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山海经》:以奇幻神兽为载体,深藏在古老书籍中的传统文化瑰宝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打下未来学业坚实基础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找到什么样课外书来给孩子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深藏在古老书籍中的传统文化瑰宝,就是我要给孩子安排的一个必选书籍,《漫画山海经:脑洞大开的神兽故事》系列,就是这样一套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书籍。
《漫画山海经》以古代奇书《山海经》为蓝本,通过漫画的形式,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神话故事变得生动有趣。书中,各种憨萌可爱的神兽形象跃然纸上,它们或翱翔于天际,或游走于山林,或潜藏于深海,每一个形象都充满了奇幻色彩。这些神兽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们代表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想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书籍,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对奇幻世界的好奇心,更能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传统文化。例如,通过阅读精卫填海的故事,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坚持和毅力的赞美;通过阅读刑天战天帝的故事,他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英勇和反抗精神的崇尚。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孩子们价值观的一种塑造。
《漫画山海经》还注重知识的拓展和传承。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文史知识,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窗口,让孩子们能够窥见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套书的漫画风格也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将复杂的神话故事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漫画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了古代神话的博大精深。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代儿童三大启蒙书籍是什么,现在许多成年人连字都认不全
中国古代的三本启蒙读物,一般儿童都是读这三本书籍开始的。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古书古书籍书籍图片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寺展览的破损的巾箱本古籍
《大明律》 明 洪武三十年刻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线装书 古书 古籍书与文房四宝 中国风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圣贤像赞》 清光绪四年曲阜孔宪兰会文堂刻本 孔子博物馆藏
民国时期古籍:《徐霞客游记附图》
民国时期古籍:《搜神记》《天台遇仙》
中国国家博物馆——《庄子》(约成书于战国,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广西民族博物馆“和谐乐章”展:壮族歌书(现代)
古今古籍书典同框外文古书和中国古代竹简
中国传统线装书古籍书特写灰色背景
中国国家博物馆——《老子》(约成书于春秋,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典籍,道家思想的创始之作)
线装书古书古籍书摆放在木桌面上
山东济宁孔子博物馆:《钦定春秋左传读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山东书局刻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是战国秦相吕不韦集门客共同编写的杂家代表著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贾思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中国传统线装书古籍书特写灰色背景
翻开的空白书本,中国古书背景素材
《大清康熙十一年岁次壬子时宪历》【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抄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北京中医药博物馆 古代医书《注解伤感论》
《康熙字典》,清康熙年间由陈廷敬、张玉书等人奉旨编撰,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故宫博物院藏 明崇祯 西洋新法历书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日讲四书解义》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故宫博物院藏品
俯视桌子上的古旧书籍和毛笔及放在书上的一碗茶
中国传统线装书三才杯摆放在古窗影的木桌面背景上
《中西眼科汇通》 陈滋著 1936年上海眼科医学院刊印 山东眼科博物馆藏
翻开的旧书及原处的毛笔架和一碗茶
古朴屏风下,展一卷古籍,赏一枝幽兰。在这方静谧天地,让思绪随墨香悠然飘荡,暂别喧嚣,静享中式风雅时光
扁平风插画翻开的书本和电子产品
中国传统线装书三才杯摆放在古窗影的木桌面背景上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清代 张绍棠校 湖北省博物馆
中国江苏南京博物院馆藏线装曹雪芹红楼梦
国家典籍博物馆 名公书判清明集十四卷 明隆庆三年 盛以仁刻蓝印本
一本线装书古籍书摆放在黑色背景上特写
中国传统线装书古籍书特写灰色背景
一本展开的书,上海博物馆,马可波罗游记,古书籍,威尼斯,意大利
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般若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玄奘法师奉诏译)
明史纪传三百十三卷 (清)万斯同撰 清抄本 国家典籍博物馆藏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明万历三十一年立达堂刻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宋秦九韶著数书九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殿试登科录、会士录、万寿恩科云南乡试题名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国家典籍博物馆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 清刻本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武经总要》北宋曾公亮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山东济宁孔子博物馆:《诗经》【清光绪七年(1881年)金陵书局刻本,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天闻阁琴谱》【古琴谱集,清唐彝铭等编订,清光绪二年成都叶氏藏版。一函十六册,共十九卷,收146曲】
相关资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青简、韦编、青编古代没有纸时,把字写在竹简上,用皮绳把竹简编缀起来,故称书籍为“青简”“韦编”。石雕石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有时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