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悟道首先需要修道

更新时间: 2025-07-11 13:32:48

阅读人数: 246

本文主题: 以修道悟道为主的小说

我们可读的哲学宗教的书籍非常多,不同哲学派别、不同宗教的表述是不一样的,同一宗教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及其观点,而同一分支又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变化以及对同一内容的不同阐述角度,这就形成了相互间或相似、或对立、或延伸、或补充的各种关系。

面对这种情况,真正热爱真理的表现应该是胸襟广阔、海纳百川,因为不同的土壤上开放出不同种类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是一种风景。没有领略全貌的视野,就会囿于局部,只能陷入纷争之见。

这种广阔的胸襟,会有另外一种更加重要的表现,就是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发现了自己的局限,这种局限包括两种:一是作为具有特殊性的个体,既有着属于个体的优异的一面,又有相应的缺憾;二是作为普遍的、共通的人类之一员,有着属于这个类的优异和缺憾。这种发现,会让人明确一个事情: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自己来深入真理。没有这种改变,自己的认识就只能在原先的体系内进行丰富和补充。

这个道理,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古往今来的圣贤能够有震古烁今的真理认知,这种令常人仰望的智慧,也必然伴随着圣贤与常人的精神境界的不同,也就是人与人的差异和不同;二是宗教中有更加直接的体现,人的高度维系其认识真理的程度,这也就有了宗教的修道历程。

宗教由修道而证道的历程,既是由改变自己而深入真理这一历程的直接、生动的例证,又表现出一个事实:如果没有自我的改变或者改造,即使是圣贤语录已经耳熟能详,其实仍然是相对陌生的、异己的。

以佛教为例。佛陀的开示非常多,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佛陀广开法门,应机说法无量无数。这些内容都是对治众生愚痴的,针对不同的愚痴就有不同的对治,不同的药。不必说小大乘、空有宗、显密宗,就是权显实相也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择机执法门而入,在真实修学的过程中不断返觉以前的局限,在精进中不断地改变自己,直到真实的觉悟。在此以前,我们即使言必称“实相”、“道”、“无为”,等等,都是以执著而言之,了无真实义趣,甚至可能给人以“觉悟”的虚假错觉,还可能让人生起“指点江山”的无明倨傲。至于因自己适合于在哪个法门修学,而去批评别的法门,这只是一叶障目的表现而已。

修道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无明,这是必然的,否则就不必修道了。决不能拿无明执著和世智辩聪所理解的“实相”来否定修道过程。当我们在说起“诸法实相”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修道的历程,就会立刻明白我们是真实证悟,还是说食数宝,还是具体在哪个阶段上。比如:小乘四果、五十二菩萨阶位、三乘共十地、五蕴历程、三身四智,甚至五眼六通,等等。虽然这些都不能执著,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过程,所谓的“悟道”必是诳语。即使是禅宗顿悟,如果没有渐修的过程,顿悟就只能是小悟二千遍,大悟三千回。

悟道首先需要修道

《修心诀》收藏起来吧

大意:带着世俗浅陋的见识,无法进入求道的境界,需摆脱世俗局限。大意:傲慢自负的人,难以虚心求道,求道需有谦卑态度。大意:没懂却装作懂,不能深入谈道,谈道要真诚求知。大意:贪图安逸、懒惰之人,学不好道,学道需勤奋进取。大意:只护短不认错,无法谋划求道,谋道要正视自身不足。大意:太主观听不进意见,没法请教道,问道需接纳他人观点。大意:抛开生活活动只求静,养不好道,养道要动静结合。大意:完全抛弃教义只参禅,难得道,教义有指导作用。大意:仅按文字表面理解,领会不了道,会道要深入思考。大意:急于求成、怕麻烦,悟不了道,悟道需耐心积累。大意:孤立看大小,无法见道,道涵盖一切需整体看待。大意:善恶不分,无法了解道,知道需明辨是非。大意:厌平常喜新奇,无法走向道,道在平常生活中。大意:只爱简单怕繁琐,难明白道,明道需经历复杂。大意:做事马虎敷衍,修不好道,修道需认真严谨。大意:稍有收获就满足,证不了高深的道,证道需不断追求。真有志于道者……乃为奇特男子、出世丈夫:真正求道者,要超凡脱俗、谦虚吃苦、亲近智者,生活中体悟,以教义印心,追求长远,事理兼具,精神纯净,遵循规范,知识渊博,勇敢敏锐,有无限追求,誓探道根源,如此才是非凡之人。

问道悟道從道修道示道

北京马莲道蹓跶行脚十二载原打算遍参中国茶神农之后留给后代子孙的茶,而在---

问道·天心永乐禅寺---驻足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古老中医有一砭、二针、三灸、四药。茶之为药,茶从药分离一变而为可日用品饮,解渴解毒预防保健先是利用保存茶的自然属性的白茶,白茶属于阴性,为阴阳平和用中草药之人为雷公炮烙方法而有绿茶,绿茶易及时品饮,贮存茶性随时间丧失;为弥补缺憾而有红茶,红茶更易长途运输与贮存;在红茶出现之后二百年始有青茶(乌龙茶)。

青茶(乌龙茶)制作工艺更为精密复杂、茶之自然属性与人的灵性智慧运用物理法则发挥茶内在蕴涵更利于人之身心营养元素,传统制作工艺制成的青茶(乌龙茶),对涵养身心、营养身体的威力、功力、综合性能、平衡效能是其它茶所无法企及的。青茶(乌龙茶)中制作工艺精密复杂之甚者又莫过于武夷岩茶。茶生长的气候条件环境(大风水外五行)与地理地质的条件(小风水内五行)对于茶的品质非常重要,《茶经》载:茶之生长---烂石为上;茶树的品种也尤为重要(就如人之根器)。上述各种因缘,武夷岩茶的天心禅茶可谓具足无疑。

始建于唐贞元年间,是武夷山最大的寺院,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天心永乐禅寺位居秀甲东南的碧水丹山、儒佛道三教同山的武夷山,有深处景区方圆百里的中心位置,不但坐拥“五象朝圣”、“千叶莲心”之胜,而且佛教文化渊源流长,高僧辈出,名流荟萃,屡沐皇恩,同时还是中国乌龙茶发祥地、武夷岩茶发源地、大红袍祖庭、中国功夫茶发源地。可谓:名山古寺交互辉映,高僧禅茶相得益彰。这一切,正是禅茶一味之十足者。

-----------------------------------------------------------------------------------

中國精華文化是悟道、從道、示道的文化,現在為了給大家作一個總體性的參考,謹就愚者尚德所省,特寫這封公開信。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這些是任何各門各派契道的共法,所有道門都須用此方法。  首先是絕對捨棄身心,入羅漢道,絕對做到無念、無身,此謂之灰身滅智,這是第一個階段。 其次是絕對不在六道裡面輪迴投胎,叫做了掉自己的根本原始煩惱,也就是了掉十二因緣的「無明」。 第三個階段就是成菩薩,就是絕對沒有自己,永遠無私地為社會和眾生服務。 第四個階段便是在常寂光中常樂我淨,照應著宇宙的一切,又超越一切,這就是佛。 上述每一階段都是難之又難,困之又困,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說:我一生跑遍佛教界,並沒有遇到幾個真正學佛的。只遇到「大師」一大堆。誰在學佛,誰在搞假,從上面學佛的範疇來看,便一目了然。檢定社會有沒有實際儒家,非常簡單。它是雙向的,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互信、夫婦相敬如賓、君仁臣義、長幼有序、生活有節、社會有禮。以前的君是指皇帝,現在的君是政府;臣則是指人民。從儒家的整個思想系統內容來看,儒家的思想絕對符合西洋的真正民主自由思想。英國的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和法國的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 1712-1778)等的自由民主思想,用一句話就說透了:政府是大家的,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專權與獨斷,也不是放任的資本主義的剝削。 孟子說得好:你政府不好,我就反你。 在過去歷史上,假儒、庸儒、騙子儒一大堆,這就不必一一指破了。 其次,儒家一下子被捧上天堂,一下子被打入地獄,孔子本人並沒有什麼倒霉,是在光天化日中,享受生命無盡的瀟灑與遨遊;在無盡的瀟灑與遨遊中,一無其事,為而無為,無為而為,和光同塵,又超越和光同塵,所以孔子讚嘆老子:路線,也是難得不得了。所謂「天志」就是與宇宙一切存在合而為一;「兼愛」也者,愛自己更要愛別人、愛社會、愛整個人類;「非攻」就是你不打我、我不打你。豈止墨子,真正道門是絕對不打的,是彼此互助互愛到底的。 理由無他,整個人類的命運,原來是: 究實說來,人類世界各國的真正道門,其宗旨、目的與方法是大同小異的,說來話長,就不細說了。 若真有成,主客便能互融,在絕對不害人和不害社會中,可以進來,也可以出去;既不必進來,也不必出去,一切隨緣自在,也沒有什麼緣非隨和要隨不可也。

标签: 风水 皇帝 护短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