若现,分外迷人。
“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大大缩短了我们采访的时间成本。同时,我相信巫山机场的通航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相邻区县的经济发展。”工人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李国说。
四年磨一剑 打造三峡库区的一枝独秀
壮美的自然禀赋让巫山县在发展旅游这条路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巫山人越来越意识到,要想将巫山的山水之美“和盘托出”,就需要在交通上狠下功夫。巫山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建设“水铁公空”,打通外部交通“大动脉”;一方面疏通内部交通“毛细血管”,将区域景点串珠成链。
作为重庆“一大四小”民用机场之一的巫山机场,是国家民航局和重庆市重点工程,属4C级支线机场。在2015年5月获得初步设计批复,同年10月17日正式开工,2019年7月竣工验收。历经4年,是目前重庆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项目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0吨、飞机起降3333架次设计进行本期设计建设,包括3500㎡的航站楼、长2600米的跑道及相关配套设施。
通航首日,新建成的巫山机场大厅内旅客正在办理值机手续。华龙网-新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航站楼内看到,大厅内共设值机柜台4个,自助值机设备2台,国内安检通道3条,行李提取转盘1个;楼外广场设有巫山神女雕塑、“宁河晚渡”“青溪渔钓”等八景石雕、三峡诗词歌赋等7块景观石。此外,巫山机场坚持“绿色生态”建设,整个机场采取土方自平衡,无外运和外借土方,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破坏;采取高效节能LOW-E玻璃、LED照明灯具等技术措施,航站楼结节能率51.07%。机场投用后,将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完善全市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改善渝东北地区综合交通条件,对促进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盼来了大飞机 够得着的好日子才更有奔头
“我今年56了,小时候莫说是去主城了,就连去周边区县也费劲。现在好了,我们巫山连飞机都有了,想上哪更方便了。”家住巫山县双龙镇龙王村的肖光庭,站在机场观景平台上,用手指向天空划出了首航飞机降落的路线,“喏,飞机就是这样落下来的,以后娃娃们坐飞机回来看我,也得这样飞。”肖大爷说着,脸上挂满了孩子般的笑容。
除了能让亲情变得更紧密,巫山机场也将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站在海拔1700余米的机场观景平台上远眺,南侧是瞿塘峡,东南侧是巫峡。旅客落地后,可以在目前国内机场中唯一能观赏到高峡平湖和三峡红叶极致景观的机场观景平台,眺望一江碧水向东流,尽享眼底的三峡美景。
执行首航班机的机组人员与迎机人员合影。华龙网-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通航了,就意味着以后来我们巫峡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到我们饭店消费的人肯定也是只多不少,这么大的好事,咋个叫人不高兴呢?”在巫山某饭店打工的刘威继续说,“虽然票价比大巴贵些,但我觉得很划得着。大家路上节约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在我们巫山旅游上了。”
遥想当年三峡工程建成之时,“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今天,当“银鹰”穿过云雨、掠过头顶、降落巫山时,相信她会再次惊诧于身边发生的巨变了。
相关资讯
红叶醉巫峡“神女”焕发新容颜
神女溪。(图片由巫山县文旅委提供)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坚持走生态振兴引领全域旅游的创新发展之路。在这里,坐落着总面积76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