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全套简评
《大秦帝国》6部读了小半年。作者能把秦孝公开始到秦帝国灭亡娓娓道来,抓住主要事件,记录对秦帝国行成中重要的人、事,可说是花费相当精力与资料考证的,细节已尽量做到严谨,让读者对迷雾一般的秦崛起有了鲜明生动的认知。
但缺点是部分情节戏剧化太强,人物塑造过于单一,伟光正的人物过于正面,绝口不提史书上的龌龊细节,而前后行为反转的人物反转又过于突兀,人性之多面、复杂几乎无法感受到。不过本来本书的任务是历史小说,不应以水平高的其他人物小说过于苛求,也可以理解。此外,作者主观感情过于浓厚,以致情节脱离现实处也颇多,战国时期秦国士兵怎么可能人人整天酱牛肉烤锅盔、精铁利重装骑士剑如此奢侈?咸阳客店水流排污也过于夸张。对秦国君臣描写过于大义凛然高风亮节反使读者有种疏离与排斥。总而言之,要想贴近历史,写出来的书就会难免情节性不足,即使三国时期的故事想要写成小说也需要演绎的;想要尽可能反映历史原貌而又不失可读性趣味性,本书只好对主要人物、事件增加不可考情节、背景。相对于每本七十余万字而言,作者演绎部分似乎过多,开始几本尚觉有趣,到后面不论是人物形象、语言思维行为方式都不免流于套路,可读性逐渐下降以致味同嚼蜡。

原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误会了秦朝
公元前209年,秦朝因为长期以来残暴的统治,发生了以陈胜、吴广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农民为代表的起义。
除了农民起义,还有像焚书坑儒、繁重的兵役、苛捐杂税、大兴土木,导致经济崩盘等事件。每次看到这些时,在我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秦朝就是一个以残暴统治为主的朝代”。
在学生时代学过的历史书中,描写得最多的好像也是说秦国如何凶悍、狠毒的。但其实,以前所学的历史课本里展示的秦朝,远不足大秦帝国的万分之一。我们只看到了它末期的蛮横霸道,却没看到过它前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如果不是因为最近看了孙皓晖老师的这套《大秦帝国:精华版》(以下简称《大秦帝国》),或许我对于大秦朝的历史,还会一直停留在过去。我也是这时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大秦帝国一直被我们误会了。
孙皓晖,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秋天,孙皓晖动笔写《大秦帝国》。2008年4月,历时16年创作的《大秦帝国》全套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共6部11卷,504万字。
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在2009年3月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居长篇小说组第二名。
不过,500多万字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真正能将一整套完全看完的人估计还是少数。
所以在今年5月,一套《大秦帝国:精华版》出版了。这套精华版的《大秦帝国》依旧完整再现了整个秦朝的生灭兴亡。
这套书以秦帝国为主体,以帝国兴亡为主线,以人物命运与事件冲突为经纬,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全景式还原秦一统天下的全过程。
在看《大秦帝国》时,经常被书中的很多细节深深地感动,轻易地被情节内容吸引着不断往下看。
列国纷争的战国时期,在西北边陲的秦国内忧外患,东方大兵压境,西方戎狄叛乱,真正处于外有强敌,内有动乱的时期。
不过幸好这时候的秦国涌现出的都是明君贤臣,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平民百姓,都将国家的生死存亡看在第一位,在他们眼里,没有家,没有国,有的只是大秦朝。
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听得直叫人心潮澎湃。
面对着周围虎视眈眈的魏、楚、燕、齐等六国,秦国新君秦孝公不但没有张皇失措,反而沉着冷静。
尤其是书中那段对他在面对即将来犯的六国和戎狄叛乱时,将青铜兵符交与自己的哥哥嬴虔时所说的那段话的描写,让人对这个年轻却已经有着如此之大格局的新君肃然起敬。
第一眼这句时就已经让人深受感动了,等到再看到后面哥哥嬴虔接过兵符时的那段描写,更加让人热泪盈眶。
是的,正如书中所说:“秦国有如此国军,嬴虔有如此兄弟,岂能不感奋万端。”
上面这段内容,来自于《大秦帝国》①中的一些描写,书中类似这样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的人比比皆是。
虽然这个伟大的帝国王朝在经历百年的艰苦奋斗才迎来十五年的辉煌,但它的历史是不可磨灭的,属于那个时代的荣光与梦想,是不该在岁月中流逝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历史上曾有过这个帝国的存在而感到骄傲。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看一遍孙皓晖老师的《大秦帝国》,将属于那个朝代的历史继续传承下去。
不错的一部书
以前在西安读的大学,所以对大秦有着特别的感情。看这部书是在几年前了,所以很具体的感觉只能靠回忆了。不知道为什么,经常看一些大部头的书,《德川家康》、《明朝那些事儿》、《大秦帝国》、《英国帝国》,光这几部摞起来估计就有一个人那么高了。看《大秦帝国》最看重的就是作者的感情,一部有感情书有着特别的感染力。作为学习法律的人,对于战国的法家和秦国的法制,我在某种程度上与作者有着共鸣。我就记得当年看到秦末忠臣蒙冤、嬴氏子孙被屠、帝国分崩离析,心痛得简直看不下去。。。。书写的好,写的动人,但也有缺点。缺点一,写商战的场面感觉很苍白,书中不止一次写到商战,印象中吕不韦组织过一次,可是写得气势很大,内容没有,感觉作者不懂经济学。。。。二,情节单一,好友相聚必是“浮一大白”,皇帝看重要文书,必是好几天都不睡,看完后必是一睡睡好几天(不符合常理么),要拼命时必是“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三,太美化始皇、美化秦国了,我不反对为秦国翻案,我自己也觉着秦、隋之伟大,不是一个“暴”字所能掩盖的。但是,我觉着作者翻过了头,使这本历史小说更像是小说,而且是偶像小说。我觉得始皇暴戾也是他性格中的一面,书中却总喜欢让赵高来背黑锅。还有,被秦灭掉的六国,虽然在武力上不如秦国,但是不意味着他的大臣都是贪婪的、君主都是无能的,作者在写战国末期的六国是感觉这六国是如此的腐朽堕落,以至于秦国不灭了他们都不好意思。至少我们应该对在战车下倾覆六国文明表示一些惋惜吧,
上篇:笔记(大秦帝国)书评
下篇:大秦帝国之崛起的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