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不过又是一本中国式两性书

更新时间: 2025-07-22 12:49:10

阅读人数: 215

本文主题: 描述两性之间的经典名著

两性话题,好像是怎么都绕不开的问题。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生理需要上(此处指病痛时),我们都需要支持。而父母会走在我们前面,朋友会中途散场,孩子会在暮年离去,唯一有较大可能性陪我们走到人生尽头的,就是身边的伴侣。从女性的角度而言,结合我国国情,大多数的女性还是秉持要嫁人,且要嫁的风光的想法的,因此固然大多数人心心念念要“高攀”,那么如何高攀?高攀后如何留得住他们?就成为了我国两性书籍的主旋律。这本书披着心理学这一“科学”的外衣,说的其实还是这回事。 当然了,这本书和纯粹的“女德”书还是不一样的。首先,她在对女权主义嗤之以鼻的同时,起码教育了女性同胞们,如果一件事你斥责男人不作为,那么换个角度想想,同样性质的事情放在女人身上,是不是结果也是一样的,或者思考一下,形成这种相处模式的原因到底在谁,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一味要求别人而不观照自己。其次,她也非常实际的告诉了女人,恋爱婚姻这部棋,自己选择落哪个子,落在哪儿,怎么落,如何在计谋上“诱骗”对手。而一旦落子,那就承担责任,落子无悔,接受现实,调整策略。在说话的艺术上,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然而合上书想想,这本书,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它本质上又是什么东西? 结论还是中国式两性书的统一本质:厚黑学、绿茶婊、合理化直男癌。 为什么这么说?说几个让我嗔目结舌的段落。 厚黑学:两性关系的本质是,男方“你帮我生孩子,我不排斥对别的女人投资,只要你没发现”;女方“我愿意被你投资,但我也许想要一个更健康帅气的男人当我孩子的爸爸”。 绿茶婊:书中的颇为自得的举例,为了“钓”到一个男人,一个她的粉丝在朋友圈每天发自己琴棋书画的实况,和这位“花花公子”通话时在电话里装贤良淑德。然而事实呢?记得原话是说“夜店的照片一律不发”,可见这位姑娘夜店没少混。只是在此男面前装的无比纯洁罢了。 合理化直男癌:别的段落我可以不提,因为将心比心,有些内容确实是和女生夸大自己的弱势心理有关。作者的有些“数据”和“科学结论”我并不能拿出任何证据去反驳,然而在提到“重男轻女”的问题时,作者堂而皇之的为这种现象找借口,称其“把钱财留给男孩子是为了方便他们成家”,而女孩不涉及男方看上自己家财的问题,给多给少都无所谓。 乍看之下毫无问题,仔细一想漏洞百出。 厚黑学:基因支配行为,这一点不容否认。爱情和婚姻里需要手段,同样无可置疑。然而,如果这一行为建立在处处黑化生活揣测对方上,婚姻和爱情的意义何在?在家里上演商战? 绿茶婊:如果能装到白头,自然再好不过,而且有绿茶婊如此,演艺圈分分钟不是梦。但是如果装不到,何必自欺欺人?就这么说吧,不是一天天对着对几十年,你和室友对上一个月,品质里的弱点劣根统统暴露,能做到一直装下去的人太少了。 合理化直男癌行为:就拿重男轻女来说,我们说的重男轻女,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单单和经济挂钩。去问问那些长在农村的姑娘们,她们感到寒心的是奶奶给自己一块糖,给堂弟两块糖,还是在亲戚面前有意无意提到自己是个女孩没有用,很丢人,还是因为自己性别而招致的奶奶对妈妈的冷暴力?恐怕三者兼而有之吧。很多时候,父母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很多涉及亲密感重视度的行为,作者熟读心理学,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这些重男轻女的行为,哪一点和经济实力挂钩? 估计作者大大也很清楚,自己的书会被一些女生黑成这样,所以在书中不厌其烦的抨击女权主义者,把她们都描绘成了傻逼的形象。说她们不自量力白莲花,把两性关系想的太简单,一副“你们懂个屁,我可怜你们这些人类”的样子。 然而号称熟读《第二性》的作者大大,在出言抨击女权主义者之前,有没有想过,此女权主义,是不是有可能非彼女权主义? 我并不是女权主义者,然而我也明白,女权主义走到今天,已经走入了平权时代,早就脱离了作者认为的玻璃心阶段,不再是振臂高呼我们凭什么弱,而是要与男性平起平坐。这个平起平坐,是指我们有的权利,男性也一定要有。没人要求女人做和男人一样的工作和承担一样的责任,在这个方面,事情不是被量化,而是被质化的。打个比方,我并不要求自己要学会爬高爬低拆天花板修水管,但我的要求是,我做好我分内的工作,做美味的饭菜,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孩子身上,同时,你负责好你分内的工作。这是质的平起平坐,而不是量的。 那么,这种满纸荒唐言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阅读? 不要读国内的建议书籍,前提是你本人是不认同这种硬生生把你掰到直男癌上的观点的。国外早在多少年之前,书中强调的就是一种和谐的,你来我往的关系了。不是为了依附谁装出一副泰然的样子,而是真正的平和,平等。两性关系,其实就是一段亲密关系。只不过这段亲密关系中,还掺杂了性的要素。亲密关系的维持需要经营吗?那是当然的。但是需要的,恐怕不是作者说的,或者说,超越本书的。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书籍,其实都在提示女人,不要口是心非。只不过国内的书籍总拿怨妇做例子,而国外的书籍却总是站在女人的角度,觉得女性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其实非常无辜和无助,需要“释放自己”,因为女性长年的教育就是不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注意,这个需要是抽象的。比如说,某男最近总是不着家,你不能和他大吵大闹是必然的,但是同时,你要清楚的表达自己。在和对方交流之前,先想想,对方为什么让你恼怒,是不是没能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谈话时,先描述事情起因,不掺杂感情,只是描述事实,接着描述自己的感受,不要横生枝节,一句话就完了。再接着解释,对方不回家,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没有安全感,而这就是女人的需要。最后提出建议,对方能不能多陪陪自己。这才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不过又是一本中国式两性书

由《日兮月兮》联想到《镜子之家》

由《日兮月兮》联想到《镜子之家》——文学创作中的两性关系

    文学作品里很爱拿两性关系来探讨,或者以此影射。三岛由纪夫在《镜子之家》里,也通过主人公之口提出男女相处的话题。当主人公强调应该与异性保持距离时,他想表达的或许是与琐碎的现实保持距离:一旦和某一位异性建立了亲密而稳固的关系,就自动成了生活的俘虏。两性关系是现实生活的象征。《日兮月兮》里表达得更委婉一些,虽然松子揣测母亲抛弃父亲投奔绀野的缘由,也从未相信宗广关于抛弃自己的解释,但最后这样的猜测随着物是人非的变换,再也无法弄清出真相了。     但抛弃与被抛弃又何止男人与女人之间呢。松子也曾被母亲伤害过,而她无意中似乎也伤害了卷子的自尊心,让卷子陷入了注定失败的婚姻(至少卷子是这么认为的),宗广与幸二之间也互相猜忌。我想,两性之间的关系放大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危机:不信任、误解、背叛、以及隐忍。     因为女人顺从的社会地位,通常被用来影射传统的过去,而男人拥有创造性的、破坏的力量,通常被用作影射新世代。永井荷风在《白狐》里创造的父亲、母亲这两个形象就是这种说法的典型。当“我”看到身为一群拿着武器的小队伍的头领的父亲来到我面前,抓着血淋淋的白狐,起先对白狐藏身之处的好奇心瞬间化为恐惧,躲进了母亲温柔的和服袖子后面。面对近代呼啸而来的改革变动,“我”选择躲进传统的美梦里。在开往江之岛的车站的旧屋子里,松子说:只剩下了女人。这一场景也让我想到了《镜子之家》里最后,清之郎赴美,夏雄去了美洲,峻进入了新的人生,都殉情而死,只有镜子还活在原来的世界,像往常一样守在玄关迎接回家的丈夫。不过,在《日兮月兮》里,女人扮演的却是出逃的角色。松子的母亲离家之后第一次见到松子时说:我一不在,松子也难得上东京去了。不得不说,这样的对立关系,是川端女性化的一面。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一本点到为止的普及式著作

       首先,数据比较陈旧。中国大陆的统计数据集中于八十年代早期至九十年代早期,对于读者了解当前社会意义不大,毕竟九十年代到现在的二十年中国社会的两性观念变化剧烈。        其次,在观点的介绍上很准确详细,不过略显单薄,当然这纯粹是个人感觉的问题。比如对于中国女性就业和社会地位的探讨上,列出了两大主要原因即社会文化和经济地位,并未深入分析。        最后,李银河作为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对于介绍西方后现代思潮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笔者将会将进一步关注她的作品,以期一个大致的了解。       不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标签: 现代 西方 绿茶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