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助学圆梦又起航
让贫困学子相拥时代梦想,让爱心温暖充盈童真心灵…近日,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学员四大队二十队官兵代表伴着暖暖春意、揣着拳拳爱心,再次来到结对共建的长沙县时中小学,以启动“千元助学金”计划的独特方式,开启了新年度助学圆梦的新航程。
据悉,自2014年与时中小学签约共建以来,该队不仅定期为孩子们开展国防教育、设立军营开放日,还多次捐赠学习用品,资助留守儿童。当得知还有部分学生因家贫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时,全队官兵决定发起“千元助学金计划”,旨在通过常态慰问、结对帮扶、按季资助等方式,确保每学年能让受资助贫困学生收到不低于1000元的助学金。
“服务人民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与驻地学校搞好结对帮扶、共建共育,既是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的责任义务,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本色担当。”该队队干部陈曦告诉笔者:“实施这一计划,既能缓解贫困学童后顾之忧,还能教育引导学员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培塑道德品质,展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良好形象。”
“千元助学金计划”启动仪式上,学员们与首批受助的7名孩子促膝谈心,勉励他们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小朋友们送上了自编自导的舞蹈、朗诵等节目,现场气氛温暖感人。仪式结束后,学员们拿出简明易懂、富有感染力的“红色连环画”,通过讲红色故事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听闻王杰、张思德、邱少云、雷锋的英雄事迹,孩子们发出了“像解放军叔叔学习,努力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的强烈心声。
随后,二十队官兵代表在校方陪同下,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到四年级学生谭思敏家中走访慰问,让一家人倍受感动。一同前往的时中小学校长缪湘林称赞说:“捐资助学、走访慰问,学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含义,二十队官兵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绵绵春意有时尽,助学圆梦无绝期。参加此次助学活动的学员纷纷表示,要以“千元助学金”计划为牵引,赓续子弟兵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强军重任!

红领巾相约国防绿新华少年用多彩画笔向中国军人致敬
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国家设定的对全民进行大规模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日,是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今年9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20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在新华区,红领巾遇上了国防绿,在校学生们围绕“奋进新时代,聚力强军梦”这一主题,用自己手中的多彩画笔,表达着对军人的无限崇敬!
祖国在腾飞,国防在发展,只有强大自己才能更有底气地站在世界面前。学国防,爱国防,新华少年立志成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守卫者,时刻准备着!
原标题:《红领巾相约国防绿 新华少年用多彩画笔向中国军人致敬》
国防科技大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构建学校“能动思政、贯通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措施》,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传承和弘扬“哈军工”精神,5月24日上午,由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附属中学、八一小学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微光成炬:“哈军工”精神的书写与传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成果展在长沙校区三号院图书馆举行。学校政委陈国强出席并为学生代表颁发证书。开幕式上,来自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代表合作演唱了《如愿》和《歌唱祖国》两首歌曲。用歌声表达对老一辈“哈军工”人的致敬和对伟大祖国的祝福。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及师生在大中小学学员代表的讲解下,共同参观了师生原创作品展。展览以三百余份关于“哈军工”精神的口述访谈为基础,记录和分享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家属、毕业学员等不同群体的鲜活事迹。本次展览分为“微光成炬:光影印记”“薪承者说:大学展区”“少年铸刃:中学展区”“稚手传薪:小学展区”“星语留光:互动交流专区”五个部分,集中展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成果。展览形式丰富多彩,融合文稿展示、光影印记、时光胶囊、数字化呈现等多种要素。在展厅中央,附中和附小的同学们带来了湘绣与剪纸作品的展示,并与观展者积极互动。观众们深受触动,在留言区写下对于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的寄语。参观展览的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原创作品展,进一步体悟了“哈军工”精神,并希望用实际行动将“哈军工”精神传承弘扬下去。学校政治工作部领导,军政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相关领导、附中附小相关领导和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展览中“时光胶囊”互动装置令人深思。打开其中一个胶囊,里面写着一段学员的话:“在‘哈军工’校友访谈中,我忽然明白‘强国有我’不是口号,而是像黄旭华前辈那样,把人生坐标刻进国家需求里。”这种从史实挖掘到价值内化的过程,正是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精髓。当我在“星语留光”互动区看到各个“哈军工”精神传承的火炬手的留言时,我感到十分感动——此刻,“哈军工”精神不再是书本里的铅字,而是化作可触摸的教育形态,在笔触与思考中落地生根。参加“微光成炬”展览,我深深感受到“哈军工”精神的永恒魅力。展板上代表时光老物件的照片,无声诉说着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岁月;孩子们充满童真的画作,则展现了这份精神的鲜活传承。最触动我的那面“精神墙”,不同年代的故事层层叠叠,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献了青春献终身”到“强国有我”,变的是故事,不变的是赤子之心。这场展览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接力。当视频中播放白发教授的寄语,台下是稚嫩学童深情演唱歌曲时,我看到了思政教育最动人的模样:用生命影响生命,以心灵唤醒心灵。这束微光,必将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站在“微光成炬”展厅里,“哈军工”传人的手稿与稚嫩的小学生手绘作品交相辉映,我一下子触摸到思政教育最本真的模样——那些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种,正在大中小学的接力传递中,织就一张生生不息的育人网络。这场展览不仅是“哈军工”精神的立体书页,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对话。作为新时代“哈军工”传人,我们应接过传承“哈军工”精神的火炬,以身作则,将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落到实处,让“哈军工”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构建学校“能动思政、贯通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措施》,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传承和弘扬“哈军工”精神,5月24日上午,由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附属中学、八一小学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微光成炬:“哈军工”精神的书写与传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成果展在长沙校区三号院图书馆举行。学校政委陈国强出席并为学生代表颁发证书。
开幕式上,来自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代表合作演唱了《如愿》和《歌唱祖国》两首歌曲。用歌声表达对老一辈“哈军工”人的致敬和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及师生在大中小学学员代表的讲解下,共同参观了师生原创作品展。展览以三百余份关于“哈军工”精神的口述访谈为基础,记录和分享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家属、毕业学员等不同群体的鲜活事迹。
本次展览分为“微光成炬:光影印记”“薪承者说:大学展区”“少年铸刃:中学展区”“稚手传薪:小学展区”“星语留光:互动交流专区”五个部分,集中展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成果。
展览形式丰富多彩,融合文稿展示、光影印记、时光胶囊、数字化呈现等多种要素。在展厅中央,附中和附小的同学们带来了湘绣与剪纸作品的展示,并与观展者积极互动。观众们深受触动,在留言区写下对于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的寄语。
参观展览的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原创作品展,进一步体悟了“哈军工”精神,并希望用实际行动将“哈军工”精神传承弘扬下去。
学校政治工作部领导,军政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相关领导、附中附小相关领导和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展览中“时光胶囊”互动装置令人深思。打开其中一个胶囊,里面写着一段学员的话:“在‘哈军工’校友访谈中,我忽然明白‘强国有我’不是口号,而是像黄旭华前辈那样,把人生坐标刻进国家需求里。”这种从史实挖掘到价值内化的过程,正是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精髓。当我在“星语留光”互动区看到各个“哈军工”精神传承的火炬手的留言时,我感到十分感动——此刻,“哈军工”精神不再是书本里的铅字,而是化作可触摸的教育形态,在笔触与思考中落地生根。
参加“微光成炬”展览,我深深感受到“哈军工”精神的永恒魅力。展板上代表时光老物件的照片,无声诉说着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岁月;孩子们充满童真的画作,则展现了这份精神的鲜活传承。最触动我的那面“精神墙”,不同年代的故事层层叠叠,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献了青春献终身”到“强国有我”,变的是故事,不变的是赤子之心。这场展览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接力。当视频中播放白发教授的寄语,台下是稚嫩学童深情演唱歌曲时,我看到了思政教育最动人的模样:用生命影响生命,以心灵唤醒心灵。这束微光,必将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站在“微光成炬”展厅里,“哈军工”传人的手稿与稚嫩的小学生手绘作品交相辉映,我一下子触摸到思政教育最本真的模样——那些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种,正在大中小学的接力传递中,织就一张生生不息的育人网络。这场展览不仅是“哈军工”精神的立体书页,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对话。作为新时代“哈军工”传人,我们应接过传承“哈军工”精神的火炬,以身作则,将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落到实处,让“哈军工”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相关资讯
即兴互动,读懂军人奉献中国国防报
上海警备区联手东方卫视打造国防教育特别节目 本报讯 王晓旭、记者樊晨报道:“妈妈,我看到大船了!可哪一个是爸爸啊?”10月底,在海军第三十二批亚丁湾护航编队即将抵达舟山码头时,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