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一枚小橄榄,养生功效多,还有食谱分享

更新时间: 2025-08-15 13:59:16

阅读人数: 968

本文主题: “橄榄”

常言道“常人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药补不如食补”,确实是这样。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药食同源”指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食材也可为良药,如大家熟悉的橄榄,它不但可以制作大家喜爱的零食(烤扁榄、咸橄榄、甘草橄榄……),而且它自身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

青橄榄,别名青果、青子,为橄榄属乔木类植物果实。因鲜食时果实呈青绿色而得名,青橄榄古时又名谏果、忠果,因橄榄初尝时味道酸涩,但是放在嘴里久嚼后就会感到满口清香味方回甘,就好比"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一样。

清肺生津利咽,解毒,止咳镇惊。

可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解酒及河豚鱼鳖诸毒;亦可用于出血,癫痫等。

《本草纲目》有言:青橄榄“开胃下气,止泻,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嚼汁咽之,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临床上,常将青橄榄入药制成中药方剂,比如青果膏、青果丸等,以此来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声哑、口干舌燥、肺燥咳嗽等症。

青橄榄是药食兼优实用果品中的佼佼者,有很好的药用养生价值。老百姓不仅喜欢用青橄榄煲汤、煮茶,更喜欢直接把它放入口中咀嚼,那种微涩中回甘生津的感觉会让人有点“上瘾”。

鲜橄榄,嚼汁吞咽,每日6~8枚,连服3~5天。

可治口干心烦,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症。

橄榄8~10枚,萝卜500克,水煎代茶。

适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及脘腹胀满者。

鲜橄榄(连核)8枚,酸梅15克,捣烂,加水煎汁去渣加砂糖饮用。

清热解毒,生津止喝。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咳嗽痰稠,酒毒烦渴等症。

橄榄12枚,陈皮10克,瘦肉400克,蜜枣3枚,生姜2片,以上材料放入瓦煲武火煲滚后文火煲1小时即可。

利咽润喉,健脾理气,化痰止咳。用于咽炎咳嗽痰多,脘腹胀满之症。

橄榄8枚,干响螺100克,瘦肉200克,姜片3片。干响螺先用温水浸泡一晚,浸开响螺切片与橄榄,瘦肉,姜片一同放入炖盅炖2~3小时即可。

开胃化痰,消食利咽,润燥滋阴,健脾开胃,是一道很好的养生的汤品。

橄榄不能跟牛肉同吃,也不能与一些如香蕉、西瓜、绿豆芽等寒性食物一起吃,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有严重便秘的人群、高血糖人群、急性肠胃炎及腹泻人群,对橄榄过敏人群均不宜食用橄榄。

长期食橄榄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干呕,严重时会导致胃痛,所以橄榄不能长期吃或者大量吃。■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作者:五羊门诊 黄结好】

一枚小橄榄,养生功效多,还有食谱分享

叫“橄榄”的可不都是橄榄

超市里有一大堆名为橄榄的东西,比如在调料区有意大利进口的盐水橄榄,在饮料区有奇异的的滇橄榄汁,在零食区有糖渍的橄榄蜜饯,当然在油品区,还有大桶大桶的橄榄油。但是,这些橄榄看起来都不一样,且不说商标上的照片完全不同,就连罐子里装的实物也完全不一样。

这三种味道的橄榄并不是一种植物的果子,虽然同叫橄榄却是分属于三科三属的植物。做果汁的滇橄榄并不是真正的橄榄,而是叶下珠科(曾经划在大戟科中,听到大戟是不是心中一颤)叶下珠属植物是也,大名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这名字听起来却是艺术,但是一点都没有入口甘甜味,那是用苦瓜+青苹果+生柿子+醋+盐的味道,最突出的味道就是涩,不过啃一段时间后再喝水,确实能感觉水变甜了。这大概是因为味蕾被麻痹的原因吧。

余甘子的果枝。图片:wiki commons

(曾经属于)大戟科的植物能吃已经算是奇葩了,所以味道奇怪一点,也不值得奇怪。我一度怀疑,这种橄榄怎么会变成蜜饯的,因为这些滇橄榄只有花生豆大小,完全不像蜜饯里面那种像杏子大小的,两头尖尖的,椭球状果实。

那么这些尖尖的果实是什么呢?它们是真正的植物志上记载的橄榄( )。它们是橄榄科,橄榄属的植物。橄榄是中国原产的植物,在广东、福建、广西、四川、云南、台湾都有栽培。橄榄树不仅可以提供果实,还是很好的防风树种和行道树,毕竟有着高达30多米的个头,以及宽大的树冠。橄榄的木材也很好用,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农具及建筑用材也是你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橄榄最最最重要的用处还是为了吃。

橄榄的果枝。图片:wix.com

橄榄的鲜果就可以拿来吃,虽然也有比较明显的涩味儿,但是比余甘子要温和多了,共同点就是很多人爱好的“苦尽甘来”,嚼在嘴里的感觉就像是在吃一个加了碱面的没有成熟的大枣。所以,我在尝试过一次之后就完全放弃,任凭有人宣称拿到了好的橄榄品种如何脆爽,如何多肉,对这种蛊惑我一概不信。最佳的食用方法,还是用糖来腌渍青果做成蜜饯。

然而日历娘表示橄榄蜜饯太甜,橄榄菜才是正途。图片:shutterstock.com

有人认为有涩味儿的橄榄可以治疗咽喉炎症,虽然确实有研究说橄榄的提取物可以在培养皿里抑制常见的细菌和霉菌,但是这离治疗咽喉炎症还有段距离。就个人经验来说,“少说话,少吃辣,多喝水,多加湿”,这二少二多才是咽炎患者的良方。

顺便说一下,橄榄的种仁也是可以拿来吃的,还可以榨油。难道超市里面橄榄油就是从这个种子里榨出来的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能榨油的橄榄通常可是用果肉来榨油的,想想我们在吃蜜饯的时候可没有吃到满嘴油。真正的油橄榄在我国并没有天然分布,它们的老家在地中海。

榨橄榄油的橄榄,和橄榄的确不是一种。图片:shutterstock.com

当年在云南大学的钟楼旁种着两棵油橄榄,但是大学四年,我从来没有见它们开过花结过果。也难怪,昆明的气候跟地中海气候截然相反,昆明雨热同季,夏天多雨冬天干燥,而油橄榄的老家则是夏日干旱冬日多雨。于是水土不服,不结果也是常情。

)跟橄榄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们是木犀榄科木犀榄属的植物,原产于小亚细亚,后来广泛在地中海区域栽培。叶片和枝条上都有灰色鳞片,所以在远处看有些毛茸茸的感觉。联合国旗帜上的那个橄榄枝就是油橄榄的了。它们的果实可以用来榨油,就是我们熟悉的橄榄油了。

油橄榄的果枝。图片:shutterstock.com

之所以叫同样的名字,还是因为果实相像而已。说到底,还是因为中文俗名的影响,所以要想认清植物,吃对果子,一定要有学名的概念。

橄榄属还有一些特别的果实,比如 Canarium odontophyllum 。据说这种植物的果子营养丰富,还有奶油风味儿,只是果子比较硬,需要用热水来处理。因为果子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这种果子在雨林中也特别受狐猴的欢迎。好吧,这算是人猴争食么。

上海人的橄榄

上海人喜食橄榄,说起橄榄品种如数家珍:拷扁橄榄、大福果、辣橄榄、盐津橄榄、五香橄榄、丁香橄榄、甘草橄榄、檀香橄榄……就连儿时起绰号,也有不少是与橄榄有关的,如这个人头型似橄榄,那就叫他“橄榄头”;谁在婴儿时睡得多了,后脑勺有点扁,那就是“拷扁橄榄”;有个同学叫“海橄榄”,莫非海里也有橄榄?橄榄除了形容人,也被拿来打比方,常以它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来说事,如比喻一个班级的学习成绩。

在林林总总的橄榄里,印象最深的是“三环牌”橄榄,它是一个裹包着三颗橄榄的纸环,颗颗相连:用一张内衬薄纸的长纸,包着一颗,两头一绞,分别再连接下一颗,就像串着三颗珠子。除了橄榄纸环,檀香橄榄也受上海人喜爱。

其实,檀香橄榄与檀香无关,而是没加工过的新鲜橄榄,也有人叫它“青橄榄”。果皮深绿或翠绿色,或绿中泛着点柠檬黄,还被叫“青果”,自生到熟,青色不变,永葆青春。外公会用它泡茶喝,一般是放两颗洗净的檀香橄榄,可放茶叶,也可不放。外公泡檀香橄榄是用完整的一颗,也有人把一颗劈开泡。这样的吃法也是老上海春节的一个习俗,年初一第一杯茶要喝元宝茶,茶里要放上两颗青绿的檀香橄榄。

以前上海的冬夜还有走街串巷的小贩叫卖檀香橄榄,小贩肩头跨着绳系的竹篮,篮里湿毛巾盖着碧绿的檀香橄榄,价钱因货的品质分三种:大而饱满的、瘦小的和黑褐色略瘪的隔日货,边走边喊:“檀香橄榄,卖橄榄,又香又脆的檀香橄榄——来买我的橄榄——”有研究者认为,人们相信橄榄可以帮助度过寒冷的夜晚。

檀香橄榄皮青肉黄,吃口脆,有清香。有位美籍华裔史学家这样评价檀香橄榄:“它是上海人最喜爱的零食之一。”品尝檀香橄榄的味道,是要在嘴里嚼咬、抿含几分钟后,才会有股清香和甘甜在口中蔓延,因而感受它的美味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檀香橄榄的味道先苦后甜,似良药苦口,因而也被人叫作“谏果”。

听外婆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吃檀香橄榄,一口咬下去,酸、涩、苦,便把檀香橄榄丢到屋顶。不料过了一会儿,苦味在口中散去,竟氤氲出丝丝甜意,于是,他急急爬上屋顶去寻找那颗失之交臂的青果。想起我做电视体育时,常见某球队认为某球员状态不行,就把他“交易”出去。没想到,那家伙换了东家如同换了个人,居然成了进球得分高手,但这颗丢掉的“檀香橄榄”却再也回不来了。人生是无法调头的单行道,吃橄榄似乎还琢磨出点哲理了。

吃花生是“吃侬里厢个肉,还侬外头个壳”,吃橄榄则是“吃侬外头个肉,还侬里厢个核”。小时候,我要把橄榄核啃得干干净净,含在嘴巴里已嘬不出味道后,再根据核的大小来决定是丢还是留。留下的是大橄榄核,一般是拷扁橄榄和大福果的。留核不是怀念橄榄肉,而是为了玩:把橄榄尖两头磨平,露出核里的仁,它的仁不是一个,而是大小犬牙交错;接着,在橄榄核中间选一个仁,像挖地道一样用针挑出仁,直到把核打通;然后,把十几个橄榄核串起来,做成一个环,成为“造房子”游戏的踢物。如今,串起的橄榄核不是丢在地下踢,而成为戴在手腕上的工艺品。那时,我并不知道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有一门兴于明清的微雕工艺——核雕,将桃核、杏核、橄榄核等雕刻成核舟等工艺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时候虽然也有男孩子玩“造房子”,但玩家毕竟女孩子多,男孩子还是喜欢玩顶橄榄核。玩顶橄榄核至少要两人以上,多多益善。先在地上画个框,放入自己和小伙伴的橄榄核,然后轮流顶,把橄榄核举到右眼边,闭起左眼,像打枪一样瞄准地下某一颗橄榄核,再把手中的橄榄核如飞机投弹般地落向目标,若把地下那颗橄榄核顶出框,就赢得这颗橄榄核,顶出可继续顶,没顶出就换人顶。

顶橄榄核是一项有难度的游戏:既要瞄得准,又要落点巧。橄榄核是拱型的,中间高而宽,两头尖而窄。拿去顶的多是大橄榄核,因为它自由落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冲击力也就大。谁的裤兜里橄榄核鼓鼓的、走起路来“哗哗”的,谁就是“顶橄榄核大王”。有人把顶橄榄核与刮豆腐格子、翻香烟牌子并列为“上海男孩子喜欢的三种游戏”。

无论是“造房子”还是顶橄榄核,其中大部分橄榄核并不是来自自己吃的橄榄,有的是捡的,有的是顶橄榄核赢的。那时没觉得不卫生,也没听说有人因此感染了病,只觉得玩得非常开心。

小时侯,总以为杭州是出橄榄的。父亲从驻杭的部队回沪探亲,总会带几包品种各异的橄榄。浙江也种橄榄,但福建橄榄种得多,且在唐朝就已成贡品。

我们把橄榄制成零食,但营养专家说鲜橄榄有营养,中医称它有药用价值,还说它对治疗声音嘶哑、咽喉不适等有辅助作用,并有一剂以檀香橄榄为主角的“青龙汤”。我当教师时嗓子常会哑,老教师给我胖大海润喉,早知道就天天嘴里含颗橄榄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标签: 脑洞 游戏 怪谈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