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古代道士修炼最终如何成仙?

更新时间: 2025-08-10 14:03:46

阅读人数: 706

本文主题: 飞升成仙的诗句

再加上,建国后动物不准成精,估计我们人类修仙也要难上加难。

那在古代那么多修仙成功典范们又是如何成为这凤毛麟角的呢?

晋代著名道教学家葛洪祖师在《抱朴子·论仙》这样描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也就是说,葛老师认为成仙的途径有三种,即飞升成仙、尸解成仙还有长生不老成仙。而且还将这三种分为上、中、下三等,最高阶的当属飞升成仙了。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讲这三种成仙方式。

修道之人当修行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肉身成圣,身腾紫云,升入天界。

飞升作为神与形共同成仙的一种方式,如葛洪祖师所言,在所有成仙方式中居最上等。

在历朝历代正史和道教典籍中,都不乏白日飞升之仙人。

例如老祖天师携弟子王长、赵升,净明派创立者许逊天师,还有我们之前推文里提过的唐代官修史书中记载的谢自然祖师等。

按葛洪祖师所记载,排在“飞升”下面的成仙方式便是长生不死,自成仙人。

此类成仙者最著名的便是麻姑,麻姑被称为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据传,麻姑一直都是二十多岁的样貌,可是却目睹了东海三次变为陆地,“沧海桑田”的典故就是源于此。

每年的三月三日,麻姑都会带上灵芝仙酒去昆仑山献予西王母,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故事。

说完飞升和在世长年,我们再看尸解。

咋一听这个名字有点吓人,其实这仅仅是成仙的另一种方式而已。

在道教修炼理论中,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尸解成仙的。

唐时,张果老仙迹显化,常骑着毛驴,日行千里。痴迷道教信仰的唐太宗便下令召见张果老,张果老不从,倒地而亡,可后来人们在别的地方又发现了他。

到唐玄宗时,玄宗又请张果老入朝,谁知张果老故技重施,而且数天后尸体都腐烂发臭,唐玄宗以为他真的死去,只好作罢,谁知后来人们在别处山中又发现了骑着毛驴的张果老。

尸解成仙的神仙还有很多,葛洪祖师的长辈被称为葛仙翁的葛玄便尸解成仙;《抱朴子》里所记载的汉武帝时期李少君也是尸解仙。

正是,修仙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唯需诚心、真心、恒心,铸就道心,待三千功圆,八百果满后,世界之大,且任逍遥。

古代道士修炼最终如何成仙?

神仙中唯一一个自己成仙全家飞升的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得就是他

提起道教天师大概人人都会想到张道陵,其实张道陵只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另外三位天师分别是邱弘济、许旌阳和葛洪。这四大天师都是在人间苦修得道,福益世人最后圆满飞升而去的道家修炼人。其中只有许旌阳是自己得道成仙全家飞升。

许旌阳,本名许逊,魏晋时人,老家本在河南汝南,后迁往南昌,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士。许家“父、祖辈世慕至道”,许逊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好善积德,非常好道。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曾任旌阳(今湖北省枝江)县令,因为在任上勤俭廉洁,以德化民把旌阳县治理得很好,据说“民慕其德惠,来依附者甚众,遂至户口增衍”,所以又被人们尊称为“许旌阳”。

后来许旌阳弃官东游,拜仙人吴猛为师学道。数十年间隐居南昌豫章西山,惟以精修大道,后又得神剑之术,亦常于山中击剑自娱,即使偶然外出山中,也不异于常人。

江中有蛟蜃兴妖作怪为害百姓,许旌阳潜入江水中,挥剑斩杀了这只蛟,世人才知他是位有道高人。纷纷向他请教修炼之道。

许旌阳不主张修炼就一定要进山出家,他认为:上士修炼不一定非要舍荣华入旷野;只要修炼心性,心明气达,道德不亏,积功累德,就可成仙。他主张“修忠孝净明之道,以改造人心,使不忠不孝之人,去妄存真,则四海归太平,君安民阜,成天下之功”

当地人民具被其感化,而重孝、悌、忠、信,乐善远罪。四乡人经许旌阳所居之处,只见鸣鹤翔飞,庆云缭绕。当时自东晋离乱以来,江南频遭兵祸骚扰,而许旌阳居所周围数百余进而之内,盗贼不入,闾里晏安,人无灾害,丰衣足食。

孝武宁康二年(374),许旌阳时年136岁。当年八月的一天,有神使降于他的庭院之中,对他说:“今奉玉帝之命,已册封君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太使的职位。”并且当场赐给他紫袍、宝节、玉膏、金丹各一盒,又告诉许旌阳飞升的日期和金丹的服食方法。

到了飞升的日子,四邻之人遥闻天乐靡靡,祥云冉冉,只见羽盖龙车,从官兵卫、仙童玉女前后护从,许旌阳全家四十二人同时白日飞升,所养鸡犬亦随之而去。

据说许逊有家人许大与妻子在西岭地方买米,听说许逊全家就要飞升,就奔驰而归。仓忙中,车覆米洒于地,遂沿地生长出禾苗,又见到冉冉升空中的许逊全家,夫妻二人便哀泣请求从行。于是许逊于空中授以地仙之术。

据说,至今江西南昌地方还有许旌阳升天时留存的遗迹。

许旌阳飞升后,乡人与其族孙许简,就地立祠供奉,许旌阳被称为“许真君”,供奉他的道观殿宇称为真君殿。北宋王安石曾写有《重修许旌阳祠记》一文。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赐尊曰“神功妙济真君”,赐封号曰“玉龙万寿”,并改观为宫。从此,供奉他的庙宇便称为“万寿宫”

古代白日飞升,羽化成仙,尸解真的存在么?

唐朝时,有朱道士游青城山,至一个叫龙桥的地方,望见山岩下的花树间,背石平坐着一具骷髅,其双手按于膝上,苔藓藤蔓攀附于身,骨色洁白如雪。朱道士回忆起来,其祖父在时就曾提到这里有骷髅一具,年代很是久远了;也有人说,那可能就是死后做太阴炼形之法的道士,其骨坐于山中,为的是吸日月灵气,濯洗魂魄,以成仙体。另一则故事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在长安务本坊街区,有一户人家装修房子,傍晚掘地时遇一石盒,打开后发现里面有物如银丝。众人惊惧间,突有一人从盒子里飞出,白发披肩,升于空中,足有一丈多高。那人振衣而飞,不一会儿消失在暮色中。正所谓太阴炼形,日期将满,其人当飞升而去。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有一首长诗,是八戒自述自己的经历,同时详细叙述自己修炼成仙的过程: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

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

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

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

第二十二回还有沙僧的自述,经历大致与八戒相仿。

那么白日飞升,羽化成仙,尸解真的存在么?

尸解来自道家。道家认为,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登天成仙,具体的形式之一就是尸解。《后汉书》注中对尸解有这样的定义:“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尸解时,会发生怪异事端:

A.尸骸消失不见,只留下空空如也的衣服在那里;

B.尸骸不见,停放尸骸的地方会出现剑、杖等器物;

C.肉身在短时间内消失,只剩下骷髅……

尸解是很讲究的,最高境界是白天尸解,被称上解,而在傍晚尸解属下解。上解的特点是尸骸消失,而下解的特点是尸骸转化为一件物体。

正如我们所知,道家在修炼时注重“神形双修”,道士认为即使人死之后,也可炼形于地下,其地上的尸体面容不改,且头发、指甲照常生长,功成后可成仙。在羽化前,地上的尸体被称为“守尸鬼”。

标签: 道士 修仙 天师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