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事情就是这样,战争多么残酷

更新时间: 2025-07-09 13:44:28

阅读人数: 151

本文主题: 五号屠场是科幻小说吗

这本书作者冯内古特作为二战的亲历者,经历了1945年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作为幸存者,冯内古特笔下的《五号屠场》,以一种科幻式的创作方式,让我们窥见了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冯内古特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很独特的故事,除了第一章比较纪实地交代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后面2-9章,就是一个很跳跃的虚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比利参加了二战,待在“五号屠场”躲过了德累斯顿大轰炸,然后就有了战争后遗症,别人都认为他有精神病,他却觉得自己有时空穿梭的能力,被外星人绑走了,来到一个叫“特拉法玛多”的星球上。虽然这本书在宣传的时候,强调了一点“科幻”属性,实际上80%的篇幅还是在描述战争相关的内容。比利原本可以算是一个生活还算富裕的有钱人,要不是这一场战争,他原本的生活虽然平静但却如此美满,一场战争,让他原本的生活看起来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就像书里的一个角色说的:“我觉得你们这些人不得不继续想出许多美妙的新谎言来,不然的话人们根本就不想继续活下去了。”即使是得了精神病,如果能够让幸存者逃避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有什么不好呢? 但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有些科幻小说呢,或许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试图重新创造自己,重新创造他们的宇宙。当世界已经变得满目疮痍,书籍会让人得到慰藉,幻想能让人得到治愈,比利被人认为是疯了,我想他没有疯,只是他渴望重建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对于战争,不要说作者“至少写过五千页,都撕掉了。”面对战争灾难,文字表达能力都失效了。最后作者写出来的故事,也是稍显凌乱,看不出什么连续的轨迹。我作为读者,整个阅读过程中,脑海中也是一片苍白,“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着。看完整个故事,让我觉得,战争,也许就是冯内古特笔下那一百多条“事情就是这样”,有来做志愿者被处死的教师,有通过关系来当兵的中产阶级结果被打成了筛子一样,又被当成敌军误杀的年仅14岁的消防员.....那一条条死去的生命,一个个荒诞的事实,统统变成变成了无奈的“事情就是这样。”这就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悲伤而又荒诞,同时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就像书里的外星人说的,在他们外星球也有争执,也有战争,甚至宇宙毁灭都是无法阻止的事实。只不过大家更多地时着眼于眼前的美好罢了。战争总是不可避免,关键是,当战争真的来临,我们能做什么呢?书中有一段话出现过两次,都是加粗黑体,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上帝赐予我,接受我无法改变之事物的平静,改变可以改变之事物的勇气,以及区分这两者之不同的永恒智慧。” 我们都渴望没有战争的世界,但我们总是需要了解战争,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战争,所以,来读一读《五号屠场》吧。

事情就是这样,战争多么残酷

人类,巨大的千足虫

现在的纯文学小说往往会借用一些类型小说的元素,以增强它的熟悉度和可读性。比如我前阵子看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糜骨之壤》,就借用了侦探小说的元素。这本《五号屠场》则借用了科幻小说的元素。小说的主人公比利·皮尔格林曾被特拉法玛多星球的外星人绑架,并作为一个特殊的物种在该星球的动物园展览示众。小说中涉及特拉法玛多的文字不算太多,但这个星球的人对生命有非常独特的看法,这很重要。“他们认为如果某个人死了,他只不过看上去似乎死了。他依然活蹦乱跳地生活在过去。所有片刻,过去,现在,将来,总是一直存在着,也将永远存在下去……他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片刻是多么永恒,可以选择观看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一段片刻。我们在地球上感觉是一个时间段接连一个时间段,就像串起的珠子,一旦一段时间过去,它就永远消失。这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下面这句话最好地印证了他们对生命的看法:特拉法玛多人不把人类看成双脚直立生物,而是看成巨大的千足虫——“一端是婴儿的脚,另一端是老人的脚。”

整部小说就是用特拉法玛多星球人看待生命的态度和视角写成的。小说主体部分是描述孱弱的随军牧师助理比利在德累斯顿轰炸前后的经历,又向两头延展囊括他整个一生,包括求学、婚姻、家庭、生病和死亡。比利的一生被切割成许多片段,这些片段不是按照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呈现出来,也不能用预叙插叙倒叙之类的说法来描述它们。因为它们完全被打乱了,好像一副洗得很彻底的牌,然而又被作者精心编排,比利一次次从时间链上脱开,穿梭进出于他人生的各个场景。

那句“事情就是这样”,像一个不变的旋律在乐曲中反复不断出现,给小说染上了浓浓的宿命色彩。或许我们既无法理解自己,也无法理解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只能归之于宿命。

事情就是这样

这本书不长,但读起来并不容易。不是线性叙事,读起来可能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但其实叙述中真实地反映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记忆闪回。我们能看到比利破碎的意识流,记忆碎片如弹片般嵌入文本,没有连贯性,没有逻辑性。

书中还引入外星文明和星际旅行的设定,其实这个设定并非单纯的科幻,一来引入四维视角,过去、现在、未来被折叠成共时性存在,当比利能随意穿梭于生与死之间,德累斯顿大轰炸不再是过去的事件,而是永恒复现的心理创伤。二来通过特拉法玛多星人的宇宙人类学家视角,将人类战争降维成动物园展演,揭露了战争的荒诞本质。三来用科幻来掩饰对战争创伤的"无法言说",战争的残酷,语言无法准确描写,这种看似荒诞的科幻反倒将其转化成可被观察的样子,给创伤留一个安全距离。

书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事情就是这样”,该短句在全书中重复100+次,每次出现都伴随着死亡。这句看似冷漠的话语,表现了对死亡的无可奈何和习以为常。语言只能苍白地记录死亡,却不能阻止死亡。不仅作者无奈,作为读者,阅读过程中,看到这句话,心理也有细微的变化。最开始的几十次"事情就是这样",感到震惊,意识到这是死亡标记。后来再看到此句便开始麻木了。当暴力发生太过频繁,旁观者是否就会不自主地产生习惯性冷漠?

战争是一场闹剧,没有英雄业绩,也没有胜利者,只有受害者和牺牲品。

标签: 五号屠场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