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古莱氏部落的穆罕默德创立。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通过“四大哈里发”和“两大王朝”时期的对外扩张和征服,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形成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宗教。伊斯兰教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中90%属于逊尼派,广泛分布在西亚、北非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约10%属什叶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林和阿塞拜疆等国家。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信奉经典是《古兰经》。《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
伊斯兰教的主要内容是“五功”和“六信”,分别规定了穆斯林宗教功修和信仰内核。所谓“五功”是指五项宗教功课: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六信”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
“伊斯兰”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义是“和平”、“顺从”。
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伊斯兰教三大传统节日分别是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伊斯兰教在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一般认为,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标志性事件是史载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后主要通过经商往来逐渐传播。至宋代,随着来华穆斯林人数增多,与当地居民通婚,其子孙久居国内与汉民族逐渐融合,成为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先民。从伊斯兰教的传入到回族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新疆地区从10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至18世纪,也经历了大约七八百年的时间。中国有回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少数民族传统上基本信仰伊斯兰教,此外,汉族、蒙古族、藏族及傣族中也有部分人信仰。我国穆斯林基本上属于逊尼派,在新疆有极少数穆斯林信奉什叶派。中国穆斯林大多数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河南、云南等地。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礼拜、进行宗教教育和宣教活动的场所,又称“礼拜寺”。世界上最著名的清真寺有麦加禁寺、麦地那先知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等。

张(道)陵道教创始人?孙子挟祖父,捧出天师之名
“近世学者编撰道教史的时候,都说道教创立与张道陵有关,但遍查北周前史料,甚至梁·僧祐《弘明集》所载众多佛、道二教徒相互论战之词等;都无张道陵创教说。”
这位张老先生原名张陵,生于东汉时期,据各大搜索引擎的介绍,他不仅是五斗米教创始人,还是道教四大天师之首。
要扒清楚张陵何许人也,就得提到两个人:张修、张鲁 前者是真正的五斗米教创始人,后者是张陵的孙子。
据《三国志•魏书•张鲁传》中记载:“在公元178-183年间,东方有张角传播太平道,汉中有张修传播五斗米道。”
不过,张陵那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显然与这二张毫无瓜葛,完全是因为自己孙儿——张鲁的诡托,使得早已过世的张陵直接空降成为了教主。
张鲁借母亲和鬼道,篡权夺位五斗米教
张鲁在《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中,仅被曹操定义为 。那他是如何从低调军阀摇身一变成为宗教巨魁的呢?这一切,离不开他身边的一位高深莫测的女人,也就是他的母亲。
《三国志•张鲁传》和《后汉书•刘焉传》中写道,张鲁与其母"始以鬼道"、"兼挟鬼道",“以鬼道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 张鲁因此通过他母亲与汉末群雄之一刘焉的关系,得到其信任,遂被刘焉任命为督义司马。
公元200年,张鲁与友军张修带兵共同歼灭汉中太守苏固后,趁机秘密杀害张修,夺其教众,兼其部队,成功篡位五斗米道,并开始宣扬祖父张陵才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
早已作古的张陵实在是无力反驳,总之是孙儿威武玩得一手好营销。也正是 由于张鲁的大力宣扬及后人的以讹传讹,在《晋书》中张氏老人被明确记载为五斗米教的创始人,且尊称为张天师,还给他直接改了名,唤作“张道陵”。
由此,五斗米教摇身一变成为天师道,而世人大多不知
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曰:“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其本意是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师,在这里是轩辕黄帝对老师岐伯的尊称。
这个天师的审核标准是相当严格的,历史上首位被官方承认的道教天师并不是空降的教主张道陵,而是北朝时期的寇谦之。据记载:“太武帝于公元442年亲至其道坛,受道教符策,法驾旗帜也改以道教青色标志,并封寇谦之为国师。”
你必须是有道之士,是帝王之师,且需由帝王正式敕封为天师,并授予帝王符策以彰显皇权之正统,完全满足这四点才能被称之为“天师”
满打满算,道教被封为天师的也就这几位,其中也仅有
关于张氏一脉的重点你需要知道:
张陵是一个普通人还是精擅鬼道都无从考证。
张鲁将鬼道之法引入五斗米教,推动教内的发展。
然而其编纂的《老子想尔注》,为后人所诟病。
北朝时期的寇谦之真正为天师道奠定正统地位的天师。
从三国到宋末,没有一位张氏后人被皇封为天师,
哪怕是公认的大成就者张继先也只被封为“先生”。
元朝时期,张家第36代至41代,代代被敕封为天师。
其中敕封的第38代张与材为“正一教主”,
“天师”这一职位,第一次有了实质性的意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责令第42代张正常废除“天师”二字,
只称“大真人”,并赏银十二镒。
然而张家历代皆为“天师”这一错误观念已经深入民间。
如第30、35、43、57、61代等都颇具盛名,
历代掌教都是张家悟道者担任,并非一脉单传,
故此,第64代“张天师”之争可以休矣。
张道陵并非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更不是道教的创始人。谁才是道教真正的创始人呢?张道陵为什么会被持续吹捧是道教创始人?我们将在下一篇揭晓。
原创最危险的出家人,他创立的宗派推翻了元朝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特别是元明三代,白莲教曾经在元末农民大起义、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都掀起过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元朝被其推翻了,明朝被推翻的序幕也是它掀起来的,清朝的一次大起义将所谓的“康乾盛世”击碎了,后来的天理教起义也是白莲教的一支。
那么,他的创始人何许人也?其实,他是北宋末年人。
茅子元是白莲教的创始人,他是昆山县人。号万事休,法名慈照。生于宋神宗熙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069年,19岁时出家为僧,卒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也就是1166年,享年高寿97岁。
因为他仰慕东晋名僧慧远创立的白莲社对于传研佛法的精神,便在南宋绍兴三年也就是1134年,在今天的上海的青浦区西的平江淀山湖(现在归上海还是昆山我搞不懂没去过,方家知道可告知)创立了白莲忏堂,成为净土宗的白莲宗。
宋孝宗乾道二年亡故之前被其家封为“劝修净业莲宗导师慈照宗主”。
本来,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但毕竟开宗立派不是闹着玩儿的事儿。佛门中的人看你也不顺眼,皇帝看你还不顺眼,为此,开宗立派没多久就被南宋官方禁止了,以“食菜事魔”的罪名将茅子元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
但是,茅子元就是不放弃心中的梦想,一个劲儿地宣传自己的理论,著书立说影响越来越大。到了绍兴三年便被赦免了。
但在传教过程中,茅子元把信奉佛门的规矩放松了,可以娶妻生子,可以不用什么繁文缛节,可以不需要懂得多少佛法知识。
就这样,在民间信奉白莲教的人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南宋孝宗皇帝还亲自接见他,希望他好好管束自己的徒子徒孙不要挑事儿、闹事儿。
因为白莲教比较简单而且特别强调师徒关系,强化了宗派所属。所以,茅子元死后,白莲教其实就开始向世俗化转化,信众之间的财富分化以及人身依附关系日渐明显。
因为茅子元在南宋时创立白莲教时,采用的是可以娶妻生子、半僧半俗、男女一起修炼的方式,一方面迅速扩大了影响,毕竟不让娶妻生子是佛教扩大的一个绊脚石;一方面也引来了正统佛教界的排斥。
白莲教的派生教很多,如闻香教、圆顿教、八卦教以及它们所派生的无为、大乘、混元、龙天、龙华、收元、清水、长生、皇极金丹、天理、清茶门、白阳、青莲、圆教、红阳、净空、无为、西大乘、黄天、南无、南阳、悟明、金山、顿悟、金禅、还源、大乘、收圆等。
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其主要信仰群体是贫苦农民、手工业工人、矿工、潜运水手、城市平民以及流民等,知识层面窄、知识深度低,甚至大字不识的人之间。
他们的信仰其实很简单:信我的,咱们一起有吃的、有钱花。谁欺负你,兄弟们一起来帮你。
到了元代,白莲教已经有庐山东林寺、淀山湖白莲堂两大传教中心,元廷也对其颇有支持。
其主要供奉对象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三大佛祖菩萨。在家修行的弟子更是多,而且利用聚居的优势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有钱、有势的教徒,往往具备了地方豪强的身份。
佛教本来就是出家人,讲究出世,你如果总在尘世晃悠,与尘世的财富、美貌为伍,动不动的动凡心。当然,高僧会说我没动呀,佛教不爱财,但问题是,你在民间搞房子、搞地,还整天数百、数千的徒子徒孙跟着,谁看着都害怕。
因此,从公元1308年开始,元朝便时不时地,每隔十来年就禁止一次、恢复一次。这种办法其实最没头脑,这不是给双方长期搓火嘛。
平时没大事儿,等有了事儿了可就来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红巾军的领袖们,如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利用自己的信众,在修筑黄河的这个大工地上一起忽悠15万民工发动了大起义。最终,经过十几年动乱,朱元璋坐了天下。
相关资讯
雍仲本教的创始人辛饶米沃
辛饶弥沃同时还创造了象雄文字和雍仲苯教,开创了声明,内明,外明,工巧明和医方明等五大学科,分别对应着今天的语言文学,哲学,天文学,建筑机械学和医药学。 在象雄王国这个与世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