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智造”北京冬奥会炫亮“中国式浪漫”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开幕式上的“冰雪五环”。新华社发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冰立方中被雕刻出来,这一幕“中国式浪漫”惊艳了无数观众。这个面积达134平方米、重约3吨的“冰雪五环”,在设计和呈现背后,有着来自惠州仲恺高新区的上市公司雷曼光电贡献的科技力量。
“冰雪五环”长19米,高8.75米,厚度仅有35厘米,在国家体育场内,43秒升至十几米的高度,期间升降精度可控制在毫米级。其所呈现出的完美“冰透”效果,也有赖于雷曼光电及子公司康硕展贡献的科技力量。
如今,雷曼光电在“5G+8K”高清显示屏产业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据悉,从2021年2月起,北京冬奥开闭幕式导演组确定由北京良辰光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来担任“冰雪五环”的设计、制作、调试、保障工作,而处于其中非常重要一环的“冰透”效果能够得以完美呈现,则是因为良辰光启的一家供应商——雷曼光电及其子公司康硕展。
记者从雷曼光电获悉,雷曼光电及其子公司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异形屏设计研发制造。其子公司康硕展承制的北京冬奥会“冰雪五环”内部由360度无死角的LED异形屏构成,可以实现任意画面的显示,为开幕式导演团队留出最大限度的创作空间,最外层的扩散板为显示屏做了“美颜”,保证视觉效果清晰而柔和。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设置的雷曼450平方米、360度超大环形屏,为冬奥冰球项目比赛及训练馆提供驻场保障。这个科技含量极高的产品,也来自惠州仲恺高新区惠州雷曼科技。
此外,雷曼光电还在深圳福田设置COCO PARK·雷曼户外8K超高清显示屏,为冬奥会开幕式提供8K直播及后续赛事直播。
“中国的笔墨就是中国文化的韵味。”“我们做了一个360度、货真价实的数字装置。”“那是一个伟大的瞬间,一气呵成。”“空灵、浪漫、现代、科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评价道。
事实上,这个承载了冬奥愿景与中国文化底蕴的“冰雪五环”完美的设计和呈现背后,凝聚了雷曼光电的主创团队及各方的心血与汗水。
“整个项目是在去年的五、六月份开始,时间比较紧。由于是个异形的显示屏,要进行特别的设计。雷曼光电为此投入了几十名研发人员,进行结构、线路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在3个月内全部完成,并到现场通过多轮测试,按照航天的标准来实施,确保万无一失。”雷曼光电相关负责人透露,研制人员参照航天火箭的箭体结构设计,让五环重量轻的同时又能保证坚固,而且可以抵御6级的强风。
事实上,雷曼光电的这些“黑科技”优势和实力,去年已逐步显露。“2021年,雷曼光电各项销售业绩收入增幅达到50%~60%,利润同比大幅度增长。”雷曼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成绩的获得有三方面因素:第一,雷曼光电积极把握了发展国内市场、国内大循环的机遇,国内市场销售业绩增幅超过100%;第二,多年在海外积累的优势在去年得到恢复,并且有小幅增长;第三,在超高清显示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迸发,新技术、新产品在公司的营收占比达到40%,很好地促进了销售和竞争力的增长。
雷曼450平方米、360度超大环形屏为何能够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绚丽亮相呢?
今年初,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百城千屏”活动实施指南》,旨在以试点示范工程为引领,通过新建或引导改造国内大屏为4K/8K超高清大屏,丰富超高清视音频服务场景,加速推动超高清视音频在多方面的融合创新发展,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百城千屏”活动实施指南》要求,新建或改造的大屏分辨率必须是4K或8K,支持音频外放或移动设备收听;播放内容方面,要求播出节目均为4K/8K超高清,其中8K超高清视频不低于40%。
业内普遍认为,“百城千屏”活动的推广,将极大推动超高清大屏显示产业的发展。雷曼光电作为引领者,其在国内COB Micro LED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30.56%,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经过18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更新迭代和产品线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涵盖专业显示、商用显示、会议显示及家用显示等在内的完整产品矩阵。
实际上,雷曼光电公司入选“百城千屏”的示范大屏已通过2021年央视8K春晚直播等多样文体8K直播活动,该公司制造安装的深圳福田COCO PARK户外8K超高清显示屏等多个超高清大屏深受大众欢迎,部分已成为当地打卡景点。
雷曼光电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未来还将与“百城千屏”项目相关方紧密合作,分享雷曼技术成果与案例落地实践的积淀,为春晚、冬奥等项目的超高清传播与普及贡献力量,推动COB Micro LED产业的长远高质量发展。
李漫铁(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雷曼光电董事长):
“惠州智造”彰显 科技美学文化自信
日前,惠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雷曼光电董事长李漫铁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产品和服务能够进入世界级赛事,对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漫铁:北京冬奥会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我看到都觉得很惊奇很惊讶,中国的生产制造业,包括惠州生产制造业的水平可以达到如此浪漫的新高度,这是一件很值得兴奋的事情,也是一个让人心情激动的产品。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及体育赛事,雷曼从不缺席。五环、雪花、橄榄枝,在冬奥盛典中以LED创意展示,彰显科技美学、文化自信。雷曼光电持续为赛事助力护航。
记者:雷曼光电能够参与北京冬奥会,你有何感受?
李漫铁:对公司来说,这是18年技术积累的一次展现,也是公司品牌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再次证明了雷曼领先的技术。能得到国家级活动、世界级活动的认可,将极大促进公司的发展。对个人来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通过企业自身积累的科技,在国家重要活动中展示出来,我感到无比荣幸。只有国家的崛起,才有这样的机会给民族科技企业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中国的企业更好地从中国走向世界,感谢祖国!
记者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傅仕良

未来快评:冰雪京华绽放“中国式浪漫”
把山水相依穿在身上,让力美兼容的“中国风”吹向全球。在《功夫熊猫》主题曲的袅袅余音中,王诗玥与柳鑫宇紧紧相拥,激动的眼泪在纯洁的冰场上翻飞。那一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浪漫,震撼世界。
这是今天上午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冰上舞蹈自由舞比赛的经典一幕,中国组合王诗玥/柳鑫宇选择的曲目为《功夫钢琴》,中间还穿插了一些中国功夫的动作;更惊艳的是他们的比赛服,其创意源于传统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男伴为山、女伴为水,水墨渲染、典雅唯美。在冰上演绎浓浓的中国风,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网友们纷纷骄傲地称他们为“赏鑫玥目”。
冬奥场馆“雪如意”、点燃火炬的“长信宫灯”、“同心圆玉璧”奥运奖牌……融入冬奥会中的“中国式浪漫”,已经不止一次的被展现在大众视野中,全世界为之赞叹。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契合交融,在“双奥之城”传承发扬,实现了全人类的“审美通感”。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的赛场,也是文化的宝库,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文化自信的荟萃地。
冬奥之外,中国式浪漫也在近些年“出圈”不少。比如刷屏的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与“马达引擎”组合的队服一样,均出自于《千里江山图》。赛场内外,无论场馆建造、舞台灯光,还是服装设计、舞蹈编排,都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与理念,甚至与国外文化精华相结合,在传统文化的土壤开出浪漫瑰丽的现代之花。这正是中华文化中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式浪漫源远流长的生命力所在。
有人说,2008年我们呐喊、昂扬,2022年我们自信、从容。从向世界介绍中国,到让世界了解中国,微妙的转变注脚着国家发展与民族心态的长远成长。中国式浪漫,无疑是这份成长的使者与见证者,那里藏着独一无二的集体记忆,蕴含酝酿千年的文化基因,寄托属于全人类的惊艳美丽。冰雪茫茫,中国式浪漫分外耀眼,这也是在这届冬奥会上,中国送给全世界的礼物。(吕京笏)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些"中国式浪漫"刷屏
信息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2-02-05 09:58:17
随着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在充满科技感的晶莹雪花中点燃,国家体育场鸟巢瞬间烟花璀璨、流光溢彩。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热情洋溢、创意无限的文艺表演,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目光。一朵雪花,飘向鸟巢,见证了中国与冬奥会的“冰雪奇缘”。“冬奥会开幕式的每一分钟,实际上都写满了中国文化。”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及主创团队通过这场“空灵、浪漫、现代、科技”的开幕式,传递了各国人民克服困难、战胜疫情、迎接美好未来的共同价值观,向全世界讲出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和冬奥故事。
二十四节气 独属于中国的倒计时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家喻户晓的节气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不同于以往大型赛事中常见的10秒倒计时,北京冬奥会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等节气依次呈现,随着立冬的“到来”,倒计时速度也随之加快,最后倒计时“归零”到开幕式当天的立春。配合着古诗文或谚语、俗语,华夏大地的魅力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正如网友所言,“让人每一帧都想截图做壁纸。”
开幕式正式启幕,场内的演员们身着绿色服装,挥舞灯光棒,如一片丝丝如缕的青草地,在微风中浮动。丝竹声响,“草地”又如雪染风霜般变得纯白无瑕。舞台中央,孩童吹散蒲公英,白色的种子飞向天空。瞬时,烟火在鸟巢上空绽放,打出“立春”和“SPRING”字样。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人民网冬奥报道组 摄
在张艺谋看来,立春是非常好的兆头,“万紫千红总是春。其中有那么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真的像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样,‘一起向未来’。”
此外,中英文焰火造型的同时出现尚属首次。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视觉艺术总设计蔡国强表示,焰火表演中蒲公英、迎客松等元素背后,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基础,“我们中国文化在困难的时候总是向往光明、追求希望,刚好开幕式当天是立春,所以会从二十四节气倒着排演。”历经“小寒”“大寒”终于“立春”,追求一种生生不息、生命永不停止的理念。
微火绽鸟巢 科技与环保点亮开幕式
随着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瞬间幻化成黄河之水,奔涌倾泻而下。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国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魄之中。水中升起的巨型冰块化身“大屏幕”,闪回播放过往23届冬奥举办城市的历史,并最终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人民网冬奥报道组 摄
冰球运动员与影像冰球击打互动,冰球在视频空间中反复撞击后,带动更为激烈的雕刻——整块冰立方被雕刻成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这一过程被定义为“破冰”,在中国文化中,“破冰”有着打破隔阂、化解矛盾、走近对方、互相理解的寓意。
“冰雪五环出场方式好高级”“破冰瞬间让人热血沸腾”“晶莹剔透的五环破冰而出,真的给我美哭了,审美还得看中国”……开幕式期间,冰雪五环冲上了网络热搜,让广大网友惊叹不已。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人民网冬奥报道组 摄
“我们用激光与数字光影机械装置,做了一个全球最大的也是最震撼、最有创意的裸眼3D装置,并且是真正实现360度无死角的沉浸式数字装置。”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冰雪五环》环节中“冰立方”内的运动人形影像都是用水墨画完,再在三维里面去做出光影的效果。用数字科技的手段,让中国文化的内核得到更加流光溢彩的表达,让世界人民看懂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惊艳观众的“冰雪五环”,最后万众瞩目的主火炬点火仪式也让不少观众直呼“超乎想象”。当最后一棒火炬手赵嘉文与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共同将火炬放在巨型雪花上,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由此绽放。而这个巨型雪花,早就在之前的表演中亮相,可谓形成了开幕式的一大“伏笔”。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人民网冬奥报道组 摄
在张艺谋看来,如此设计和点火方式,是百年未有之创新。“一是用全世界参赛代表团的名字构建了雪花;二是最后一棒火炬就是主火炬,是百年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微火’。”张艺谋表示,这一创意来自于低碳环保的理念,“这次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其实是‘一叶知秋’。一个小小的手持火炬,一个小小的火苗,想到的是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全人类熊熊燃烧的激情和浪漫。”
向人民致敬 让普通人成为舞台主角
鸟巢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同向同行、并肩向前,以极简约的方式展示自我。年轻人走过之处,形成一个用照片组成的影像长河。
“这些图片都是我们精心选的,就是人民,就是普通人。”张艺谋表示,《致敬人民》这个环节,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个“行为表演”,不唱歌不跳舞,只是普通人在现场行走,体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影像长河两侧,是中国结的图案装饰,寓意团结和吉祥。在歌声里,滑冰运动员雪上滑出长长的轨迹,轨迹上呈现出奥林匹克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此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可谓做到了将舞台交给普通人,展现人们的美好生活以及对冬奥会的热情期盼。
山区孩子演唱奥林匹克会歌。人民网冬奥报道组 摄
奥林匹克会旗徐徐升起,《奥林匹克颂》的演唱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们并非专业的少儿合唱团,而是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普通孩子。张艺谋表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山区的孩子跟过去不一样了,“在奥运的舞台上,用希腊语大声地演唱会歌,真的是说明了一切。”
伴随着一名儿童小号手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传递入场。传递国旗的人,包括中国各行各业的代表、国家功勋人员、56个民族的代表。他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用手手相传的方式,表达人民和国旗之间情感和关系。
开幕式的暖场表演喜气洋洋、充满活力。据悉,参加暖场表演的演员都是普通群众,年龄最小的仅5岁,最大的70多岁。分场导演孟艳将这次表演的设计称作“中国式行进广场舞”,“我们希望把每个年龄段人群的热情、情感表现出来,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真诚邀约。”
“完全不同的雪花汇聚到北京,成为一朵人类的雪花,一朵共同的雪花。从倒计时短片到最后的点火,都讲了这样一句话。”正如张艺谋所言,冰代表冬奥、冰雪,晶莹剔透,浪漫就在其中。我们衷心祝愿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取得佳绩,也期待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继续带来新的视听盛宴。
相关资讯
二十四节气由何而来?古老天文遗迹揭秘“中国式浪漫”
登封市文化馆馆长闫松涛解释,公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来制定的,中国传统的农历则是阴阳合历。闫松涛认为,中国古人有非常深厚的阴阳观念,不管是物质世界,还是做人做事,都讲......
下篇:卷一滦阳消夏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