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美称下周将与伊朗举行会谈,能否达成协议仍然未知

更新时间: 2025-08-31 22:07:29

阅读人数: 791

本文主题: 以称推迟伊核武计划至少两年

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在荷兰海牙出席北约峰会后举行记者会,称美国与伊朗下周将举行会谈,并可能签署一项协议。

截至目前,伊朗对此尚未作出回应。同一天,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美国和以色列的袭击增强了伊朗推进核计划的决心。

特朗普:美国将于下周与伊朗会谈

特朗普25日称,美国将在下周与伊朗进行会谈,也许会签署一项协议,但他没有透露会谈的地点和参与人员等细节。特朗普同时称,他认为这项协议并非“必要”,但美方核心诉求依然是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

当天早些时候,特朗普在出席北约峰会期间表示,美国不会容忍伊朗继续开展核活动,并强调美军的空袭已“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

伊朗称不寻求发展核武 但不会放弃核技术

2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表示,伊朗核设施因遭到以美多次袭击被“严重破坏”。

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25日报道,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国和以色列的袭击增强了伊朗推进核计划的决心,伊朗没有人愿意放弃这项技术。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5日在与埃及总统塞西通话时表示,伊朗支持建立无核武器和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近日,在与阿联酋总统通话时,佩泽希齐扬还表示,伊朗愿意在国际框架内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希望阿联酋在与美国的互动中明确表示,伊朗只追求其合法权利,伊朗从未寻求过核武器,也永远不会。

专家解读:美伊能否达成协议仍然未知

针对美伊未来可能展开的会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认为,在这次伊以冲突中,伊朗的核设施遭受巨大打击的当下,美国显然会以在战场中取得的成果提高在谈判中对伊朗的要价进而让伊朗妥协,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必然会产出新的核协议。

美或将大幅提高在核谈判中的要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秦天:这次伊朗以色列的冲突确实使得未来的伊核谈判所面临的局势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美国认为取得了军事上完全的胜利,必然希望将这种战场上的胜利转化为谈判桌上的优势。从目前各方透露的信息来看,美方必然会大幅提高对伊朗方面的要价。其实在美国空袭伊朗的主力核设施之前,美国已经通过英国外交大臣向伊朗方面提出了未来可能需要伊朗做出的妥协,这已经是一个要价的大幅提升了,比如说美方提出不允许伊朗再进行任何程度的本土的铀浓缩,又提出要限制伊朗发展弹道导弹的能力,要限制伊朗资助其代理人的能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秦天:伊朗确实面临比较大的压力,那么它主要应对的方式我觉得有两种。第一个就是考虑重新建立、恢复核能力。这一点上我觉得伊朗还面临一个困难,就是一旦伊朗这么做了,那么以色列必然会发动相关的军事打击。伊朗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对目前伊朗所剩余的铀浓缩能力或者核能力到底还有多少保持一种模糊,通过这种战略上的模糊,来为自己在未来的核谈判中争取更多的筹码。

以伊停战并不必然导致美伊达成协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秦天:美伊能不能够就伊核问题达成一个新的协议,其实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第一个就是伊朗愿不愿意做出实质性的让步,我们知道在核能力这个问题上,包括在铀浓缩这些问题上,其实这既是伊朗的一个所谓的军事实力或者国家威慑力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内的尊严问题。伊朗当局愿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付出政治资本、做出实际性妥协,现在还要打上一个问号。第二就是,我们知道现在的伊核谈判其实缺乏一个可靠的技术基础,也就是伊朗还剩下多少核能力,现在国际上的各方缺乏一个可靠权威的评估。

以伊冲突后伊朗对美西方不信任感加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秦天:那么第三个问题就在于,经过这场战争之后,伊朗对无论是国际社会也好,尤其是美西方,包括对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样一些组织,充满了不信任感,这种情绪其实并不利于伊朗与美西方就伊核问题进行接触。

原标题:《美称下周将与伊朗举行会谈,能否达成协议仍然未知》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施薇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美称下周将与伊朗举行会谈,能否达成协议仍然未知

伊外交部长打脸哈梅内伊:核设施被重创!而最高领袖躲开定点清除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奇罕见地公开对外宣布: “美国的空袭对德黑兰核设施造成了过度且严重的破坏。”他同时否认了伊朗准备与美国重启核谈判的说法:“目前没有任何协议、安排或对话。”

这一声明直接驳斥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前一天的讲话。哈梅内伊当时称,美以联合空袭“未造成任何重大影响”,并吹嘘伊朗成功“击败了以色列”,“狠狠地打击”了驻卡塔尔美军基地。而据美国方面确认,这场袭击中的所有导弹均被防御系统拦截。

显然,德黑兰内部对外口径并不一致。

被摧毁的,是核计划,还是信任?

在接连12天的猛烈空袭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已被彻底摧毁”,并称这场代号为“午夜之锤”的行动,“终结了伊朗制造核武的能力”。

特朗普信誓旦旦,但匿名情报官员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估。据CNN和《纽约时报》报道,初步情报评估显示,伊朗的核计划“最多只被延迟了几个月”,核心能力并未被根除。一位知情官员表示,“我们打断了他们的手臂,但没拔掉牙齿。”

伊朗方面则表示,美国夸大战果的意图,旨在为国内政治服务,而真正关键的——那些用于制造高浓缩铀的离心机是否真的被完全摧毁——仍然是个未知数。

以色列国防部长以色列·卡茨则承认,他“并不知道400公斤高浓缩铀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惊人的表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此前报告称,伊朗已累积超过400公斤丰度为60%的铀,足以制造至少一枚原子弹。

以色列空军曾在本轮空袭中尝试“定点斩首”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但未果。“他(哈梅内伊)明白危险,将自己藏在了深深的地堡中,并与指挥官彻底断开了联系,”卡茨补充说,“机会就此消失。”

而这400公斤铀,也被一些分析人士怀疑早已“提前转移”,或存放于美国和以色列未能识别的地下军事设施中。

特朗普则坚称,“浓缩铀现在被埋在瓦砾之下”,并反驳了“铀可能事先走私”的说法:“我们打击得如此猛烈和迅速,他们根本来不及。”

但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前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在社交平台X上直言:“即使核设施被摧毁,游戏也未结束——浓缩铀、本土知识和政治意志依然存在。”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表示,伊朗的确遭遇了“巨大破坏”,但他同时承认,核查人员尚未进入现场。“我们目前无法确证任何细节。”

问题是,伊朗被轰炸后的核能力,可能永远也无法确证了。就在本周,伊朗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法案, 。根据这项决定,伊朗将不再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其核设施。这被视为伊朗对美以袭击的直接回应。

这不仅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下的义务,更可能预示德黑兰准备走出国际监督机制——一条危险且不可逆的道路。

中东的“下一颗核弹”,正在装配?

核问题专家、英国皇家联合研究所(RUSI)高级研究员达里娅·多尔兹科娃指出,伊朗目前的核技术水准,距离制造可部署的核弹头“只差最后几周”。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用于浓缩铀的离心机本就对震动异常敏感,而此次空袭中,哪一部分被破坏、哪一部分幸存,依旧没有任何可核查的实证。

多尔兹科娃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允许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退出条约,只需提前三个月通知。上周的空袭,足以为伊朗提供退出的理由。”

一旦伊朗退出NPT,这将成为中东地区第一起正式核武突破,也极有可能引发土耳其、沙特等国效仿,开启中东地区的核军备竞赛。

摧毁的是核计划,还是中东稳定?

美方高调宣布“胜利”的同时,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这场空袭并非终点,而是另一场更复杂地缘对抗的起点。

伊朗的核计划是否真的被摧毁?哈梅内伊是否已失联?浓缩铀到底藏在哪里?没人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伊朗与西方的信任已经彻底破裂,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机制已名存实亡。这也让《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面临冷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特朗普可以宣称“任务完成”,但现实是,另一场更危险的较量,刚刚开始。一个被激怒、被孤立、被打击但依然强硬的伊朗,正走向未知。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伊核协议“最后期限”临近以再称伊秘密发展核武

原标题:伊核协议“最后期限”临近 以再称伊秘密发展核武

为修改伊核协议设定的所谓“最后期限”的临近,美国和以色列提高调门,多次抨击伊核协议。各界做出分析回应。

美国白宫发言人称伊朗对全世界说谎

当地时间5月1号,美国白宫发言人桑德斯在例行记者会上称,美国认为 全面协议完全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伊朗从一开始就对全世界说了谎。桑德斯称,美国认为在2015年伊核协议达成时,伊朗实际掌握的核技术远超过伊朗一直以来对外界所公布的程度,这导致伊核协议是基于不准确的信息而达成的。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他就不断威胁退出伊核协议,称“伊核协议有‘灾难性的缺陷’”,并以此施压美国国会以及欧洲国家同意修改协议条款,增加限制伊朗导弹项目等内容。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后一次”延长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并将5月12号定为“修改伊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并扬言如果届时没有令他满意的修改方案,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

媒体人士:以方举动意在支持美决定

当地时间4月30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特拉维夫指责伊朗在2015年签署伊核协议之后仍然在秘密发展核武,“欺骗了全世界”。针对以色列为何选择在此时站出来,公开指责伊朗违反核协议,一直专注于军事和情报领域研究的以色列资深媒体记者贝格曼表示,这一动作显示,美国方面实际上已经就是否退出伊核协议作出了决定,而以色列此时发声,是为了给美方的决定提供舆论支持。

以色列媒体记者 贝格曼:我知道,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说过,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没有就是否退出伊核协议作出决定,但我从以色列政府和情报部门得到的消息称,以方已从美国相关部门了解到,特朗普其实已经作出了决定,而以色列想通过指责伊朗在说谎,来支持美国的这一决定。

贝格曼表示,以色列公布情报、指责伊朗违反核协议,符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目的。他希望内塔尼亚胡能够充分认识到,以色列的做法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做出理性的决定。

以色列媒体记者 贝格曼:此时公布这一情报,当然是在为特朗普以及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目的服务,我唯一希望的是,总理内塔尼亚胡作为以色列情报机构的最高领导者 能够充分考虑此事的风险与利害,确保以色列不要得不偿失。

新闻链接:时机关键!以总理多次“揭秘”伊核

回顾伊朗核问题不长的历史,这已不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第一次蹭热度,在关键时刻渲染伊朗核威胁。此前,他曾在联合国大会声称伊朗已经完成“70%核弹浓缩铀”,之后又声称伊朗核武器将在一年内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9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大演讲时展示了一幅“卡通炸弹图”,将以方认为的伊朗“核武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内塔尼亚胡称伊朗已完成“70%核弹浓缩铀”,同时他还在图上画出一道红线,呼吁国际社会以此为底线阻止伊朗“核武计划”。

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 (2012年9月):“红线”应该划在哪?“红线”应该划在这。

当时,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正在进行马拉松式谈判,以达成伊核协议。就在这一关键时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剑走偏锋”,没有与美方协商,在联合国大会上给伊朗划了红线。

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2015年3月31日):我们估计,伊朗能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在核武器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2015年3月,内塔尼亚胡又连发威胁,警告伊核协议将带来灾难性结果,此时伊朗核协议的谈判又进入关键时期,不过,不久后的2015年7月,伊朗核协议全面达成。

现在看来,内塔尼亚胡此前多次渲染伊朗威胁似乎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而对于此次所谓的“新证据”,很多分析人士也认为只是“老调重弹”。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军备控制协会主席金博尔表示,用这些所谓的证据向迫使美方退出伊核协议无疑是可笑的,反而会促使伊朗开发核武项目。

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伊朗未发展核武

作为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伊朗未完全执行伊核协议”的回应,5月1号,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奥地利维也纳总部发表声明重申,自2009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发现伊朗有任何发展核爆炸装置的实质性迹象。此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曾多次证实,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协议。

伊防长:将对以作出意想不到的回击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针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关于伊朗曾秘密发展核武、欺骗世界的指责,伊朗国防部长阿米尔·哈塔米1号称,以色列的这一做法是一种挑衅,伊朗奉劝以色列停止这种危险的行为。哈塔米称,伊朗将对以色列方面的行为作出意想不到的回击。

伊高官:美国不值得国际社会信任

同一天,正在叙利亚大马士革访问的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布鲁杰迪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再破坏伊核协议,这表明美国已不值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如果美国恢复对伊朗的经济制裁,那么伊朗将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留在伊核协议中。

欧洲:以方对伊指责在欧洲多国“遇冷”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针对伊朗的最新言论,尽管受到美国政府的欢迎,但在欧洲却遭到冷遇,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纷纷表示支持伊核协议,将继续保有伊核协议。

5月1号,英国外交大臣 鲍里斯·约翰逊表示,伊核协议确实对伊朗起到了制约作用,尽管内塔尼亚胡声称伊朗仍然在发展核项目,但英国依然会保有伊核协议;他指出,伊核协议的基础不是对伊朗的信任,而是强有力的验证机制。

同一天,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内塔尼亚胡的报告将会引发中东地区新的冲突,呼吁有关国家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法国:伊朗继续留在伊核协议很重要

与英国意见相同,法国外交部一发言人日前也指出,以色列提供的伊朗核试验的证据,与法国及其他国家2002年发现的情况相同,而这反而证明了确保伊朗继续留在伊核协议的重要性。

除此以外,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4月30号在埃及开罗表示,内塔尼亚胡所说的内容不能证明什么,它并不能说明伊朗是否遵守了伊核协议。莫盖里尼还表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有任何相关方以及任何国家发现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可以也应该把相关信息和证据提交给相关的合法机构。

欧盟安全事务高级代表 莫盖里尼:国际原子能机构是这方面唯一中立的国际机构,负责监测伊朗是否遵守其承诺,我看了内塔尼亚胡的报告,其中并没有把问题放在 伊朗在2015年签署伊核协议后,是否遵守了承诺。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