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春满人间若是内心丰盈万物皆是诗篇。
春天总是在悄然之间就来到了人间,当我们梦然发现时,原来春已倾城。
不由得想起了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天气风和日丽,在泗水之滨,春色无边无际,风光焕然一新。
只有在此刻,我们放眼望去,每个人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是春。
春天的美,就如同清梦氤氲,伴着春风徐徐而来,我们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一份大自然的馈赠。
你看,岁月的枝头,冬天的影子在隐退,枝节之间栖息着生命,孕育着花开,枯荣之间,万物复苏。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四季之中,最不能辜负的是春天,最不能怠慢的是花开,春风一动,春光明媚中,引动的是内心的一点慌乱。
心情不能平静,心湖涟漪纹细,春到福来,一点温柔时光,一缕温暖阳光,带来了美好的迅息。
那春天的模样,只是半城烟沙,尚未繁华,花园里有几枝醉人的黄,迎春花已经有了迷人的身影,似乎,春风一动,花瓣就舒展一点。
走在阳光下,一朵朵花苞金黄饱满,透着春天的清新,入心入眼都是曼妙清欢。
几处早春的花树,陌上几枚花苞,就已经让春天缓缓归来,瞬间从江南回到了北方。
时光清浅,蘸着春色的笔,点染绿意,借着春风的力度,写出“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诗句。
遥望远山苍苍茫茫,而小区里的玉兰已经准备举起杯盏,邀约一杯酒,庆祝一场盛大的花事。
在自己的生活中,浅淡的时光里,深情于春天是幸福,也是明媚的风景和自信的美想让自己心生喜悦,快乐自己。从而懂得爱生活,爱自己,活出生命的美丽。
人的一生,任何时候,面对现实,都要心存美好,否则,既错过了春天,也错过了花开。
一段一段美好的时光,诗意温柔,一季一季惊艳的时光,清欢盎然,无论如何,懂得珍惜和拥有,这一切就都是属于自己最美的风景。
人生中,若是学会微笑,学会淡然面对曾经,享受春天的温暖,也是一种美景。
生命里,春夏秋冬,总有一季的美好让你心动,总有一段时光,让你在回眸间,忆起最美的相遇,此刻的重逢。
总有一份情感,在四季更迭中,如这明媚的春天,春风不言不语,便是我们彼此的懂得。
生活之美,人生之美,自然之美,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即使沧海桑田,楼起楼落,一切尽在不言中,即便人生是一场悲欢离合的过程,那么,每一个春天都是人间散不去的烟火。
我们走过冬天,把希望和向往写进春天,若还懂得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还记得有这样一段美好时光,便会让自己安静地坐在春天的风景里,在幽静处淡然从容,不悲不喜,无需忧伤,也无需惆怅,享清春风绕肩,任流年似水,佳期如梦,只言时光静美,不说岁月蹉跎,不惧岁月沧桑。
人生如逆旅,时常经风雨。人这一辈子,若是没有点向往,你们怎么能够完成这一场颠沛流离的旅程呢?
生命如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惧怕寒冷的人,是看不见花开,没人能替你走过寒冬,只有敢于面对寒冷的人,才配拥有春暖花开的美好。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懦弱的人,没人替你走向春天,更看不见蜂飞蝶舞的世界。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人生之中,喜怒哀乐,自己体会,自己向往的生活,自己创造;悲欢离合,自己忍受,人生的路上,内心的风景,就是你的春天,或许,每个人都活的不容易,但是,心有春意,才能抵得住漫漫人生路上的风霜雪雨。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世态或许炎凉,无需迎合,人情或有冷暖,不必在意。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我也始终相信,冬天过去,一定是春天。
以平常心对待无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荣辱与成败,皆在枯荣之间,轮回的风景,总会有自己心仪的美丽。
在纷扰喧嚣的红尘,简单活着,安然享受生活,心存美好,静待花开。认真对待每一个日出与日落,用心感悟每一场花开与花落,若是内心丰盈,万物皆是诗篇。
在如此美妙的世界里,那个你,应该就是人间最美的春天。
所以,年年春来,春满人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春在心里,如梦如幻,不可辜负。

内心丰盈才是持久幸福的源泉
西方犬儒主义哲学大师伊壁鸠鲁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天生并且必须要满足的,不满足生命不可持续,比如吃饭、睡觉和取暖。第二类是天生但不是必须的,没有也可以。比如性欲,就算得不到满足,人也能活下去。第三类需求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必须的,但很多人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人生种种困扰、痛苦皆源于此。比如无节制的追求奢靡的生活,追求生活的排场,追求各种名牌,追求辉煌住处。此类物质需求,往往越是内心贫瘠的人,灵魂空虚的人就越想要,他们无非是想用外在的丰富遮挡内在的空虚。这一类需求若要追求,便无穷无尽没有尽头。
而明智通达的人,往往不会过多追求身外之物,够用就好,他们不会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这一类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的幸福没有根本影响的事物上,而是在满足天生的需求后,就全身心寻求内在的东西,而不是满足外在的欲望。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要获得持久的幸福感需要充盈的内心,一个人内心世界什么样,他生活的世界便是什么样。
假如一个人内心足够丰盈,就算过着别人看来贫苦不堪的生活,他也能安贫乐道,不会因此而烦恼。比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才是真正的得道。当人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真正的恒久的幸福,便与拥有多少金钱无关了,如若不然,幸福的典型都该是富人,而穷人绝无幸福之可能。所以叔本华曾坦言: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内在素质。
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
想要简单地生活,就要知道自己拥有什么,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 只有清理了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清楚什么是真正有用的。 敢于放弃和丢弃的人,才能有更新、更好的生活。
通过极度削减物品的方式,会使人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房间那些为数不多的物品上。这样的环境能让人心态更平和,也会使你的感官更加敏锐,思考更加清晰。
你要知道,不管失去什么,你都还是你。
一种追求陷入极致,就偏离了它的本意,极简本身只是一种最终的目标和趋向,而不是一把固定的标尺,
极简生活是一种自控的快乐,而不是刻意的束缚,那样反而是另外一种精神牢笼。
在法国,女人只需要十件衣服就足够时尚,足够优美。再多的衣服也不如这十件优美,因为这十件是精心挑选出来,完全贴合自己气质的衣服,好像量身订制一样, 可以将自己的气质和个人特色展现出来。
很多女人有很多衣服,可是怎么也穿不出自己的风格,无法展现自己的气质。 就在于她们根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 ,穿的越杂,拥有的衣服越多,反而越没有自己的特色。
在法国,没有人会因为你穿的多花哨而对你另眼相看,也没有人会在意你身上的衣服是不是名牌,值多少钱。你的气质和品位不需要靠多么贵重的衣服、饰品以及鞋子来体现的,也不是多么大牌彩妆可以勾勒出的。 那是从你的脸上、你的表情、你的处事态度中能够散发出的魅力,这才是最迷人的。
脱离了炫耀和攀比,物品就回到了它本身,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并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我以为拥有得越多,生活就会越富足,却不知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东西淹没,心也随之迷失。
花在家务活上的时间和精力与拥有物品的数量成正比 ,一旦疏于收拾整理,家里就会一团乱,很多需要的物品动不动就玩”失踪”,新买的东西此时也不知道放哪里好。
家本来是一个舒适的地方,结果却因为物品的繁杂而让身心得不到放松,心生逃避之后,我陷入了严重的自我责备和自我厌恶中。
只有不再拥有过多的东西和欲望,人的精力才能从中解放出来。
当你的关注点不再被哪些繁杂的事物所迷惑时,真正的生活就会自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再简单不过,却又美丽不过。当外在的诱惑少了,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我们的精神一直处于疲惫状态,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想要做的事情,也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思考自己的生活。
生活不是享受,生活是需要用心品味的。这不是挣多少钱,或是多么忙碌可以代替的。生活是一种体验,是过程,需要用心感受生活带给你的美好和快乐。
亲近生活,能亲自去做的事情,不要让别人或者是别的事情替代。在动手的过程中,你会体会到另一种快乐,是购买不能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
亲近生活,就是慢下来,细心感受生活。 认真地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小美好、小感动。 可能是一朵正在盛开的花,也可能是小猫冲你温柔地叫着。
亲近生活,就是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关乎名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去想会不会给自己带来名利方面的东西,单纯用心去做,就能收获快乐。
亲近生活,就是陪伴身边那些真正值得爱的人,比如你的父母、爱人和朋友。花时间在这些真正值得的人身上,和他们一起你会感到放松快乐。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中提到,
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总是担心稍微不注意就被甩在后面。任何事情都讲究快速和效率,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是否就是我要走的路。
慢下来,你才能感受到身边的幸福,不要将它们甩在身后,其实幸福一直将你包围,只是你急于跟上时代的时候,将它们抛在脑后。
可能是吃到一份可口的点心,可能是今天晚霞绚烂,也可能是遇到自己心仪的人,这些点滴的幸福才更长久。
当你疲倦的时候,慢下来,看看身边那些真正爱你的人。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总是急于追求那些更高远的东西。
当你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你没有勇气面对并做出足够的努力去争取你想要的。
我为什么喜欢极简生活?除了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专注外,它也在磨砺我直面生活的勇气,并且敢于努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生活的选择权,但很多人都因为做出正确选择太难而丧失做选择的勇气,逃避的过随波逐流和无意识的生活。
极简生活从来不只是简单的扔东西,它需要我们直面自己迷茫的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它需要智慧和勇气。
相关资讯
内心丰盈才幸福
我喜欢安静且热闹的俗世的光阴,可以听一朵花悄悄开放的声音,也愿意看着她铺天盖地盛开;可以快乐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可以在一茶一书中静坐,于盐米油盐,酸甜苦辣中努力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