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试试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从高到低分为三类:
1.1.3 自然保护地内部分区
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划分(前两级):
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类活动
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类活动。(实际上也分区管理)
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1.2.2 国家公园的建设理念
建设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国家公园坚持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国家公园既具有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又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国民认同度高。国家公园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坚持国家所有,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
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鼓励公众参与,调动全民积极性,激发自然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1.2.3国家公园的性质和功能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1.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具有国家代表性、典型性;
2.面积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完整性;
3.确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资产占主体地位;
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1.3.2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划
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类型原生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或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这个区域严禁任何采伐和狩猎等,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以保持其物种多样性,使之尽量不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下去,成为该区域一个遗传的基因库,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监测环境的场所,但也只限于观察和监测,不能采用任何试验处理的方法,避免对自然状态产生任何破坏。在核心区内也可划出一定地段作对口教学和参观之用。
一般位于核心区周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的地段。一方面可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用于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研究,但不应破坏其群落环境,也可在其中划出一些地段作薪炭、采药和观光游览的基地,以适应各方面的实际需要。
缓冲区的周围最好还要划出相当面积的保护地段,可包括荒山荒地在内,最好也能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用作发展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经营部分能有短期收益的农、林、牧业生产,建立人们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系统,为当地或所在自然景观带的植被恢复和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起示范推广作用。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将这个区域称为“过渡区”,这样的名称概念并不明确,我们称之为实验区,它的任务就是更加清楚,一目了然。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内均可在划出若干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
1、 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国家级474个。
2、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4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4%。全国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都建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
3、 全国自然保护区从业人员35万,其中专职管理人员总计4.5万人(含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已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多数已建成管护站点等基础设施。
4、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
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区域。
1.4.2.2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标志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徽标为正圆形,外圈上缘是汉字“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下缘为英文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
内圈是象形图案,上部以中国的古汉字山代表奇峰异洞山石地貌景观,中部是中国的古汉字“水”,既代表着水景,又代表着上下叠置的地层及地质构造产生的褶曲和断层,下部是以侏罗纪地层中的马门溪龙为模特的恐龙造型;
整个图案简洁醒目、寓意深刻,是一个展现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山水文化的独特徽标;
只有经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才能使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徽标。
1.4.2.3地质遗迹的概念和分类
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通俗地说,地质遗迹就是地球四十多亿年演化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1.4.2.4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2003年,我国开始申报和创建世界地质公园
2004年,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17个欧洲地质公园和8个中国地质公园构成了首批25个世界地质公园
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成功申报41个世界地质公园。

分类算法列一下有多少种?应用场景?分类算法介绍、常见分类算法优缺点、如何选择分类算法、分类算法评估
数据挖掘任务通常分为两大类:
属于预测任务,就是通过(训练集)的学习,得到一个(模型),把(类),且y必须是离散的(若y为连续的,则属于回归算法)。
分类算法按原理分为以下四大类:
分类算法按模型可以分为一下两类:
NBC算法的优点:
NBC算法的缺点:
通过学习算法,SVM 可以自动寻找出对分类有较好区分能力的支持向量,由此构造出的分类器可以最大化类与类的间隔,因而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分准率。
SVM 算法的目的在于寻找一个超平面H,该超平面可以将训练集中的数据分开,且与类域边界的沿垂直于该超平面方向的距离最大,故SVM 法亦被称为最大边缘算法。
ID3 算法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分类算法,该算法是以信息论为基础,以信息熵和信息增益为衡量标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归纳分类。信息增益用于度量某个属性对样本集合分类的好坏程度。ID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D|*log|D|)。
C4.5 算法是ID3 算法的修订版,采用信息增益率来加以改进,选取有最大增益率的分割变量作为准则,避免ID3 算法过度的适配问题。
C4.5 用于遥感分类过程中,首先依据通常的方式建立第一个模型。随后建立的第二个模型聚焦于被第一个模型错误分类的记录。以此类推,最后应用整个模型集对样本进行分类,使用加权投票过程把分散的预测合并成综合预测。Boosting 技术对于噪声不大的数据,通常通过建立的多模型来减少错误分类的影响,提高分类精度。
C5.0 算法是 Quinlan 在C4.5 算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产生决策树的一种更新的算法,它除了包括C4.5 的全部功能外,还引入许多新的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是提升(Boosting)技术,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决策树对样本的识别率。同时C5.0 的算法复杂度要更低,使用更简单,适应性更强,因此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在分类模块中采用C5.0 模型来完成决策树分类、形成分类文件,实现遥感影像的分类。
KNN 算法是Cover 和Hart 于1968 年提出的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方法,为十大挖掘算法之一。
该算法的思路非常简单直观: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 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该方法在定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
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就是一组连续的输入/输出单元,其中每个连接都与一个权相关。在学习阶段,通过调整神经网络的权,使得能够预测样本的正确类标号来学习。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 NB) 根据条件独立假设与贝叶斯公式,计算样本属于每个类的概率。
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 根据特征集取值不同,将样本逐层划分并建立规则,直到某一个样本集合内的所有样本属于同一类。
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KNN) kNN 算法的思路非常简单直观: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 k 个最相似 ( 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 ) 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性能与结果的衡量:
教育公共基础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概念一词,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关于概念的分类在近几年的考试中也有所涉及,需要同学们以客观题备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知识点。
在教育心理学上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分类。
由维果茨基提出。日常概念是儿童入学前或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如日常的垂直线是以水平线为参照的。科学概念是学生通过教学获得的,如平面几何学习中,凡两直线成90°相交,则两直线互相垂直。这两种概念可能一致,也可能有冲突。一致则前者有助于后者的学习,冲突则前者干扰后者的学习。如儿童常把乒乓球作为圆的例子。
这是奥苏伯尔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提出的分类。概念中的关键特征,经过直接观察概念的许多正反例证,从中分析、概括揭示出来的概念,叫初级概念,亦称一级概念。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从亲身接触的具体经验中进行抽象,从而获得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这种抽象被称为一级抽象,通过它获得的概念叫一级概念。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而获得的,如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掌握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抽象叫二级抽象。通过二级抽象所获得的概念叫二级概念。在发展上,二级概念的抽象水平高于一级概念。
这是加涅提出的分类。具体概念,指能够通过直接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而获得的概念,它是以是否能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这一概念为标准的。如“苹果”,就是一个具体概念,上下左右等概念也可以通过正反例子的比较而获得。这类概念都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而获得的概念。定义概念也不只是单一的概念,它涉及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在实质就是规则。定义概念也是抽象概念,是通过具体情境来论证概念所反映的关系,如“博爱”或“比重”等,就是定义概念。在发展上,按概念的抽象程度说,定义概念也比具体概念高。
这是美国赫尔斯等人最近提出的分类。要定一个概念之义,有的因其关键特征明显,易于用某种规则加以揭示。如等边三角形,其特征是在平面上、封闭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十分明显,就易于下定义,故称易下定义概念。有的因关键特征不明显,而且难以用某种规则加以揭示,这种概念就是难下定义概念。如书、家具、游戏等就难以下确切的定义。
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 )。
A.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 B.生活概念与科学概念
C.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 D.高级概念与低级概念
【答案】C。这是奥苏伯尔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提出的分类。概念中的关键特征,经过直接观察概念的许多正反例证,从中分析、概括揭示出来的概念,叫初级概念,亦称一级概念。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而获得的,在发展上,二级概念的抽象水平高于一级概念。故本题选C。
相关资讯
高中地理知识点
一、概念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二、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三、植被......
上篇:分类的意思分类的解释
下篇:刑事案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