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听到警报后躲进安全屋
当地时间10月11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留学生小时(化名)在为即将开启的回国行程做最后的准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她购买的航班将在10月12日下午起飞,经停迪拜,并在中转机场等待20多个小时后,于13日乘坐中国东方航空航班回国。
起飞日期临近,小时仍有点儿担心。当地时间10月7日,新一轮 爆发,截至当地时间11日,冲突已造成逾 人身亡。冲突爆发后,每天都有很多航班取消。
目前,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情况如何?新京报记者以连线的方式采访了多位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
小时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圣经考古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学校位于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雅法。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前,她刚刚返回学校准备继续完成自己的论文。
7日早晨6点,小时被防空警报吵醒。“几乎整个早上警报此起彼伏。我的室友中有以色列人,她一开始不以为意,甚至还指给我们看天空中的火箭弹拦截痕迹。”
真正意识到情况不妙是看完新闻之后。7日晚上,特拉维夫响起了防空警报,以色列室友赶忙让大家躲进安全屋。
刚来以色列时,小时就在学校迎新会的安全讲座上知道了“安全屋”。按要求,听到防空警报后要在一分半钟内躲进安全屋,来不及跑也可以躲在楼梯间里。公共建筑通常会标明哪些房间可以用作“安全屋”,一般每套公寓都有一个指定房间做安全屋,没有窗,有加厚的铁门。
“以前我住在宿舍的时候,宿舍楼下有两个防空洞。但我这次看到住在宿舍的同学发的视频,大多数学生都来不及在一分半钟内赶到安全屋,只能躲在楼道里。”
躲进安全屋后,小时听到了几次爆炸声。因为室友好奇,每次爆炸声结束不久就会去窗边看外面的情况。所以当天晚上,小时和公寓的舍友陆陆续续躲进了安全屋好多次。
7日晚上,小时和舍友们一夜未眠,一起坐在客厅看新闻,生怕睡着了错过防空警报。所幸后半夜,特拉维夫地区没有再次响起警报。
小时原计划10月8日去一家二手服装店卖衣服,结果打开社交媒体,看到特拉维夫被火箭弹打到的地方正是这家店所在的街道,“店面被震坏了。”
中国留学生曾程(化名)是以色列海法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10月7日,他到特拉维夫处理一些事务,在酒店听到防空警报后,便躲进了酒店的防空洞内。
10月8日,特拉维夫市的公共交通基本恢复。“街上没什么人。”曾程随即乘火车回到了以色列北部的海法——相比南方,海法所在的北方地区相对安全。
10月10日,防空警报又一次在特拉维夫城市上空响起,小时再次躲入了安全屋。
部分留学生计划回国,有些还在观望
上述几位留学生告诉记者,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基本集中在三个地方:特拉维夫、耶路撒冷、海法。目标学校也主要集中在以色列最知名的几所大学,如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等。
三位分别来自海法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留学生均向记者说明,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上百名左右的中国留学生。不过由于冲突爆发时正值暑假,因此实际在以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并不多。
据曾程介绍,他所在的海法大学有130到150名的中国留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尚未返校,所以滞留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也就三四十人。”
曾程告诉记者,海法大学本来准备在10月8、9日左右开学,结果刚好在放假最后一天发生了巴以冲突,于是开学就直接顺延。“目前开学时间已经延迟了两次,第一次说是10月16日,然后又说是10月23日。有可能还会继续顺延。”
刚从中国去到以色列理工学院交换的博士生晓生(化名)也表示,学校10月24日开学,“现在基本是一年里中国留学生最少的时候。”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有不同的考量。
按学校要求,曾程第二年要去波兰上课,但因为航班已被取消,他只好又回到海法大学。曾程打算一直住到10月底,等事件彻底平息了再买机票离开。“海法在以色列北部,没有响过防空警报,还是相对安全的。”
同在海法的晓生告诉记者,他10月9日去了两家大超市,发现土豆、胡萝卜因为比较方便储存已基本售空,鸡肉的供应比较紧张,但是俄罗斯超市里肉类的供应暂时还没有问题。
“目前食物还是有保障的。”还在特拉维夫的小时告诉记者,“我认识的留学生中,交换生大都取消了交换计划;有刚来的硕士生,还没正式开学,打算先回国;有认识的博士生目前还没有回去的打算。”
记者了解到,这几天,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和以色列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中国学联)也在陆续进行留学生名单统计的工作,并进行了安全提示。
其中,中国学联在通知中强调:在听到防空警报后要第一时间躲入避弹间,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侥幸心理,不要在外面拍摄导弹拦截场景;非必要不出门,如果确需出门,应通知自己的导师/学院以及身边的朋友自己的去向;建议同学们在此期间准备好一定的食物及干粮,以备不时之需;所有留学人员务必保持与所在学校中国学联联络通畅等等。

中国大使馆火速驰援在外公民再次引发网友点赞
半个月前,新西兰地震时中国大使馆包机撤离中国游客的速度让世界惊叹,而这两天,以色列山火蔓延,中国大使馆再次展现惊人速度,第一时间把中国留学生从危险地带撤出。有网友评论称,“当你还在投亲靠友,我已被使领馆接走。”
以色列山火蔓延 中国使馆撤离公民
连日来,以色列多地发生大规模山火,其中北部城市海法受灾最为严重,并于24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天中午,很多以色列本地学生带着行李纷纷回家,不少外国留学生只能自己投亲靠友,而这时,中国大使馆站了出来。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立即启动I级应急处置机制,在使馆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并第一时间了解在受灾区域内中国公民的情况。随后,使馆方面确认了有大量中国留学生受困海法大学及海法理工大学,亟需援助。
以色列海法大学中国留学生:使馆方面就立即告诉我,通知所有中国留学生,大使馆会把我们接到特拉维夫来,然后安排好住宿,并提供食物。
随后,使馆立即联系两所院校校方开展协调,并向海法派出工作组,现场安抚留学人员情绪,组织学生有序撤离。当天,共有150多名留学人员被安全撤离至以中部城市特拉维夫,其中包括2名香港学生和1名台湾学生。
中国大使馆这样的火速驰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并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点赞。中国留学生贾兴龙在朋友圈感慨:“前段时间被新西兰地震中祖国的营救刷屏,如今亲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感,感恩祖国,感恩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
网友芝麻不开门:”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限于免签多少个国家,它还是海外中国公民发生危险时最坚实的护盾!“
网友李鑫朋:“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这很中国!”
以色列人李春红,看这些公派留学生的前辈,你有愧否?
她是1994年来自我国的公派留学生;
她曾在以色列失去联系。当组织找到她时,她已经有一个以色列男友;
她失去了中国国籍,批准她出国留学的领导也因此受到了惩罚;
她与以色列丈夫育有一个女儿诺亚。NOA 也是以色列国民。她因服兵役而加入了以色列军队,最终遭遇了悲惨的命运;
她的名字叫李春红。女儿惨案发生后,她因与@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在中国的宣传合作而出名,在后续接受凤凰网采访时,她发表了以下离奇言论。
公派出国留学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出国留学是根据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他们一般被派往科技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
公派留学是一种非民间的留学活动。国家对留学生的衣食住行、图书、医疗保险、安置、通讯等给予补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国家公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这些留学生留学后回国报效国家”。所有公派留学生均与该组织签订了《资助出国留学协议》。协议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公派留学生回国后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李春红是1994年从我国来的公派留学生。这个以色列人如今口口声声喊着“你们中国人”,却不记得国家养育她、送她出国留学的恩情,这种人简直让“公派留学生”这个群体抹黑了。
真正的“公派留学人员”,曾经是这个国家的脊梁,曾经为新中国的发展撑起一片天空!李春红,睁大眼睛看看这些老一辈公派留学生是如何报效国家的!
中国最早的政府资助的留学项目可以追溯到1870年。荣闳利用自己洋务运动协办者的身份,多次向曾国藩、李鸿章建议满清政府送年幼聪明的孩子去美国留洋学习。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批准,容闳本人还被任命为 副委员,具体负责少儿赴美留学事务。
这批留学生的留学计划分为四年。入选的学生均在16岁以下,清政府预计每年派出30人,学习期限为15年,费用由清政府承担。他们于1872年8月11日出发,在大西洋漂流25天后抵达美国。学生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在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的高中就读。
第一批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国,被李鸿章分配到北洋。在随后的1884年中法海战中,有四名官派留学生甚至在战场上洒下鲜血。
这些清政府派出的公派留学生,如下列著名人士,他们长大后都成为国家的脊梁。
1、詹天佑,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回国后,任京张铁路总办、总工程师。中国人独立修建的铁路是在他的领导下修建的,并于1909年通车;
2、唐绍仪:中华民国首任总理、外交家;
3、唐国安与蔡绍基:唐国安是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蔡绍基是天津大学第一任校长。
4、梁敦彦:两广总督张之洞秘书,职务为北京市政府交通运输部部长。
5、黄开甲:清末洋务大臣盛宣怀秘书、轮船招商局经理、电报局办公厅、《银行法》翻译者之一。
这群人完成学业后回到中国,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没有让中国难堪。
新中国成立后,还派出“公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1949年至196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主要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完成学业后回国,成为国内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其中最著名的是1978年12月26日从北京出发前往美国的52名留学生,他们是我国第一批公派赴美留学的留学生,这批52名留学生全部完成学业返回中国。
李衍达、陈俊亮、柳百成、张楚汉、张恭庆和姜伯驹 等6位科学家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南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
此外,数学家应隆安、密码学专家裴定一、地球物理学家吴如山等三位学者也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些归国学者多次获得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在高校任教的海归学者(包括因病回国的程路),均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教授、知名专家或学术带头人,在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优异成绩充分证明这批留学生是第一批的模范代表,他们的出色表现也为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52位“首航者”为后来的留学生开辟了成功之路,他们的留学经历对后来的年轻一代有着积极的启发。
文中列出的完成学业回国的公费学者名单只是一小部分。可以说,李春红是被政府送到国外留学的,受益这些前辈的贡献,国家才会持续派遣留学生。
但今天发表这番言论的李春红,回过头来看这些前辈的成就和他们的高尚气节,你不会感到心疼吗?
最后,关于小编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立场,我坚定地与祖国站在一起。
相关资讯
连线|在伊朗的中国留学生:生活一切正常,伊外交机构遇袭后民意一度沸腾
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