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历人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福建省审计厅
“生活往往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刻。”这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张书签语。书签三层构图:上为星夜,中则黄昏,下是牧羊少年与羊群剪影,精美之余又满载故事感。我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眼选中这一本,倒不是此前有什么了解,只是“牧羊”“少年”“奇幻”“旅”这些字眼实在是合我的“口味”,自由自在、青春、天马行空、惊喜……脑中已经是浮想联翩了。
所谓“天命”,在书中一个自称“王”的老人口中解释为“人们一直渴望的事情”。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不平凡,在他有勇气选择了成为一个牧羊人便初见端倪。在神学院学习至岁的他却并未按照父亲的安排成为受人尊敬的神甫,而是提出了云游世界的梦想,成了一个居无定所但自由自在的牧羊人,生活渐渐熟悉且安逸了起来。直至出现了这个自称“王”的老人告诉他,云游四方是少年的天命,可以助他找到梦中两次出现的财宝,少年因此踏上了埃及金字塔的寻宝之路,故事就此展开了。途中打工的水晶店老板说,“每个人对梦想的态度不同,你选择去实现它,而我却选择保有这个梦想,以此来抚慰日常生活的繁杂和琐碎。”但在我看来,比起选择这更像是一种无奈。作家李尚龙曾说“因为我们不肯迈出第一步,所以梦想才会遥遥无期”。在梦想与现实中踌躇多年的老板已不愿走出水晶店这个舒适圈,或缺乏勇气、或羞于开口,平凡的我们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时刻吧。梦想经不起等待的消磨,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减退,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所谓“梦想”是不切实际,是天马行空。而圣地亚哥身上似乎总燃烧着冒险家的火焰。有人说这是理想世界的乌托邦,卖掉羊群到异国寻宝等于断自己后路,他会受众人非议、受磨难打击,太过冒险、不切实际。不可否认故事有童话色彩,但他的选择却真实地在我心中燃起了火苗,我由衷地钦佩他的勇气与无所畏惧。纵使经不起大风大浪,平淡的生活总可以泛起些涟漪。
圣地亚哥坚信着“万物皆为一物”,他一路都在探索“宇宙的语言”,在家乡向羊群学习,找最肥美的草地和水源;在水晶店向水晶学习经商之道;而“沙漠更沧桑、更智慧”,他坚信定能有所收获。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由于迷恋图画和文字,忘了宇宙的语言。”图画和文字虽然简练直观,但都是人类的语言,我们还需观察“宇宙的语言”。其实,这就是对世间万物敏锐的观察力,蜘蛛结网雨必晴,大雁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甚至是格物致知的能力,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韧,蚂蚁搬家是众志成城,滴水穿石是持之以恒等等。宇宙语言之精妙在于不需要你学会各种语言,却可以领会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与智慧。
圣地亚哥从西班牙出发,远渡重洋到了非洲,再穿越沙漠到达埃及金字塔,一路颠沛流离,历经磨难与诱惑。也正如我们追梦途中的挫折与考验,或是舒适惬意的现状,或是难以跨越的困难,若是定力不够,难免心猿意马、方寸大乱。但炼金术士引导少年倾听心声并尝试和它对话,接受“心声”的恐惧、叛逆,也接收“心声”的激动和梦想。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意念强化的拟人表达。书中说“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世界都会形成合力帮你完成”,而我们古话讲的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追梦的路上,从来不缺乏一时兴起的人,但很少有人,能如少年一般走到最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越是接近胜利,越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强化内心,坚定前行。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圣地哥亚如愿找到了财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无论是圣地哥亚还是读者,在这寻宝的过程中早已释然了。对于圣地哥亚来说“即使一无所获,在寻宝的过程中,每天都充满了光明,每时每刻都在实现梦想。”财宝只是锦上添花,更珍贵的是他这一路上的奇妙经历与点滴成长。愿我们都能唤醒心中的牧羊少年,像寻宝的冒险家一样观察世界。

经典再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漫画版
【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圣地亚哥,一个住在西班牙乡村的牧羊少年,在接连做了两个关于宝藏的梦后,他决定卖掉羊群,前往埃及,找寻金字塔下的宝藏以及属于自己的天命……这个故事,想来每一个人都曾看到或了解过。 但是,当我再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又有了不同的感受。我发现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少年的奇幻冒险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和坚持的故事。 当我们全心全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时候,当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当我们孤注一掷的时候,全宇宙都会来帮助我们。 这不是所谓的玄学也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努力与坚持后命运对我们的回报。我们朝着目标而拼搏着,不去设想未来,不去忧心未来,而是为了未来付诸于实际行动。 要知道,有时候行动远比思想更重要,坚定信念的圣地亚哥从来不会让自己沉溺于思考,他的每一次行动都使自己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当我们全心全意想要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全宇宙都回来帮我们!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坚定天命的“圣地亚哥”。
记巴西作家保罗
图①:保罗·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图②:保罗·科埃略《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曾引用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这句话。
科埃略被很多媒体称为“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之一”,其作品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其中仅《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销量就达到6500万册。他曾荣获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巴西里约布兰科骑士勋章及国际安徒生奖等诸多奖项。今年正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出版35周年,巴西邮局将于4月份发行纪念邮票。
“恰恰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变得有趣”
1947年,科埃略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曾担任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他喜欢在阳光灿烂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漫步,喜欢城市的街道和环球旅行。他的作品整体体现出热爱生命、探索生活的态度,传递着为梦想而奋勇执着的精神。
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为例,作家以精炼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有哲理的叙事手法,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的一段奇幻之旅:圣地亚哥由于反复梦到埃及金字塔附近埋藏有宝藏,毅然决定卖掉自己的羊群,为了看似飘渺的寻宝之梦踏上前往远方的旅程。他跨越海洋,穿过沙漠,历经无数奇遇。当最终抵达无比向往的金字塔时,却发现宝藏就埋在最初牧羊时过夜的教堂里。
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梦想何其可贵,面对梦想,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追逐?牧羊少年敢于放弃日复一日的熟悉场景,踏上寻找梦想的未知旅途。或许前程漫长艰辛,或许远方金字塔下并没有埋藏宝藏。不管最终是否实现梦想,美好的事物早已在来时的旅程中悉数馈赠:这一路,我们看过风景,经历风雨,收获成长,最终体悟到生命的含义——“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科埃略以文字激励读者用爱与力量去坚定追梦,迈向自我发现和心灵成长的人生旅途。正如他所言:“恰恰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变得有趣。”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是科埃略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又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佳作。故事讲述了对平凡生活失去兴趣的维罗妮卡在决定放弃生命时被送到维莱特精神病院,在那里,医生通过注射药物造成心脏病发作的假象。在误以为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形下,维罗妮卡冲破世俗偏见,去尝试以往从未敢想敢做的事情。主人公领悟到生命终有意义,要学会“沿着自己心灵和眼睛中的欲望之路前行”,以“每活一天都是一个奇迹”的心态面对人生。维罗妮卡自我觉醒的生命之旅,同样启示读者,要直面人生、珍爱生命。
科埃略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简化生活不是指变得肤浅,而是变得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质”。面对各种文学奖项的青睐,科埃略并没有被声誉所累,他笃信“‘成功’就是做好自己”。他的人生经历正如其作品《朝圣》中所描述的那样,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用心去理解不同的事,认识不同的人,用笔写下心中的梦想。科埃略对人生的睿智思考,为很多读者点亮前行路上的一束光。
“当我们有爱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巴西文化多元,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等在这片热土上交融,铸就了特色鲜明的社会文化传统。科埃略的作品凝聚着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例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便是受到《一千零一夜》里《一梦成富翁》和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双梦记》的启发:圣地亚哥来自远在欧洲的西班牙;贯穿他逐梦历程的撒哈拉沙漠、埃及金字塔,则是非洲元素的代表。
科埃略善于从历史典籍和传奇故事中汲取灵感,以丰富的想象构筑出充满幻想的文学世界。他的作品关注个体命运及其生存状态。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历尽千险、追求梦想的少年圣地亚哥,到《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中为真爱舍弃一切的少女皮拉尔,再到《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中摒弃偏见、保持个性的“精神病患者”维罗妮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读者关注个体价值、尊重并关怀他人。
对科埃略来说,“爱是最高形式的正义”。他笔下的爱涵盖了爱情、亲情、友情,蕴含着对祖国、对世界和对全人类的博爱。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出现三次的“世界之魂”,就是用爱铸造的力量:“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好还是坏,全取决于我们变好还是变坏。这正是需要爱发挥力量的地方,因为当我们有爱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科埃略致力于为巴西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与救助,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担任跨文化对话和精神聚合论坛的特别顾问。他认为,不同国家间应该尊重彼此差异,同时需要相互理解。他倡导尊重文化多元,搭建沟通桥梁,为不同国家的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创造机会。2007年,科埃略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
“我要努力推动搭建巴中友谊之桥”
科埃略与中国的文学缘分由来已久。他从小便喜爱中国文学,幼时母亲送给他的《中国神话故事》,激发了他对东方古国的无限向往。科埃略熟识老子、孔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经典作品。在他看来,这些经典构建出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的诗意形象。他也非常欣赏中国电影,因为“它们有独一无二的、不同于好莱坞的独特的讲故事方法”。
科埃略曾经到访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近距离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发展与进步。当得知习近平主席引用自己书中的话时,他欣喜地感叹道:“尽管巴西与中国地理上相距遥远,但我们的心灵距离很近。我要努力推动搭建巴中友谊之桥!”为了与中国读者更好地交流互动,科埃略还特地在中国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分享自己的人生与文学思考。
巴西人说,友谊就像葡萄酒一样,时间越久越好。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近年来,中国与巴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优秀文化通过一部部经典作品传递给巴西人民,很多巴西文学作品也被翻译引进中国。在科埃略之外,若热·亚马多、马沙多·德·阿西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等作家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所认识和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学,是人类智慧凝结出的美丽花朵。文学作品的译介与交流,丰富了人类文明宝库,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它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守望相助的通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希望与活力。这也正是科埃略以文字追逐梦想,用一部部作品倡导多元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
(张方方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副教授、葡语系主任)
相关资讯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当你决定做了后,全世界都会合力助你。------《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撰稿:毛辉;摄影:张涛、毛辉) 硕果,欣然绽放于初夏 5月25日,中国国电集团总公司财务部副主任王继业一行来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