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读到一半的感悟

更新时间: 2025-08-15 14:00:07

阅读人数: 476

本文主题: 《心安即是归处》读后感

这本书应该倒着读。按照时间顺序,先读80年代的文章,再读90年代到2000年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先生80年代的文章非常朴实、真诚,特别是讲旅行的几篇每篇都有不同的趣味。《重返哥延根》中,作者老年之际重返自己青年求学之地,旧地重游,物是人非,作者引“少小离家老大回”这首诗,一下子就给这篇文章添上了“乡愁”的基调。而季老见到耄耋之年的老师,回顾往昔,依依惜别,叹息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次相见的离别之情更是写得让人唏嘘不已。《满洲车上》一篇写得短小精悍,但看完又让人不禁惊得一背汗,心中大呼“好险!”。《游兽主大庙》是尼泊尔神庙的游记,神庙之前,善男信女熙来攘往,非印度信徒不得入庙,但猴子却可以来去自如,季老从猴子想到了“人间这些花样”,什么“种姓”,“制度”,“阶级”对它们均无意义。人们都以为做人好,但"猴子们和鸽子们大概未必想转生为人吧!"说到此,还不够,最后季老的一番话却又让人感到他的善意,他祝愿尼泊尔朋友在活着的时候就能通过圣河,走向人间天堂。而《访绍兴鲁迅故居》这篇,让我对访名人故居这一游历有了新的认识。一直觉得访名人故居没什么意思。季老却说,"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了这一个简陋的大门。我随时在提醒自己:我现在踏上的不是一个平常的地方。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文化战线上的坚强的战士就诞生在这里,而且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季老对访鲁迅故居的认真庄严的态度,让人看到了他对鲁迅先生的尊重,而他的探访深入,又是因为他对鲁迅的作品非常熟稔,即便是第一次来到鲁迅故居,却仿佛是故地重游。这样,普通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桌,对他来说都是有含义的。现在这本书,我刚读到一半,感受是"渐入佳境"。这本书前面部分收录的文章,多写于90年代到2000年间,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段时间里的先生有所抱怨,文章中也多有暗讽。但一回到80年代的文章的部分,就风格突变,朴实又真挚感人。我们看季老的文章,多少都想从中找到一些这位耄耋老人接近百年生活所得到的智慧吧。但我觉得,相对于诲人不倦,好为人师的教导,我更喜欢看到季老真情实感地讲述生活的文字,我觉得这样的讲述更像是身体力行地教导,不必抽象总结,只能细心体悟。

读到一半的感悟

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主要搜集了季羡林晚年具有代表性的散文60余篇,从人生、读书、处世、旅行、生死等角度,展现季羡林对于生命的感悟,以及他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关于善恶,还是挺认同季老的观点,凡事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只不过有时候大善与小善有时候会相互矛盾,甚至要牺牲自己,以及其他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才能换取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时候会很难抉择,需要勇气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关于读书,季老写了一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文章,我还是很认同的。书籍不仅是保存智慧的载体,也是我们和智者交流的方式,而且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生活中的智者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屑于和大多数人交流的,而书籍却可以拉近我们的距离,以极小的成本换取智者的知识与智慧。当然读书也是有选择性的,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在这里就不多讨论了。关于人生,季老的座右铭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讲究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我对人生的态度和季老到有几分相似。我微信的个性签名就写着用心甘情愿的态度,去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可以说和季老的座右铭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我的座右铭更显得无奈与消极,没有季老的那种随性洒脱,这即是思想层次的差距,也是生活层次的差距,毕竟我还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还没完全解决生存的问题。人生路上还需多加修行,争取早日达到季老的境界,做到心安即是归处。

岁月不问来时,心安即是归处……

岁月不问来时,心安便是归处。生活大致平静,心中总有波澜。

《心安即是归处》,收录了史铁生、丰子恺、梁实秋、汪曾祺等23位名家的作品,大家们以通透之心,智慧之眼,天真之态,行走于人间,为后来者展现出生活哲理的人生之书。

壹,应似飞鸿踏雪泥,讲述世间的有情,万物的悲心。

贰,枕上诗书闲处好,则是展示读书的乐趣,无用的美好。

叁,黄花不负秋风意,指出灵魂独立,才是人生的意趣。

肆,闲敲棋子落灯花,说人活着,乐是生活的真意。

伍,也无风雨也无晴,生命的智慧,就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每一篇都文笔优美,意境深远,人生的道理说得浅显却又引人深思。正如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流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从对时间易逝的诘问,对四季轮回的感慨,对时光转瞬即逝而无法抓住的茫然,告诉我们要时间唯有珍惜,才是对命运的热爱。

这本书从谈人生的意义,到谈读书、孤独、欢喜、从容,写出了大家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微妙以及内在平静的精神世界和通透智慧,把乐观、勇敢、坚定、随性等等美好品质尽展于文字之中,他们无问西东、葆有天真、不怨不艾、不争不辨,用一字一句向世人传达了他们内心的这份坚守: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有时疲劳、苦痛越多,人生前进得越猛。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回的境界。

我们把无知误解作天真,不晓得从经验里突围而出的天真才是可贵的。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凡嗜好的读书,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