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平谷运动人生
高大尚的平谷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足“尚”字文章,发展“体育+”模式,将体育融进山水、融合业态、融汇文化,打造北京平谷·体育休闲集聚区。
谋赛就是营城。中国铁人三项赛、中国北京金海湖帆船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长城100公里越野挑战赛、京津冀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等休闲体育活动擦亮“桃醉平谷”品牌。马术、斯诺克、龙舟、滑雪等精品赛事纷至沓来。平谷时间,全国期待!体育正在成为平谷国际交往的崭新名片。
体育场馆深刻改变城市格局。投资1.1亿元,新建改造49个体育场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46平米。体育中心成为城市体育文化新地标,琴湖、湿地、阅景等一座座体育公园全新亮相。运动平谷,温度城市!体育正在重塑平谷经济地理。
大赛事、大项目,拉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平谷体育产业拔节成长,人均体育消费逐年提升,体育服务业产值占比接近80%。燃烧的卡路里,正在赋能平谷经济新格局。
平谷动感,日夜未歇。1234处健身场地密织成网,37公里慢行绿道、105公里京津冀健身绿道、256公里登山步道纵横绵延。全民运动会激活城市细胞,十五分钟健身圈引领生活新风尚。体育正在改变平谷生活方式。
有一半以上的平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二十余万人一起燃烧卡路里。这里拥有近500个健身团队,近百家社会体育团体,每千人享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5名,在全国遥遥领先。
每年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爱好者到平谷共享体育盛宴。运动已经成为平谷健康生活新常态。
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4.46平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体育中心城市地标傲然挺立、15分钟健身圈全域覆盖、城市绿道密织成网、微运动场景比比皆是……运动平谷、喷薄而出!
中国铁人三项赛、金海湖帆船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长城100公里越野挑战赛、京津冀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正在成为平谷国际交往的崭新名片。
平谷体育休闲产业正在构建城市经济新格局,未来的平谷体育休闲集聚区,将以无处不在的体育设施、丰富蓬勃的消费业态、纷至沓来的顶级赛事、专业订制的优质服务,层出不穷的体育人才、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书写首都体育的新篇章!

邓亚萍: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先学会输才能去赢得人生!
近日,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做客一档节目谈及为何一定要孩子练体育:“我更看重的是体育给予我的一种精神,就是说我们先要学会输,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赢得这个人生。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因为它天天让我面对的是输和赢,而且训练异常艰苦。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训练,你才可能能赢我,你才可能赢一场比赛”。
运动场上的年轻人是最美丽、最有朝气的。一直以来,体育以独特的魅力感染无数人。体育教人奋勇拼搏,也教人公平竞争;叫人敢于争先,也教人团结协作;教人享受胜利,也教人接受失败。
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份大规模研究结果,专家们对168个国家的近200万人的身体活跃度进行了研究。
活跃的人:指每周至少有75分钟密集的体育锻炼或每周150分钟适度的体育活动的人。其中,最活跃、最经常锻炼的国家是乌干达,中国也在活跃国家的名单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真的动起来了,人们闲暇活动(相对体育锻炼)普遍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更多地使用公园以及公共体育设施,但有14.1%的中国人不锻炼,而许多疾病的产生恰恰与人的不锻炼有间接甚至直接的关系。
世卫组织负责人指出:长时间工作/学习、交通工具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等夺走了人们运动的机会。
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成长差异:
5-8岁:中国孩子开始上各种文化艺术培训班;美国孩子跟着老爸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9-12岁:中国孩子报了更多的文化补习班;美国孩子放学就开始打球、跑步甚至健身。
12-18岁:中国孩子还在上补习班;美国孩子的肌肉开始形成。
19-23岁:中国孩子摆脱长年的考试压力,宅在宿舍里;美国孩子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健身锻炼。
想改变这种成长差异?赶紧让孩子来学打乒乓球吧!儿童学打乒乓球好处多多:
3、强身健体,特别是手臂力度及步伐灵活性。
4、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至少比天天泡在电脑前强得多吧!
5、乒乓球运动可以培养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意志(正好针对孩子们的娇气);
6、乒乓球运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
7、乒乓球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使人终身受益;
8、乒乓球可以调节人的不良情绪,避免不良爱好的产生,如沉迷网络,结交不良人群
9、学习乒乓球可以促使孩子集中注意力,预防治疗近视。
10、在面对输赢时,可使孩子们胸怀宽广,包容他人;还提供了一个减压的途径,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
11、学习乒乓球可使人体左右半脑发达,可健脑益智,乒乓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既要考虑技术的发挥,又要考虑战术的运用,锻炼孩子的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
12、乒乓球是国球,会打的人多,锻炼起来容易找到对手和场地,可以让你认识结交到朋友。
13、学好乒乓球后,学生们在学校可成为校队,到了大学甚至工作后,这一良好的爱好将伴你一生自信的成长。
乒羽中心运动队探营记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拼搏点亮人生
高温天气笼罩,但省体育局乒羽中心的运动员们仍然坚守运动场,以练代赛,用汗水与梦想做伴,苦练体能和专项技术。
河北女乒:加速加码训练,锻造更多“当家”小将
6月26日,记者来到乒乓球训练馆,这里比室外更加“热火朝天”,“乒乒乓乓”的击球声此起彼伏。“一年四季,我们一直都在训练,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夏训冬训,都是照常训练。”乒羽中心乒乓球队主教练杨广弟告诉记者。
河北女乒运动员在训练中。张月霞 摄
杨广弟介绍说,目前全队集训和正式队员有近40人。队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不满10岁。“这是因为完善的梯队建设,需要有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队中根据队员年龄分大组和小组,两个组的队员根据成绩再分成两个组,四个小组根据年龄段去备战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比赛,通过比赛检验日常训练成果。孙颖莎、何卓佳等队中的国家队队员则参加全国锦标赛这样高水平成人赛事。
在上个月举行的2023年乒乓球全国少年锦标赛中, 一组的运动员刘明鹤、姚睿轩、郭斯予等参赛, 八争四的既定目标,还闯进冠亚军决赛,在决赛中击败了山东鲁能队,夺得了女子团体的冠军 ;在这个月中旬举行的2023年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北方赛区)的比赛中,小组运动员丁一洋、田子一、郑思彤等参赛, 一举夺得了女子团体亚军,单打第三的好成绩 。总结这两次比赛,杨广弟说,主要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了训练水平,尤其是打进前八以后,心理上完全放开了,发扬了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一场比一场放得开,最后取得了好成绩。
成绩的取得来自平时的训练,也来自榜样的力量。孙颖莎是杨广弟带的第一批运动员,那时候的“小豆丁”孙颖莎的榜样是张怡宁,她的目标是“要像张怡宁姐姐一样,长大了当世界冠军”。如今的孙颖莎,已经是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冠军,而她也已经成为了河北女乒的榜样。队员郭斯予说,她和孙颖莎一样来自石家庄铁路二小,“我10岁进入省队,从小就看莎姐的照片,把她当作榜样。”正是因为榜样的力量,在参加全国少年赛的时候,打3号的郭斯予在与鲁能队争夺冠亚军的比赛中,在队伍大比分1比1的胶着时刻,咬牙“顶”下来,拿下重要1分,给后面的队友增强了信心,使队伍最终战胜对手,取得本次比赛的冠军。
杨广弟说,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根据不同组的运动员,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根据运动员要参加的比赛、未来的发展、要承担的比赛任务等等,从技术到心理方面都要加强训练。“训练中我们认真做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深入开展‘胸怀祖国、刻苦训练、遵纪守法、争做楷模’主题实践活动,要让运动员能够承受吃苦、承受压力。训练怎么难受就让她们练什么,缺力量去练力量,怕晒黑田径场去跑步,缺哪儿补哪儿。这样才能训练出运动员的吃苦精神,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才能顶下来。”
羽毛球队:全力以赴抓好训练,打好每一场比赛
在乒羽中心的羽毛球训练场馆里,羽毛球队的训练同样在紧张地进行中,队员们飞奔于网前、后场,不断腾空、扣杀、落地。
河北羽毛球队运动员在训练中。张月霞 摄
据羽毛球队主教练李恩普介绍,羽毛球队于2015年重建,目前男女运动员共37人。队伍按年龄分成两个组,一组是2004年至2007年以后出生的运动员,参加成年赛事,二组为2010年至2012年的运动员。目前,队伍是在一种边赛边练的状态中,从4月份到现在,一组参加了3项全国赛事,在全国羽毛球U15-17北方赛区比赛中,男队队员表现不错,获得了单打第二名,男双第三名和男团第六名的成绩,在两项成年比赛中,获得了全国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的男团第19名,全国羽毛球挑战赛的男双第五名。二组参加了全国U系列羽毛球比赛U12-14(北方赛区)比赛,康煊炜/钱佳兴获13岁年龄组男双亚军,多名队员进入前八名,获得了10月份举行的总决赛资格。“通过参加比赛,我们发现了队员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对场上解决困难的手段不足,像有经验的运动员,在丢了一局或几分以后会有应对的手段,我们的队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一时之间改变不过来。 年轻运动员进攻的手段不够丰富,不知道自己是通过什么去得分,在场上一直占据主动,但又始终不得分,欠缺关键得分的手段。 由守转攻的能力欠缺,一直被人压着打,调整不过来。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回来以后,队伍进行了总结,制定解决方案,并加强训练。目前,一组正在备战7月上旬的全国羽毛球冠军赛,队伍将全项参赛,二组则在备战U系列总决赛阶段的比赛。至于队伍的长期目标,李恩普表示,一组是2025年全运会,二组是2029年全运会,“我们羽毛球队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也扎实走好每一步,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全力以赴抓好日常的训练,打好每一场比赛。”
特别提示:进入公众号消息栏,回复“
相关资讯
轮滑等体育运动吃苦对孩子带来的一生影响
如果今天孩子,没有吃苦的精神准备,缺乏吃苦的能力,将来会真正体到“苦”的滋味,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呵护,实际上就好比在无意中制造陷阱,最终会让孩子跌进去。带孩子学轮滑,感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