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所向,春暖花开
王国维曾说艺术的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本书《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讲的就是一种无我之界,体验总结出的积极心理学——心流。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觉。简单的说,心流也像是心熵,熵是虽然是化学术语,指混乱的状态,但用在心流这里,可以充分说明使混乱无序的精神心理状态变得有序、有流向。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从更为人本主义的视角将观察者视为一个整体,不再像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者所关注的方面如何减轻抑郁给个体带来的痛苦,而是转而探讨哪些要素能够让个体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写的《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石,同时,他本人也是美国排名第四的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导师,他写的《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影响甚广,是他将这种“入迷”状态(一种忘我的状态)第一次做为“心流”开始了研究,从而获得的研究结果。我想他本人运用得也很是熟练,在讲堂上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是一个带着浓重中欧口音的白胡子导师,却活跃得像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睿智里不时有各种冷笑话,他就是这样一个积极心理学的开创者、推广者、研究者。 《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从探讨幸福为开端,告诉我们,幸福是种主观的感受,这种感受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日常体验,可以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完全可以以一已之力,不能改变外界发生了什么事,只靠意识的内涵就有办法使自己快乐或者悲伤或者有幸福感,意识的力量可以改变你想改变的或者你想得到的。 像经典电影《美丽人生》所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中,让儿子的童心不受任何伤害,除了男主人公父亲的努力外,取决于儿子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内心的意识,这样就不再是一个黑暗的集中营,而是一个有趣的游戏,而且最通过意识控制行为,取得游戏胜利,可以得到一辆坦克,这是男孩眼中的意识世界;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也说“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这就跟书中所说“有意识地心流”意曲同工,高墙也挡不住内心的自由与希望。 这些电影所反应的都是心流下所控制的幸福,是在经意和不经意间控制的内心世界而得到的与外界实际信息不同的心流,那确实是一种美好的与世隔绝,不顾纷扰独自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那是超脱的内心幸福。 学习使用“心流”,就要首先知道它的存在,学习知道它的构成要素,把这些元素结合成种能量,有正确的心灵导向,正确的目标,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到心流,虽然它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家庭和童年教育,但也可以通过自己练习和约束慢慢培养出自得其乐的性格。 这时理解心流,它如同是一种超脱的、悬乎的道家养生功法——气功,运用意念控制身体里的气流有规律地运转,打通经脉,从而达到养生的目地。 知道了这样的心流,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融会贯通,似乎需要知道更深层次的运用,可是它就是那垂手可得的感官之乐,比如做运动、谈恋爱、欣赏画作、听音乐、吃美食;也是思维之乐,了解事物,发掘意义,建树自己的价值观,通过思维、思考得到乐趣:当然也包括工作之乐,这是很多人都有过体验的,从工作中发现乐趣、爱上工作、不浪费人生,越发觉得人生有趣;还有最让人讨厌,或呲之以鼻的人际关系,如果用到心流,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生活,先改变自己再改变社会,胸怀大我,才会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挫折中当然也能自得其乐,利用心流可以扭转悲剧、纾解压力,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的关键点都是培养自己自得其乐的性格,控制心流。怎么样能自得其乐呢,陈景润,爱学习就是一个自得其乐的人,他的头发总是很长,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怪异模样,可他每次去剪头发,因为手里的号牌等待太远,就学习起来,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哪还记得剪头的号牌,往往等到一半就去图书馆查资料了,所以又顶着一头长发回去了;宋·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是说自已身在风雪中,但是能找到开心的点,投入就能无惧外界。 本书的最后书,回看最开始就提出的人何时最幸福?追寻生命的意义,何谓幸福?何谓意义?这就是心流贯穿所讲的一种境界,一种心态,可培养可学习可控制,一种流动的有序的方向,任何人都可以按照书所讲回答,各种问题,只要运用心流,人类积极心理学,个人目标与心流汇合,随时人都是幸福的!拥有心流,任何时候都春暖花开。

朋友说心流也叫入定
很庆幸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么棒的书,我是在B站上看到一个哈佛小哥up猪fish推荐的,前天躺在酒店里看完了最后一部分,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像个推销员一样不断跟我的好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心流把以前一些迷惑解释的明明白白。
我非常赞这本书里的大部分观点。
这部书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幸福从何而来,接着引入心流这个概念,对其进行了剖析和解构,接着还叫我们如何寻找心流,如何感受心流的存在,如何利用心流提升我们的感官、思维、工作、人际乐趣,如何从挫折中走出来,进而追求生命的意义重获内心和谐。
这本书所倡导的价值观和道教有异曲同工之妙,又类似于王阳明的心学。它反对财富、物质会提升幸福体验,而支持幸福源自于人的内心。同时,这本书不止步于辩论哲学命题幸福从何而来?还是本工具书,教你如何获得幸福。
这本书强调,要做自己的主人。针对现在社会大众的焦虑和沮丧问题,作者提出要学会控制体验,从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不要只会期许生活,而不会真正的生活过。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食物、酒精、性欲)等等,就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灵。看看那些大肚便便或者吸毒或者乱性的人,大多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人。想借用外在物质或行为去为自己的灵魂解脱,其实是被欲望奴役的结果。这里的观点很像道家所提出的克己复礼。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才会享受到自律带来的心流体验,才算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前两天度假游玩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行动,遇到美食依然会流口水,只是不会不顾胃的感受而过量饮食,遇到桃花酒,也没有像以前一样,喝到烂醉如泥。而是真正的细细品尝,这是个享受的过程。
控制意识,控制体验。意识就是一个人在面对资讯处理事情时候的先后顺序。一个人一辈子能处理的事情是有限制的,所以严格的控制好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有点像人生应该做减法一样。举个例子,人一生能精读的书大概在1500本左右,那每看一本就少一本,所以选择好书就显得极度重要,这也决定了你的读书体验和品质。
书本里举得最多的例子就是攀岩登山。我有个朋友,军校出身,就是喜欢爬山。看这本书之前确实很难明白,爬山有什么好玩的,为了看风景?我想那不是真的目的。作者给出的解释是,攀岩能调动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人这时候会体验到心流,幸福感就此而来。所以,其实爬山不是为了山顶的风景,而是攀登过程的体验。细想一下,生活又何尝不是?很多人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我要考研。就算你考取了清北的研究生,你高兴的日子不过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小段时间,快乐过不了多久就散去了,接下来你还要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问题,面对现实。心流告诉你,真正的幸福是伴随着过程而产生的。是你日日夜夜在灯光下啃试题、在走廊忘我的背英语而产生的。这个观点和思维放在人生当中意义就更加深远和重大了。
懂得享受过程的人就不会只有每月发工资的日子才会幸福,不会只有成功的那一刻才会幸福。那种幸福是伴随着生活而产生的,像一条河流。
当然,作者不会劝你安于现状。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到,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定一个可以奋斗一生的主题,可以一贯一生,这样你就会不时地享受心流的快乐。像马云就是在30岁的时候定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人生目标,贯彻了30年,把整个人生的宽度和深度都拓展了。我至今仍相信被大家嘲笑的那句话“我对钱没有兴趣”,他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说出来的。我也不赞同某些人说那是因为他已经钱多的不知道怎么花了才会这么说。我觉得,他是将心流贯彻一生的人。那天在淘宝造物节,偶遇马云,看到他那双笑开了花的眼睛就能感受到,他是多么的幸福!
当一个人找到了人生方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下去的时候,那时候就是最幸福的时候。这个时候是贯穿整个人生的。我想尾田老先生也是深谙这个道理的,海贼王路飞寻找one peace,尾田坚守一部动漫20年!人生若如此,何不快哉一辈子!
在自己内心建一座高楼大厦
《心流》作为一本积极心理学的科普读物,决不能归类为毫无理论性和逻辑性的心灵鸡汤类书籍,当然也不能归类为纯理论性的学术性书籍,它的理论性和优美的文笔,刚好够一个读者受用,它的严谨的逻辑和大量的例证,很能够让读者信服。
在为一本半学术半科普的书籍写书评时,不得不就书里所表达的学术论点或者说知识点进行阐释,在笔者看来,所谓“心流”就是一种状态的命名,这种状态好不好呢?好。容不容易达成呢?不容易的。有没有什么技巧呢?技巧啊,三言两语不能道尽,长篇大论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正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这样一种不可说的状态,作者给这种状态命名为“心流”。
当然在心理学科学方面,给一种状态命名再自然不过,且语言文化发展至今,也越来越能描述一种不可说的状态了。我们说积极心理学的“心流”,可以按佛学里说的“成佛”,或者道家说的“悟道”来理解,达到这种境界,是一种最优的体验,换句话说,是达到了一种至高境界,这种至高境界的达成自然是需要修行的,因此想要体验心流,正如参禅成佛,悟道成仙一般,都需要做足功课,也即有诸多的步骤和行为方法。米哈里在这本书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在此不做重复。
这种心流,成佛啊悟道啊,用一种外在的可视化的事物做比喻,就犹如在内心建造一座高楼大厦,大厦建成,就等于给心建造了一个有家可归的房子,那么无论世事纷扰,时过境迁,或者处在人生的阴沟里也好,都不觉颠沛流离,心都有处安放,自然是一种值得我辈效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