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古代“三大奇书”,前两本备受重视,最后一本却无人彻底弄懂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现在被表述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事情都要实践了才能懂得,这就是为什么常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战国时期的赵括已经用惨痛的事实告诫了我们“纸上谈兵”有多么不可取。但是,有些书距离我们现在的年代已经太远,文化背景等也发生了变化,再去实践有很大的困难。
从上古时代至今,我国的文字目前可以考证的是经历了从甲骨文到现在简体字的演变,因而古时许多书籍在阅读时也存在较大困难。不过,虽然上古时期有着相当浓厚的神话氛围,但也诞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著作,有些书籍不仅开创了它所在品类的先河,千百年来对同品类乃至其他不同的著作影响都极为深远。
不过也因为时间久远,书中的很多内容已经无从考证,也令后人在阅读考证时摸不着头脑。在这些影响深远的著作中,又有三本广为世人熟知,其内容之丰富冠绝一时。这三本奇书就是《山海经》、《黄帝内经》和《易经》,其中前两本备受学者重视,但第三本却无人彻底弄懂。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我国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病因”等说法都是始于这本书,现在的中医学者也往往要对黄帝内经有一定了解。由于名字是《黄帝内经》,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黄帝所著,不过根据考证,这本书成于西汉时期,是集我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而成的著作。之所以起“黄帝”之名,只是为了说明中国医药发祥相当之早。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医典之首,《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可以说影响了我国中医学的整体发展,因而有着“医之始祖”之称。《黄帝内经》包含《素问》和《灵柩》两部分,《素问》主要阐述了“运气学”,《灵柩》原本叫做《针经》,顾名思义主要讲针灸一法。
不过由于流传时间太过久远,目前存世的版本二十四卷也并不完全。虽然《黄帝内经》中有一些经考证不合理之处,但其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等观念至今仍旧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参考。
《山海经》则是一本相当来说要无厘头得多的书,它是我国第一本志怪小说,可以说是开创了神话传说的先河。《山海经》虽然分为《山经》和《海经》,但主要并不是绘画山海,其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山经》中记录了草木、鸟兽、神话等,《海经》分为《海内经》、《海外经》和《大荒经》,记录了海内外的神奇事物,以及与黄帝、女娲、大禹等有关的神话。
《山海经》一直被视为一本普通志怪小说,实际上其中记载了许多地理知识,包括山川、药物、祭祀礼仪等多种,关于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目前许多学者将它视为一本难得的地理学著作加以研究。其中以山的走势和地貌,命名了许多座山,如“青丘之山”。书中关于水文的记载更加丰富,几乎每条河流都记载了注入之处和源头,并且注意到了干流和支流的区别。
当然,它在神话传说方面的贡献也是相当不小的,其中记载的许多传说是我们不熟悉的,也是其他小说中没有记载的。书中记载的部落战争神话,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上古之时部落的冲突景象。从这些神话出发,也可以对我国的民俗有一定参考,因而现在的民俗学家也经常参考《山海经》来考察上古时期的民俗、宗教习俗等。这部著作相传为大禹和伯益所作,在西汉初年时修订。不过现在普遍认为它成于西汉年间,且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
《易经》则是离我们最近又最远的一部著作。阴阳之说我们自小就能听到一些,然而究竟这些是不是封建糟粕,还是确实有一些影响,谁都不能下定论。再加上《易经》一书用字简练晦涩、意味深远,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历代从未有一人敢说自己彻底读懂了《易经》的真正含义。人们都知道《易经》是用卦来推算吉凶,这其中有着很强的唯心主义色彩,但也蕴含着许多辩证法的知识。书中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的看法,在如今也很受认可。只是总有一些人借着“易学大师”的名头行欺骗之事,使得《易经》在人们心中沦为一本骗人的书籍。
《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它原本有《连山》、《归藏》、《周易》三本,不过现存的只有《周易》了,成于天皇氏时期的另两本早已失传,现存的《周易》则始于秦汉时期。由于《易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相当涉猎,对于时空、阴阳等观念也有着独特看法,因而被誉为群经之首,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将其视为经典著作。《易经》中所说的“道”并非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而是顺应天地发展的“自然而然”的规律,它推算事物发展的方式也是顺着这种规律而来,要求人们顺势而为,不要强行逆天。
这三本奇书无不是古代中国多年发展,集无数先民智慧与经验的大成之作。固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们都曾经被批判,被斥为“封建毒草”,但最终时间还是证明了它们的可贵,让它们的真正价值熠熠生辉。刘禹锡在《浪淘沙》中所写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也适用于这些经典著作,时间就是海水,经过时间淘洗之后,这些著作仍旧有着极大参考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这些奇书,而是真正阅读和理解它们,这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袁天罡《推背图》开篇:给历史搓搓背,一语成畿,还是另有乾坤
前言:很多人热衷于西方的预言世界,对于“玛雅文化”、“上帝《圣经》”等终其一生,乐此不疲,但偏偏对于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置若寡闻,熟视无睹,我们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古代先贤留下来的预言之作,岂不是更可以与西方所谓的神奇预言相媲美。作为古代预言奇书的《推背图》,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为神奇的一本旷世奇书,今天,我们就从第一篇开始说起。
首先声明一点,目前流传坊间的《推背图》,其实是明清时期民间的手抄本,真迹早已经失传,被当作文物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国博物馆等等的著作,并非袁天罡的真迹,因此,对于里面的图文和解说可以一笑置之。
以上是《推背图》的第一象,上图中有一幅画,形状是两个圆圈,环环相扣,一个之中是白字,一个之中是红字。
在道家文化中,一生二、二生四、四生万物,自古以来,道可以理解为一种气,也可以理解为世间万物,这种哲学思辨的思想在《推背图》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图下面是几行字,前文是畿语,意思就是预言的意思,所谓一语成畿,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来大致翻译一下,茫茫天地之间,从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就开始循环往复,从来不会停止,日月更替,时间往复,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而底下的文字就颇为有点意思,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到现在为止,龙争虎斗发生的事情非常奇特,天地万物都处于一种循环往复的境界和特征,而我们的故事就从唐朝以后开始讲起,泄露天机,预言未来。
推背图的第一象大致说的是《推背图》形成的一个历史时间,当然了,袁天罡是道家的子弟,因此,《推背图》中开篇就以天地循环往复的哲学思想开头,说明了道之真谛。
第一象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含义,甲子的意思就是甲子年,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将60年称为一个轮回,而第一个则是甲子年,现在我们农历的纪年方式还是以六十年轮回更替为主。
乾下乾上乾,其实也很好理解,这是一个乾卦,这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推算开始的时间,至于这一年是六十年的轮回开始,还是一百二十年的结束,这就无从得知了。
《推背图》是中国古代的一本旷世奇书,位于预言书籍中的榜首,在古代皇家看来,是必须珍藏和得到的宝物,因为内掌乾坤和未来之术。“尽信书不如无书”,和《山海经》并称古代奇书的《推背图》不应该被我们当今社会摒弃,而要站在作为中国古代先贤的文化遗存的高度对其进行解读。
我们后续的故事,会对《推背图》每一个象做一个解读,欢迎各位留言和谈论,发挥你的想象和见解。
千古奇书《青楼韵语》原版全本(独家珍藏)堪称古代名媛诗词集
易学|儒释道|诸子百家|传统文化
应同学留言,刚好有。搞了几天,现予发布。文字版稍后整理好再发。
中国的经典书籍可谓浩如烟海,能称之为“经”的,都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比如在古籍中,有《忠经》《孝经》《忍经》,有《茶经》《酒经》《棋经》,有《赌经》、《骗经》,还有《嫖经》。
下面来说说一般人都误认为不太正经的“嫖经”,其实是历代名媛诗词集!
《青楼韵语》原名《嫖经》,或称《明代嫖经》,明代朱元亮辑注校证,张梦征汇选摹绘,刊印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不要以为《嫖经》就是诲淫的经书,甚至可以这么说:根本连一点“颜色”都没有!如果非要说有,那倒是真的有:
它的一大特色就是辑录了古代180位名妓的诗词韵语共500 余首,读之多有不凡之作。(诗词曲作编辑体例上是作为附属物的。所录作者,晋代1人,南齐1人,梁代1人,隋代4人,唐代24人,宋代25人,元代10人,明代114人。除去苏小小、薛涛、关盼盼等少数几个,名号也相较陌生。)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