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书籍别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古代,有许多关于书籍的别称,能感受到我国书文化的博大博大精深。
青简、汗青、青汗:简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狭长竹片,竹色本青,故以“青简”指史书或著作。如北宋文人邹浩《送薛唐卿赴省试》诗:“绿衣春色知谁共,青简风流自此开。”古代制简须用火烤,去竹汗,取其易书,且可防虫蛀,因称“汗青”或“青汗”。如南宋文学家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绢帛:绢帛是古代稍后于简牍的书写材料。帛为丝织物的总称,常泛指书籍。如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云:“简蠹帛裂,三写易字”。
卷、书卷:据《书林清话》记载:“帛之为书,便于舒卷故一书为之几卷。”所以“卷”用以称书籍。如晋代文学家陶潜《与子俨等书》:“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再如形容勤奋读书的人“手不释卷”。也称作“书卷”,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读书》诗云:“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巾箱:巾箱是古人放置头巾的小箱子。“巾箱”亦称“巾箱本”,指小版本的书,因其形积不大,可放置巾箱中,故名。泛指书籍和学问著述。如南宋文学家陆游《冬夜读书》诗:“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叹不遇。”
芸编、芸帙、芸签:古人藏书多用芸草驱蠹鱼(是书中的小蛀虫),故书称“芸编”。如陆游《夏日杂题》诗:“天随手不去朱黄,辟蠹芸编细细香。”此外,亦作“芸帙”、“芸签”,如明代学者梁寅《蒙山赋》:“坐紫苔兮绿绮奏,荫苍松兮芸帙舒。”唐代诗人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诗:“登诸兰署,辖彼芸签。”
书田:以耕田喻读书,所以书也称为“书田”。典故出自南宋诗人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深种播。”
万卷: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喻博学,后人用以代指数量惊人的书。
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宋真宗赵恒《劝学文》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家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说读书人只有读书考取功名才是出路,封建时代常用来代指书籍。
丹铅:丹砂与铅粉,古代点校书籍时所用。明代文学家杨慎集其考证诸书异同的著作即名《丹铅录》。后人也常用来借代经过点校或考证的书籍。

必看古代经典书籍书目
,大家有空的时候,应该多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必看古代经典书籍书目,一起来看看。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经鼎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你可以推荐哪些古代制作工艺相关的书籍(除了《天工开物》)?
你可以推荐哪些古代制作工艺相关的书籍(除了《天工开物》)?
你可以推荐哪些古代制作工艺相关的书籍(除了《天工开物》)?
,这本书讲述了某大型军工厂的工程师穿越到了大明末年,利用自己的制作工艺知识拯救风雨飘摇的大明的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穿越成女皇的小姑娘,靠着她的奇思妙想制作出各种机关,成为众人崇拜的故事。 希望您能喜欢本仙女的推荐,么么哒~
以下是一些关于动画制作的书籍推荐,但是没有提到关于动画制作的小说。因此,我不知道有关动画制作的小说的书籍推荐。
除了饶雪漫的青春疼痛小说,还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