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一颗“欢喜心”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不外是“欢喜”,能用欢喜心做事,无不成就。
有些人遇事苦恼,见到事情就怕,其实只要本着心甘情愿去做事,不计较名利,体会当下因缘,从身不苦,进而做到心不苦,就可以让我们做得欢喜自在。
“做人难,人难做”是现代最流行的名言。我们常觉得处事容易处人难,但是弥勒菩萨 。遇事能保持和气欢喜,凡事能一笑置之,不仅有益自己身心健康,也是对别人布施一份慈悲、宽厚。
人生本来就是不断经历考验,处在各种境界里,在行为、心念上,不要轻易否定、负面思考,应该抱持“难遭难遇”与学习体验的想法,就不会有烦恼、苦恼。
有些人虽然发心至道场服务,或者担任义其实“给”人欢喜,首先本身具足欢喜的条件,才能欢喜。日常服务社会、有利于大众,这些都是广结善缘的资粮,应该要感到欢喜才对,而不要以为苦。
要本着欢喜心修行。《华严经》云: 念佛参禅、诵经礼拜,各种修行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消除烦恼、安顿身心、健全思想,假如认为是苦,那就没有价值了。学道过程中,纵有难事、苦事,能用欢喜心化解,再不顺遂的事,都能转逆境为顺境。

来自梵呗修学班的真实评价,这些变化不可思议!
第一次听梵呗,是在2019年的华严法会上,当听到华严字母唱诵的时候内心莫名的震撼,头是麻的,眼泪也控制不住,回家的路上不自觉的哼唱,心底涌现出想要学习的强烈念想。
法师常说,唱梵呗不在你声音有多好听,音调有多高,而在于你是不是用心在唱,能不能让人感受到你对佛菩萨所表达出的敬意。 用一颗纯净的心唱出来的梵呗,就一定能感染到他人。是啊!修行就是修心,心清净,声自然清净。
通过法师普及的佛教基础知识,以前疑惑纠结的地方因此豁然开朗。平日里,我不仅和家人分享课上的收获,也以此为鉴,观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教育上有哪些不好的习气,不断调整修正,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融洽。
我想,修习佛法后,为人处世越来越圆融,别人和你相处“很舒服”。如果修得越来越孤立,那么一定是需要自省和修正的。
能进入梵呗班学习,是我的福报,掌握的不仅是唱诵技能、知识和理念,也是通往圆融人生的钥匙。
每次两个小时的课程,严肃又不失幽默的法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佛法和佛的智慧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可不是么,我们在法师的带领下唱诵梵呗,保持气息平稳、节奏稳定,不就是在降伏散乱的心吗?无论娇艳似火还是磅礴大雨,大家都坚持每周共修,不就是在降伏懒散的心吗?
最让我震撼的是大家在法师带领下齐声唱颂《大悲咒》,也曾听过无数版本的大悲咒,没有一个能够像这样直击我心灵的音声,真心感恩同修们精进修行产生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去年,我还是个五音不全的“小白”,发愿要学梵呗却始终不得要领。有幸参加了梵呗班,从发声和基础乐理开始学,现在竟然已经学会了早课的全部梵呗。
法师不仅教梵呗,更教我们佛法基础义理。通过学习,我自身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开始坚持每日诵经,阅读佛学书籍;心性变得平和,少欲知足,无所忧畏。过去执着的名利也看淡了,每天都很快乐自在;对修学升起了信心,参加了玉佛禅寺青年居士班的考试,坚定了学佛的信念。
感恩玉佛禅寺,感恩法师,将我领入了智慧之门、解脱之门。
法师不仅自己唱诵得好,还耐心传授每位不同基础的学员。我从不敢开口到抒情唱,深情赞叹佛菩萨的智慧无边、普渡慈航,心中满怀感恩与喜悦。
通过法师生动、率真地讲解佛法,对我的现实生活也很有启发。妄念比以前少了,由原先挑剔家人,到现在觉察到是自己贪欲重。心念一转,对家人和他人,更多的是理解和感恩,爱也要讲究方法。由不诵经到读佛经,现世生活已经受益,充实有目标,对未来更有信心,还加入了义工志愿者,以此表达我收获爱、付出爱的感恩之心!
平时在家以念诵经文为主,很少能够把梵呗唱诵下来的,只有在法会中跟随法师共唱梵呗,虽然说不出缘由,但聆听时却能摄受人心,梵音一起、庄严神圣,不仅妄念顿消,还会升起清净欢喜心。
走进玉佛梵呗修学班后,才真正了解梵呗意义深远、功德不可思议。
作为佛学小白,我满怀感恩来到梵呗班。这样的老师、集体和共修,来得惊喜、来得及时、来得恰到好处,在我四十不惑的当口感受到强大而坚定的助力。
说到这里,原来的我会是热泪盈眶的,但法师说,要平静、要淡定、要一心不乱,学习佛法后也学会控制情绪,所以我观照到自己现在的情绪,调整内心,平常而欢喜的记录下简单的这几句。
往后半生,唯有修好当下、不问未来,持之以恒、不偏不倚走在菩提之道上,才是这份善因和善缘结出的善果。
我应該算是老学员了,2019年参加过梵呗短期修学班,今年经过笔试、试唱又有幸来到全年班。
法师诙诣轻松的教导形式让教理不再生涩,记得第一节课法师说,以音声供佛,内心获得平静。印象很深的是,法师以唱节拍的互动形式,让我们一心不乱,保持内心的平静。我想,这一心不乱用处多多,可以运用到平时诵经时去除妄念,运用到工作上更高效,运用到生活中在状态糟糕时能迅速回复精力......
梵音袅绕于耳间,收摄身心止恶业。感恩玉佛禅寺感恩圣净法师感恩志工菩萨。
劝君多读《心经》:在生活中修一颗欢喜心
每次听到四野虫鸣,就会觉得那些看不见的虫子多么欢喜,如同再不起眼的生物都是构成大自然生活乐章不可缺少的音符。”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走在山间小道上,听虫鸣此起彼伏,一颗欢喜心就会荡漾开来。
人也归属于虫子一类,被称为“倮虫”,是一丝不挂的虫。
古人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将昆虫分为五类:身上长壳的是介虫,属金;身上长毛的是毛虫,属木;水里游的是鳞虫,属水;天上飞的是羽虫,属火;人是倮虫,属土。
所有昆虫只有人是直立的,从上而下,沿经线活动,而其他昆虫都是横行的,沿纬线活动。
直立或者横行,头都与天相对应,足都与地相对应。
其他昆虫,因为横行,都是禀“地气”多;只有人是直立,所以禀“天气”多成为“万物之灵”。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讲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人本来是“倮虫”,身无长物,又是顶天立地直立行走的“万物之灵”,一旦横行起来,就与其他昆虫无异了。
“天地专为胸怀开豁的人们供给了无限无尽的赏心乐事,让他们心境受用,而对于胸怀狭小的人们则加以谢绝。”
雨果这样说,其实是在含蓄地告诉人们,人的胸怀得自对天地万物的感悟。这些胸怀,说白了,都是修来的。
也有人这样说:这个世界太乱了,到处都是喧嚣和自我;到处都是极尽手段之能事,尔虞我诈;到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利益至上,让人不忍目睹。
你是这样说,他是那样说,价值观念上的不同说法,都以自己的说法为标准,谁也说服不了谁,矛盾从此产生,冲突愈演愈烈,欢喜心便随之消失。
一个只在强调自我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规矩的世界。人人都是规矩,便人人都不是规矩。这时候,影响力的智慧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欢喜恭敬之心,能探求甚深之法。”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瓶好酒,喝得只剩下半瓶了,悲观主义者看了后,感叹道:可惜啊!这么好的酒,只剩下半瓶了。乐观主义者看了后,赞叹道:多好啊!这么好的酒,居然还有半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