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失落的田园生活,山楂树
《霍比特人》口袋版好读好拿是真的。也喜欢这版翻译,轻快轻松。
当年魔戒上映后跑书店入手一套三本,读完第一部就弃了,无论是装帧排版字体和行间距还是翻译……。所以说翻译和装帧很重要。 因为是面对孩子创作的这部,故事比较轻快,然而在细节中发现电影版没有体现的一些"阴影",咕噜不仅谋杀了同族,还吃半兽人的肉。(电影版就更适合大童和成年人看)
入手的版本太不理想,之后又忙于看别的奇幻故事(哈利波特,龙枪传奇和十二国记),魔戒和霍比特人电影全看完了还没有补小说。 倒是清晰的记得看霍比特人最后一部时那电影院,从大厅出来是一段长长的台阶,向下走的时候感觉到一种失落,完结的失落以及"夏尔"那田园的生活是本来该有的生活的一种失落。 以及看的时候一些假粉丝在电影院爹爹不休在那给女友科普打扰别人看电影的无语事件。 卡司刚出就亮灯(这真的很败好感),很多人已经往外走,不确定有没有彩蛋在那等,后排工作人员跟我说没有彩蛋,有可能是魔戒粉吧,这件事印象比较深刻。 比起魔戒三部曲更喜欢霍比特人三部曲。但先看电影再看原著的坏处是通过文字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电影里的,人物的脸也是电影里的,固化了想像。建议能看原著先看原著,看完原著再补电影。 之后断断续续读了些《托尔金的袍子》,《罗佛兰登》,各种粉丝向资料,有可能还有一些同人。 托尔金之前的奇幻是梅林和亚瑟王,英雄和剑,托尔金之后是有趣的完整的奇幻世界设定,他的奇幻世界影响了后来的奇幻作者们。 故事里的旅程可以代入那些古老的"英雄的旅程",但并不想用英雄这个词,霍比特人自己也并不以"英雄"自居,比尔博.巴金斯是一位有着悲悯之心,在战争中选择善良阵营,有着一些不错的运气的普通的霍比特人(跟其TA霍比特人比起来他的冒险精神来自于他母亲),就像托尔金的冒险精神来自于他母亲一样。
想起一些对魔戒感兴趣的缘起,当年纸媒上一位魔戒资深粉摘录的比尔博在灰港的一首诗,时至今日已忘记到底出自哪里,很具有美感,就像托尔金为《中洲历史》的封面设计的纹章一样美(女性角色的私人纹章都很好看)。 特意注意了这部里面的吃的,有点少,构不成一个菜谱集,15页的蛋糕和17页的黄油司康以及41页的早餐,188页换皮人给他们准备的蜂蜜和饼,不像一些其它系列(小说或剧集)出了一些原版菜谱书复刻,其中包括汉尼拔食谱(真是舌尖上的汉尼拔)。
比尔博给自己的剑取名"刺叮剑",他并不用它伤人,就像我喜欢的一位奇幻故事里的女孩一样,她拿起轻巧的剑她去学剑术,目的也是为了自保而非伤人。 甘道夫深知霍比特人的本性与选择会是他们旅途中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一环,比尔博的良善在旅途和之后的日子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些微小的选择为他自己的存活也带来了好运。
就像托尔金自己在战场上也有些好运气存活下来一样。 而他讲这些故事未尝不是一种疗愈(这奇幻世界算不算是战后PTSD之时他用以脱离创伤的一个避难所?或许从迹象来看托尔金本人也是心理边界比较坚韧恢复力比较好的一类人,毕竟他说过"我就是霍比特人"),人类需要故事与传说,既是保存知识,也是"脱离"重力的手段,奇幻故事尤其如此(现实生活的琐碎和无趣之处不想在故事里还看一遍又一遍),而伊迪丝,她确实也是"精灵"。
第二章众人遭遇食人巨怪后甘道夫把荆棘树(山楂树)上的比尔博解救下来(P62)。"山楂花最为常见的寓意就是乐于助人。过去在欧洲,人们认为山楂花可以阻挡恶魔,因此山楂往往被种在院子边上作为屏障。西方国家还将山楂花作为一种祭祀用花,所以它也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出自百度知道)
这版的插图也喜欢。 "Shadows long before me lie, beneath the ever-bending sky, but islands lie behind the Sun that I shall raise ere all is done; lands there are to west of West, where night is quiet and sleep is rest. Guided by the Lonely Star, beyond the utmost harbour-bar, I’ll find the havens fair and free, and beaches of the Starlit Sea." "比尔博最后的歌(Bilbo's Last Song),是比尔博·巴金斯离开中洲、西渡维林诺之前,在灰港吟唱的一首诗歌。它被收录于《旅途永不绝》一书中。"(出自魔戒中文维基) 奇幻的旅途是不绝的,而这是有趣的。
题外,32开透明书皮(13×19cm)(手边没有不确定大小)做保护封皮,这本更适合自己做的布、不织布、羊毛毡书衣。这本大小适合路上读纸质书,配合压书指环应该是很不错。
以及同样是孤儿露西.蒙哥马利就没有托尔金那么幸运了,各种意义上。

魔戒好词好句
魔戒好词好句-所罗门王的魔戒.doc
2019-07-18 发布于贵州
魔戒好词好句-所罗门王的魔戒.doc
魔戒好词好句-所罗门王的魔戒 所罗门王与黄霸 所罗门王与黄霸 所罗门王何许人也?闻名遐迩,几乎无人不知,就算很多人并不是真正地了解这位王,也能或多或少地听说一些;黄霸何许人也?默默无名,甚至是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我们也无法判断。 那么我为什么会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呢?源于小时候的阅读经历。 我很小的时候,便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母亲争一个孩子故事。 因为断案者显得非常智慧,所以在一些少儿丛书中经常看到,我刚开始也是把它当做是一篇普通的,可能是虚构的智慧小故事来看。 直到上大学,选了西方经典名著导读这门课,并且读到了《所罗门王审断疑案》时,这个故事才真正地给了我极大的震动。 《所罗门王审断疑案》讲述的是两个母亲同时生孩子,其中一个母亲的孩子死了,她便偷走了另一个母亲的孩子。失去孩子的母亲发现了,便将她告上所罗门王那里。两个母亲都宣称孩子是自己的。于是所罗门王便说把这个孩子给杀了,一个母亲赞成,另一个真正的母亲反对。于是所罗门王找到了孩子真正的母亲。 这个故事和我小时候屡次看到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但是我没有想到故事竟脱胎于旧约圣经的《列王传》! 我一直以为自己离《圣经》很远,对老师所谓的西方的《圣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的说法,感到不以为然。但是《所罗门王审断疑案》毫无疑问冲击了我的观念。 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又怎么会一瞬间冰凌瓦解。这时我忽然又想起了曾经在图书馆读过的中国古代刑狱故事中,似乎记载过与之类似的故事。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或者说《所罗门王审断疑案》已经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但是那时的我只是隐隐感觉到了一些问题,后来时间一长,我又几乎忘却了这个故事。 又过了一段日子,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找到了一本《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无意间读到了一个小故事,就是黄霸智断“贪财夺子案”,原文很短:“前汉时,颍川有富室兄弟同居,其妇俱怀孕。长妇堕胎逆之,弟妇生男,夺为己子,论争三年不决。郡守黄霸使人抱儿于庭中,乃令娣姒竞取之。既而长妇持之甚猛,弟妇恐有所伤,情极凄怆。霸乃叱长妇曰:‘汝贪家财,因欲得儿,宁虑或有所伤乎?此事审矣。’即还弟妇儿。长妇乃服罪。” 这个故事几乎与《所罗门王审断疑案》如出一辙! 怎么会发生这么巧的事情? 如果在我们中国,出现像上面例子中相似的两个故事,那么后者很可能就是出于前者。二者必有渊源。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所罗门王审断疑案》是《圣经》中的作品,来自外国。那么这个故事难道是中外文化碰撞的一个例子。 “贪财夺子案”出于后汉应劭的《风俗通》,而黄霸是“前汉”,即“西汉”,大约是一世纪前后的人物。我们知道,丝绸之路始于汉代,从汉代起,中国便与西方有了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那么“贪财夺子案”是否受到了《所罗门王审断疑案》的影响呢? 那么这就牵涉到《所罗门王审断疑案》的成书时间了。这个故事出自《旧约圣经·列王记》,讲述了所罗门王登基,直到犹太国灭亡,前后四百余年的故事。那么我们便可以肯定,《列王记》绝对不是在此之前出现的,所以《列王记》应该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之后。 那么这时西方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在公元前五九七年至前五三八年期间,两度被新巴比伦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风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这些人被称为巴比伦之囚。 简而言之就是犹太人国破家亡。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常常会发生人民流离失所的场面,一方面当然是非常悲惨,但是历史上很多的民族迁移进而产生的民族文化交流也发生在这样的时候。那么我们想,会不会就是在巴比伦之囚之后,一批犹太人,或者说是来自西方,受到了犹太教影响的人来到中国了呢? 当然,《列王记》不可能是犹太国家灭亡之后立刻就完成了,这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有的学者认为,《旧约圣经》是从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此段约二百四十年时间写成的。这段时间与黄霸的生平是非常接近的,甚至可以说相当巧合。 但是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基督教文化是否在汉代就传到了中国,我们只能确定至少在明代,利玛窦到的来访表明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当然,基督教文化碰撞儒家文明,应该发生地更早。但是明代与汉代的年代差距真的是非常之大,如果“贪财夺子案”发生在元代,或者是宋代,它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力的证据,但是在汉代却显得比较薄弱。因为在文明史上,这样的巧合并不少见,很多伟人的思想都是不谋而合的,并且他们相距的年代非常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轴心时代”,也可以当做是这样的巧合。 分析完了西方,我们也有必要从本国这方面来寻找蛛丝马迹。 首先我们有一个疑问,就是“贪财夺子案”是一件真事还是单纯的小说。 那么就要从故事的主人公和作者说起了。 黄霸是汉昭宣二帝时期一个比较
電影中不可能的物理學
〈天使與魔鬼〉中,差點毀滅梵諦岡的反物質炸彈現實中可能造出嗎?
〈星際大戰〉中的光劍和〈星艦迷航記〉裡的光炮可能成為軍警配備嗎?
只要有超材料,你不需要魔戒和哈利波特的斗蓬,就能實現隱形的願望?
機器人可能如〈機械公敵〉、〈魔鬼終結者〉中那樣擁有智慧、危害人類嗎?
如同曾被斥為無稽之談的飛機、X光、原子彈、黑洞一樣,還有哪些目前只存在於科幻電影的科技,未來有機會被證實或實用化?請讓世界知名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帶你從星際大戰、哈利波特、魔戒、王牌天神、機械公敵……等電影,認識時光旅行、防護罩、光炮、隱形、心電感應、預知……等科幻片中出現的科技與心靈力量是否有實現的可能?藉由本書,你將更加瞭解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和局限,例如:
如何運用光學、電磁場和超材料,來實現隱形技術。從量子理論,分析瞬間移動、超越光速和心電感應的可能性。關於外星生物是否存在,德瑞克方程式的...
〈天使與魔鬼〉中,差點毀滅梵諦岡的反物質炸彈現實中可能造出嗎?
〈星際大戰〉中的光劍和〈星艦迷航記〉裡的光炮可能成為軍警配備嗎?
只要有超材料,你不需要魔戒和哈利波特的斗蓬,就能實現隱形的願望?
機器人可能如〈機械公敵〉、〈魔鬼終結者〉中那樣擁有智慧、危害人類嗎?
如同曾被斥為無稽之談的飛機、X光、原子彈、黑洞一樣,還有哪些目前只存在於科幻電影的科技,未來有機會被證實或實用化?請讓世界知名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帶你從星際大戰、哈利波特、魔戒、王牌天神、機械公敵……等電影,認識時光旅行、防護罩、光炮、隱形、心電感應、預知……等科幻片中出現的科技與心靈力量是否有實現的可能?藉由本書,你將更加瞭解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和局限,例如:
如何運用光學、電磁場和超材料,來實現隱形技術。從量子理論,分析瞬間移動、超越光速和心電感應的可能性。關於外星生物是否存在,德瑞克方程式的預估準確嗎?我們能否利用核子火箭或反物質火箭做為太空船的動力?根據熱力學三大定律與統計力學,恆動機可能製造出來嗎?
發明太空望遠鏡的哈伯受了科幻小說的影響,放棄法律工作,改行當科學家,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天文學家。本書也企圖挑動你對物理學的興趣,並引導你以更深入的角度欣賞電影裡的科幻情節。請跟隨作者,一同踏上這場刺激、教育與娛樂效果的科學探險之旅!
加來道雄(Michio Kaku)
紐約市立大學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教授。著作中的《穿梭超時空》,被《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評選為年度最佳科普讀物之一。另主持一個全國聯播性的廣播節目。現居紐約。
上篇:魔性唐僧闹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