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惊艳的校园图书馆,每一座都颜值爆表!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如果说大学校园是莘莘学子们的“象牙塔”,是年轻人汲取知识的地方,那么校园里的图书馆就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为此,各个学校都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图书馆,为学生打造知识的殿堂。
如今,这些图书馆已经俨然成了大学校园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界上最惊艳的校园图书馆。
俄克拉荷马大学—比瑟尔纪念图书馆
比瑟尔纪念图书馆是俄克拉荷马洲最大的研究型图书馆,建于1928年,2001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名胜。馆内有藏书470余万册,网站上还有电子刊物可供阅览。
费舍尔艺术图书馆于1891年由建筑师弗兰克·弗内斯设计落成,1972年成功列入国家历史遗迹。
图书馆外墙由红色砖石堆砌而成,远看像是一座神秘的古堡。
这座哥特式图书馆位于美国西部港市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中,于1926年开馆。馆内拱门上镶嵌着牛顿、达芬奇等名人的雕塑。阅览室高大宽敞,它的容纳量很大。
皮博迪图书馆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一任校长纳撒尼尔·莫里森联合设计而成。馆内大厅有5层铸铁阳台。
芝加哥大学的乔和丽卡曼索托图书馆,因其拱形玻璃穹顶而成为这里的特色,自2011年起,这座图书馆就获得了国际上的很多大奖。设计师在顶棚安装了太阳能控制玻璃板以节约能源。
林德曼图书馆最具特色的设计就是图书馆的圆厅,在这里书架呈扇形摆放,指向圆心方向。整体建筑由来自费城的建筑师爱迪生·赫顿设计。
尤里斯图书馆由康奈尔大学第一名建筑系学生威廉·亨利·米勒于1861年设计建成,图书馆楼层的设计让它颇具风格。该图书馆全天24小时开放。
巴布特图书馆建于1928年,这座哥特式建筑的图书馆有着美丽的拱形窗,可以让外面的自然光照射进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保存古籍和手稿的图书馆,拜内克古籍善本图书馆建成于1963年,是耶鲁大学里众多惊艳建筑中最耀眼的一座。馆内墙壁为大理石建造,不仅光滑明亮,还有防止珍贵图书被损毁的作用。
理查德·J·克拉切克图书馆在2007年才刚刚建成,馆内设计十分现代简约,窗户、桌子、地面等多采用玻璃材质。学生们还可以在室内就观赏到窗外的密歇根湖风光。
威廉·安德鲁·克拉克纪念图书馆
图书馆于1924年至1926年间落成,因由慈善家威廉·安德鲁·克拉克注资建成,故以他的名字命名,里面还有他私人收藏的珍贵书籍。
圣三一学院图书馆不仅是爱尔兰最大的图书馆,也是爱尔兰最美的图书馆之一。这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主体建于18世纪,有600万册出版物。
其中馆内最著名的藏品是《凯尔斯书》和《杜若经》,这两本中世纪的手稿装饰华美,尤其是页面上靓丽的金漆,让人惊叹不已。
王后学院是牛津大学的39个学院之一,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憨豆先生就毕业于这里。图书馆建于1692至1695年间,设计者据说是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当年的院长。
萨拉曼卡大学—萨拉曼卡大学图书馆
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大学是欧洲四大名校之一,校内的图书馆始建于16世纪,保存着逾12万册书籍,还有部分16世纪初的古籍。
巴黎索邦大学是文学教育的殿堂,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图书馆早在1328年就开始运营了,馆内的圣雅克阅览室更是富丽堂皇。
从字里行间感受春暖秋肃,喜悦悲伤

江苏书展销售火爆“无人售书”技术惊艳亮相
这几天,若要问苏州哪里最热闹,自然是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了。
正在这里举行的第七届江苏书展,点燃了人们的读书热情。“书虫”们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有的拖着箱子,有的背着包,还有的推着小推车。在场馆里,抬眼看去,都是正在看书、选书的“书虫”们。不过,在书展现场,看不到排长队买书的场景。为啥?因为在现场,“书虫”只要扫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把书买回家了。
欢迎进入"无人售书"时代
拎着篮子,一路走一路选,看到中意的就拿出手机扫一扫付款,然后放进篮子;继续走,继续选 …… 在书展现场,记者看到,不少读者买书就像买菜。跟普通买菜不同的是,在这次书展现场,无须工作人员帮忙,顾客就可以用手机独立完成购书。
体验"无人售书",读者在自助终端前结算
场馆工作人员介绍,顾客只需用手机微信关注“江苏书展新华悦读”微信公众号,点击“扫码购书”,扫描选中的书,然后按照指示操作付款,就可以将书带走,用不着到收银台结账。
除了关注微信公众号买书,读者还可以通过自动购书机终端买书。读者选好书,放到自动购书机的激光扫描口,扫描过图书信息后,机器屏幕上会跳到付款页面,只要点击付款,就可以选择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然后机器自动打印小票,购书过程结束。
除了购书之外,该系统还设置了图书检索功能,市民不仅可以借助展会现场的终端机搜索展区内是否有自己想看的图书,还可以查询图书展出的具体位置。
“这大大节约了买书人的时间。假如只买两三本书,分分钟就能搞定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邓明华介绍说,这种“智慧购书”模式是这届书展的一大亮点。
书也凹造型,凤凰、拱门、五角星 ……
圆润和谐的拱门、展翅飞翔的凤凰、蓝色的海浪、美丽的五角星 …… 现场,用书凹出来的造型,吸引了众多“书虫”们。很多人掏出手机给花式造型的书拍照。这些美丽的造型大多出自新华书店员工之手,外形方方正正的书,经过用心摆放,被赋予了活泼灵动的元素。
其中,在主题馆摆放的花式造型尤其引人注目。
来自无锡新华书店的巧手美女贡高云,现场用书凹了一个美美的造型。摆放现场,贡高云先是找到几摞红白色封面的书,对着书稍加思索,用手比划了两下,便开始行动。先放一摞书在左边,用手把书并拢整齐,然后将手掌侧立,微斜,沿着书脊的一侧轻轻滑动,一个斜着的菱形出现了。同样的方法摆好右边的菱形,将两个菱形推近,接起来。继续在上面摆造型 …… 动作麻利干净,不到两分钟,一个红色的空心圆造型就出现了。
贡高云介绍,给书凹造型,书的厚薄、颜色、大小,书脊的颜色,多种元素都要考虑到,“如果书比较厚,就要摆比较粗犷的造型。如果书比较薄,造型就会比较丰富,可以摆出圆润的线条,圆形、椭圆,都可以 ……”
主题馆已经被抢订 800 多万册
本届书展,设有主宾馆、联合馆、主题出版馆、江苏馆、综合馆、港台海外馆、书香苏州馆、亲子阅读馆、报刊阅读馆、数字阅读馆、文创版权馆、书香邮政馆、特色书店展区、动漫体验馆等共10多个馆。
每一个馆都有不同的特点,主题出版馆呈现的有重点图书以及江苏全民阅读领导小组推荐的12本好书;江苏馆推出的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推出的各类经典书籍;港台海外馆则是各类外文书籍;亲子阅读馆都是孩子们读的书,装饰都是萌萌哒;数字阅读馆还有 VR 体验器可以体验 ……
周末的书展现场,到处都是“书虫”。每一个场馆内,都是书书书,人人人。徐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从早上就来逛书展了,一直到下午3点多,自己的推车里满满都是书,装了60多本。
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邓明华介绍说,连续几天下来,各个馆的销售情况都很火爆。最火爆的要数主题馆,目前,已经有800多万册图书被抢订,来抢订的有安徽、海南的,都是团队购书;其次是江苏馆、综合馆;第三梯队是亲子阅读馆、联合馆 ……
小到一本书 大到行李箱 服务中心都能存
书展B馆入口处,设有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每位读者都能免费领取一份第七届江苏书展读者手册。展开手册,有主展场导览图,一图在手,可以轻松锁定想去的场馆。书展现场安排的206项活动,具体的内容、时间、地点,读者手册页悉数列出,读者可以对应着表格,点对点地去追各位大咖的讲座,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有趣的现场活动。
服务中心还带有寄存行李的功能。记者看到,寄存处的架子上,摆着读者买好的书、各种文创产品,还有大包小包,架子旁边的空地上,则摆着若干只大箱子。难道逛书展还有人带箱子来吗?工作人员见怪不怪地说:“对呀,书那么重,有不少人就是带着箱子来买书的。一箱子买不够,存在这里又进去继续买了。”
寄存处的柜台上,摆着一只盒子,盒子里有三枚“第七届江苏书展”主题印章。所有购买了图书的读者,都可以在这里自己动手,为心爱的书盖上三枚红彤彤且极具纪念意义的印章。
“十年磨一剑”铸就文学新作:邓超予全新散文集《路过时光》惊艳亮相北京图书展会
第37届北京图书展会于2025年1月9-1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开幕。本届展会在中宣部的关心与支持下,由中国出版协会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作为“中国出版风向标”,北京图书展会展示了出版发行界为文化繁荣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本届展会上,一部文学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中国民族声乐歌唱家、土家族非遗文化守护人邓超予的全新散文集《路过时光》首次公开亮相。同时,该书的同名歌曲及MV也已正式上线,为读者带来了视听双重盛宴。
《路过时光》由著名音乐学家、非遗保护专家田青教授亲自挥毫泼墨,题写书名,彰显了田青教授对该作品内容深度与艺术价值的肯定。岁月如梭,光阴荏苒,人们在时间的洪流中疾步行进,但生命的每一程风景、每一段流转的时光,都值得纪念。邓超予,以她独有的方式,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镌刻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本书从一名土家族“西兰姑娘”的视角,以非遗之美、土家织锦的故事为开端,娓娓叙述了经纬之间、五彩斑斓的人文故事。一幅土家族的千年历史画卷,在字里行间徐徐展开。从民族声乐歌唱家到作家、非遗守护人,作者邓超予所分享的自我成长以及心灵蜕变的历程,体现了女性柔美和坚韧并存的一面,也启发我们如何将平淡的日子过成诗,在热爱中坚持,在探索中精进。
《路过时光》的出版是邓超予儿时梦想的结晶,其创作过程更是“十年磨一剑”。邓超予在脑海中反复构建章节框架,疫情期间更是倾注大量心血进行创作,疫情后又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反复修改与打磨。邓超予坚守匠心,精心雕琢每一个文字,这不仅是对读者的尊重,更是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
在书中,邓超予写到:也许对真正的手艺人来说,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就像美丽的西兰,纵使技艺超群,依然渴望着超越自我,日复一日将手中的织锦“雕琢”到更美。仿佛每一梭都是登顶必经的修行,而这不正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吗?
正因如此,邓超予不仅在音乐领域坚守着“音乐手艺人”的匠心,面对文学创作,她同样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既雕琢文字,也打磨自我,力求完美。无论是民族声乐、诗词歌赋、还是土家非遗,这些看似迥异的艺术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均需历经时间的精心淬炼与匠人的细心打磨,蕴含着工匠精神的光辉,且无一不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这便是邓超予坚持在做的事情,她说:“我曾细细想来,所谓成功,是个非常玄妙的东西。当你费尽心思追逐它时,往往都是一场空。世上本无成功,成功的奥义就是把功练成,而时间自会奖励那些一心纯粹做事的人。”
邓超予的创作灵感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源自于她对人生深度的投入,长期的观察反思、广阔的接纳与持续的爱和奉献。她始终致力于拓宽自我边界,不断沉淀、积累,同时慷慨地给予与成就他人。这些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无私的奉献,成为了她的创作源泉,也让她的付出与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众多杰出人士为邓超予的新作《路过时光》慷慨题写推荐语,纷纷表达了对她作品的赞赏与支持:
从民族歌曲到国风音乐,从非遗美学到公益之路,超予在时光的流转中持续探索精进,不断唱响生活的旋律。她在这本书里记录了自己成长和心灵历练的故事,真诚动人。
——雷佳 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超予的才华、大爱总是感召着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愿我们像超予发起的“予乐童行”公益之行一样,在时光中与爱同行。
——李晓林 民建中央常委、中华思源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土家族姑娘邓超予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为我们分享了非遗之美、土家织锦的故事。她写诗、唱歌、做公益………激情满怀、理想满怀,这本书既是她自我成长的历程,也是我们对土家文化的又一次了解,更是一场关于幸福的探讨。将平淡的日子过成诗,在热爱中自由!
——沙小荔 《时尚芭莎》执行出版人兼主编
超予是从湖北走出去的土家妹子。她淳朴善良,勤奋聪慧。她弘扬原创,敬畏艺术,追求完美。近年来,她的演唱和创作日趋成熟,推出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好作品。我为她取得的成绩和她的文学梦、音乐梦点赞,叫好!
——佟文西 湖北籍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非常希望有更多像超予一样的“非遗守护人”,让非遗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在现代生活中也能绽放光彩!
——黎承菊 国家级非遗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
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专家组、中国华能前外事部部长、曾为众多领导人担翻译的资深翻译家蒋秀凤为邓超予的新书《路过时光》作推荐序,表达了对邓超予的由衷赞赏与深切期待:
正如著名作家、《人世间》作者梁晓声先生送给超予的一句话:“享受阅读,享受写作,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愿超予在她的热爱里享受一切美好,永远不慌不忙又闪闪发光。也愿有无数个超予,向上向善,传递“她”力量,建设自我的同时也建设国家,为守护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邓超予的新书《路过时光》承载着一份无私与大爱。该书所得收益,将全部用于“予乐童行”公益助学与非遗传承计划。而每一位选择支持这本书的读者,都将自动成为这场公益之旅的一份子,共同为亟需援手的孩童与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出宝贵的力量。正如邓超予名中的“予”字所寓,她在书中写到:“予”是“给予”,当你给予爱,爱就永远不会失去。“予”的精髓在于,甘为人梯,舍己利他,无条件地爱与奉献……通过《路过时光》,邓超予不仅分享了个人感悟与生活哲学,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予”的真谛,将文学之美与公益之心完美融合,
邓超予将自己在生活、事业中的深厚沉淀与真挚情感浇铸在字里行间,这些鲜活、充满温度与生命力的文字,传递着共鸣的力量,携带着浪漫与希望。在《路过时光》的封面之上,邓超予以一句温暖人心的寄语,静候每一位读者的心灵邂逅:愿我们这一生,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路过时光,不慌不忙,又闪闪发光!
相关资讯
国内那些惊艳的网红书店
人生在世,身体和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于是,旅行和阅读就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儿之一。今儿,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国内的各大爆红书店,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逼格,让人看了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