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鹏:健美世界冠军的体育人生
窦鹏的运动生涯充满了坚韧与辉煌。他自小便与足球、武术、体操结缘,优于常人的运动天赋让他在体育领域如鱼得水,运动经历让人惊叹。他曾是国家保龄球队的一员,斩获了数十场赛事的冠军。转型为自行车运动员后,他不仅成为了品牌的代言人,更引领了无数自行车爱好者投入到这项运动中。而在健身领域,他的成就更是瞩目,国内健美冠军头衔不在话下,此外还拿下过亚太锦标赛第三名、世界锦标赛第四名,最终荣登世界健美冠军的宝座。
1982年,史泰龙主演的电影《第一滴血》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健身热潮。这部电影对于窦鹏来说,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他渴望拥有像史泰龙那样的身材,渴望成为铁血男儿。“壮实的体型、结实的肌肉,我觉得那才是一个男生该有的样子。”窦鹏说。
然而,当时的窦鹏身材相对瘦弱,这意味着他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每一次的挥汗如雨,每一次的肌肉酸痛,都是他向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提起健身为什么会成为他一直坚持的运动,窦鹏表示:“我已经对健身上瘾了,我不想看到自己身材不好,也不想从别人注视的目光中消失。”如今,30多年过去了,50岁出头的窦鹏不仅成为了健身行业的领军人物,还带领了更多人参与到健身这项运动中来。
“健身,是一种可以长期陪伴我们生活的习惯,而健美,对我而言,则是一场‘孤独与疯狂’的旅程。”窦鹏说。身为健美冠军,他深知竞技健美与许多团队运动的不同。在健美比赛中,个人表现至关重要,团队合作几乎不存在。这种孤独感从备赛周期开始便如影随形,使得参赛者们的生活变得枯燥而乏味。
窦鹏进一步回忆道:“从2017年到2022年,这五年间,我几乎完全放弃了社交,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训练、饮食和休息这三件大事。即使是偶尔参加朋友的聚会,我也会带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健身餐,以保持饮食的规律和健康。”这种生活方式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对于窦鹏这样的健美运动员来说,却是他们为了追求极致身材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健美赛前的3到7天,运动员们会开始严格的脱水过程。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他们需要与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场艰苦的斗争。通过控制饮水量、增加运动量、减少盐分摄入等方式,他们在尽可能地减少体内的水分,进一步展现出肌肉的丝丝纹理。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着运动员的意志力,更考验着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窦鹏表示:“过度的脱水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损害。对大众而言,可以一直坚持健身,但是健美运动一定要在专业的教练指导下进行。”
“很多人认为,减肥就是要管住嘴,像炸鸡可乐这样的高热量食物一点也不能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窦鹏边说边拿来一个汉堡,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吃东西。
“比如想吃汉堡的时候,那就不要吃面皮,炸鸡部分把外壳撕掉就可以吃了。一杯可乐热量很高,那我就喝一两口,剩下的我不喝就可以了。”窦鹏认为,减肥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剥夺自己享受美食的权利。关键在于如何吃,而不是吃什么。他强调,即使是高热量食物,只要掌握正确的摄入方法和控制摄入量,同样可以纳入健康的饮食计划。
在窦鹏的身边,成功瘦身、减肥的案例不胜枚举。其中,一位训练者的蜕变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这位训练者曾在短短100天内,从一位微胖、毫无训练痕迹的普通人,成功地蜕变为一个拥有六块腹肌的肌肉型男。他的变化之大,甚至被形容为“仿佛进行了一场外科手术”。这不仅激励了正在努力的其他健身爱好者们,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
面对未来,窦鹏有着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他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训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以便能够参加更多的健身健美项目比赛。同时,他还计划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爱好者。窦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健身、爱上健身,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成就更好的自己。

图集|用健康拥抱美好生活以运动享受精彩人生
(记者 符洹雨)2025年的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近几天,湖南全省各市州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全民健身主题日系列活动。从城市公园到乡村广场,从健身房到户外路边,处处洋溢着运动的热情。
8月8日上午,2025年“全民健身日”全国主会场(湖南)系列活动在怀化举行。图为开幕式上精彩的杂技表演。
8月7日,2025年长沙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性(全民健身日主题展演)活动在长沙举行。图为长沙市民在体育新城进行太极拳展示。
8月6日晚,2025年湘潭“天易杯”嗨BA篮球赛火热进行,青少年篮球小将们在篮下奋力拼抢。
8月7日,2025年“李宁杯”湖南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娄底落幕。图为参赛球员在网前击球。
8月7日,邵阳市“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现场。图为邵阳市民在参与瑜伽锻炼。
8月8日上午,益阳市第二十五届大众运动会排舞(广场舞)比赛开幕。
随着2025年湘超联赛日益临近,参赛各支球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备战。图为8月6日下午,株洲足球队在进行训练。
8月4日,2025年衡阳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节现场,衡阳市民在进行排舞比赛。
8月2日至8月10日,2025-2026全国青少年排球联赛暨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在常德桃源进行。图为8月7日的比赛盛况。
8月4日,“奔跑吧·少年”2025年湖南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在湘西州落幕。图为拳击少年在擂台上切磋武艺。
走,去路上享受速度与激情!8月6日下午,自行车爱好者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骑行。
作为“女排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排球运动在郴州一直备受市民喜爱。图为8月6日在郴州举行的2025年“一起向未来”全国青年女子排球精英赛精彩瞬间。
亲近大自然!8月5日下午,户外体育爱好者在永州金洞体验漂流运动时合影。
8月6日晚,球迷们在望城区某室内足球场切磋球技。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新兴体育运动诠释着运动健身的多种形态。图为8月7日下午,一位女士在体验攻防箭项目。
本文为体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646942/90/15189330.html
妇女节特辑
民国时期曾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女性运动员,改变了国人乃至世界对中国女子体育的看法——比如1936年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两位女性运动员,田径的李森和游泳的杨秀琼,以及与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并称为“南钱北刘”的上海田径名将钱行素。
来自上海的李森是位了不起的女强人。她从湖南衡阳农村跑出来,从长沙跑到上海,是当时东南女子体育师范学校的学生。在1935年民国全运会上,她包揽女子短跑三项冠军,还获得跳远亚军。
李森是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最耀眼的体育明星之一。当时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确实不高,因为经费不足、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等原因,再加舟车劳顿,李森状态不佳,只是止步于初赛。但李森的出现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此前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想象,无非是“三寸金莲”“弱不禁风”,李森健康向上的形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新女性的风采。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森投入到抗日洪流中。她回到老家湖南开办女子体育学校,得到当时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何键的资助。后来李森离开湖南,前往成都担任体育教员,并与飞行员王隆德结婚。1942年,李森因产后大出血病逝,年仅28岁。
杨秀琼也是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同样因状态不佳止步初赛。与李森不同的是,杨秀琼的人生更为曲折——她出生于香港商人之家,15岁时在民国全运会上包揽所有参赛项目的金牌,成为媒体的宠儿,被誉为“东方美人鱼”。杨秀琼是那么年轻、那么富有活力,成为当时“新生活运动”的最佳代言人。
奥运会结束回到国内,杨秀琼的生活遇到了困难。她和一位骑师结了婚,1937年来到重庆。杨秀琼的游泳事业只能停止,生活巨大的落差令她无法接受。抗战胜利后,杨秀琼回到上海,当过记者,后远赴加拿大,于1982 年病逝。
钱行素于1915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民国时代的文章写她是嘉定人,现在闵行区认她为同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议?因为她出生在上海近郊的纪王,这个镇千百年来属于嘉定,到1958年划归上海县(后改闵行区),所以说她是嘉定人或是闵行人都没错。
钱行素的父亲钱安生是木匠,平时喜欢练武,是嘉定著名的大力士,女儿受父亲影响,酷爱体育活动。1930年,15岁的钱行素从嘉定县初中毕业,放弃了到黄渡师范学校学习的机会,报考上海东亚体育专门学校附设的体育师范科,由此开始了她的体育生涯。
钱行素身材矮小但极具天赋,专业训练两年就参加万国运动会,并获得女子4×100米接力赛冠军和跳远亚军。1933年第五届民国全运会,钱行素连获女子100米、200米、80米低栏和女子4×100米接力四项田径冠军,还获得跳远第二。上海的《时事新报》全运会特刊用“南钱北刘”的标题进行报道,将她和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辽宁运动员刘长春相提并论。
1936年,钱行素从东亚体专毕业,先后在务本、明德、启秀、智仁勇等女中和大同、暨南、东亚体专等校担任体育教师,1950年到复旦大学任体育讲师,1968年去世。
著名漫画家胡考先生曾创作过一幅《大出风头》,用简单的几何线条将当时中国的名人画在同一幅画里,其中就有杨秀琼和钱行素。
文章选自上海通志馆主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第三辑,周力著:《敢为人先:上海体育》(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2021年)
原标题:《【妇女节特辑】民国女运动员的人生奋斗》
上篇: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