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新干县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 2025-09-01 16:42:23

阅读人数: 265

本文主题: 体育高质量发展

以五育并举为育人导向,坚持“内涵发展从优,硬件建设从实”的原则,

(一)聚焦以赛促练,夯实体教融合主阵地。

项目布局、运动员选材和基础训练工 作,以备战“市少儿系列赛”为重点,利用 ,建立县城中小学田径项目训练点, 每年举行“苗子”选拔集中训练, 输送到省市级体校及省优秀训练队的优秀运动员近50余名,各项竞技体育硕果累累:新干中学获市运会第一名,武术散打获团体总分第一,新干三中获得市青少年篮球比赛亚军,全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取得3金3银好成绩,三湖镇中心小学获得吉安市跳绳锦标赛中团体第三名。 新干三中、实验小学、思源实验学 新干四中和金川小学被评为省级体育传统学校。 在8月26日的省第七届全民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中,我县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市局交给我们首战夺金的目标 近三年来,加大资金投入,为全县30余所学校更新篮球架、乒乓球桌、跳高垫、运动场地等专用体育器材设施。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以体育人”实效。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00余人,常态化组织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育师资力量。截至目前,培训体育教师600余人次。 对于在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我县充分给予特长生考试优待政策,确保优秀运动员不流失。 每年教师节表彰的优秀教师评选,划定10个指标给在青少年竞技赛事中成绩优秀的教师,激励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使干得好的体育教师有荣誉感。。

按照“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思路, 引导学生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办学品位,形成“规范+特色”的教育发展机制,实现 打造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校园排舞品牌, 全方位推进排舞进校园活动,阳光大课间成了孩子们放飞自我的大舞台。继成功举办2023年江西省大中小幼排舞比赛后,2024年我县又积极承办江西省“树人杯”教职工排舞比赛、2024年大学生排舞比赛系列活动 赛事共吸引了2000余名教师参加。 出台了《新干县体育教师绩效量化考评办法》,确保课时和教学质量,量化体育教师绩效,让体育老师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开齐开足体育课:小学每周5课时,初中每周3课时;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阳光排舞大课间活动,每天下午的延时课也明确要求至少保证一节活动课程。 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对学校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与校长职级评定挂钩。 制定了2024年新干县“6+6+N”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促进学校多元化发展,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体育社团,开设了排舞、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轮滑等兴趣小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辅导,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 积极创新举措,疏堵结合,全面启动“水花行动”免费游泳技能培训。我县启用2家证照齐全的游泳馆和三湖小学、界埠小学点户外支架游泳池,截至目前我县已圆满完成四年级学生游泳培训,共3100名学生参加并取得结业合格证。为快速提升学生的游泳技能,我县举行了U系列游泳锦标赛,通过赛事增强了学生的能力,在刚刚结束的全市青少年游泳比赛中,我县获得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 四是规范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51319名学生体测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相结合的体育健康教学机制,把体质健康监测纳入期末测评综合考量。

三、聚焦以赛促兴,激发社会面“大健身”“大健康”热潮。

村BA、农民运动会、广播体操、登高、健步走、10公里竞走、社区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多达60余次,参与 人数达4万多,通过各类协会的力量打造 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 “江教传媒杯”江西省中小学足球系列赛、第一届“树人杯”江西省教职工排舞比赛 2024年江西省大学生排舞比赛、 江西省乒乓球邀请赛、万人健步走等活动,带动我县高速发展,把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因地制宜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 加大对县体育协会的扶持力度,搭建强身健体平台,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健身。 共享创新探索,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进一步释放现有资源活力,为群众健身健康创造良好条件。借助良好的场地设施,互相进步、成长。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群众健身热情不断高涨,参与锻炼的人越来越多。我县着力解决健身场地短缺、体育设施不足等问题,不断优化体育文化资源,借助短视频等传播形式,打造网红群众体育赛事,如我县举办的“金花节”“青铜文化节”“箱包节”等,吸引数万人参与活动。 以节聚势,以庆为媒,开展重大活动吸引游客、提升人气。

新干县人民政府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促进和扩大体育消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到2027年,全民健身体系更加完善,品牌赛事更富特色、户外运动产品和健身休闲服务更加丰富,体育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0%。

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举办一批全国性高水平赛事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打造赛事之城和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建立健全体育赛事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样化运营模式,鼓励市场化办赛,对由市场出资举办的品牌赛事可按照贡献度、关注度、专业度等因素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鼓励创办自主IP体育赛事,构建“山水陆空”体育赛事体系,丰富群众身边赛事活动,形成“一市多品、一县一品”赛事格局,对规模大、效益好、影响力强的赛事,可给予每年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奖励。完善多部门一站式赛事活动服务机制或专项例会制度,为赛事活动提供场地、环保、交通、医疗等便利服务。

(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重点推进“一场两馆”建设,到2025年县(市、区)“一场两馆”覆盖率达到70%。加快推进体育健身设施进公园、进绿地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和“环丽步道网”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运营,鼓励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到2027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2平方米。

(二)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普及程度高的运动项目,广泛开展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技能培训和等级评定,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实施《丽水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山地越野、水上、汽摩和航空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推广“丽水山路”区域运动品牌,支持鼓励建设一批水上运动基地、汽车自驾营地、户外露营基地等户外运动基地和富有特色的运动休闲基地,根据建成后综合效益可给予适当奖励。

(三)培育产业市场主体。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体育企业的工作体系和评审体系,加强优质体育企业梯度培育,认定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和骨干企业。引导产业集聚,加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导体育企业纳统上规,推动体育产业高水平发展。

(一)推进体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徒步、骑行、登山、水上桨板等体育旅游产品,助力高等级景区创建。推进水域开放,培育水上运动休闲旅游产业。鼓励结合传统节庆活动、法定节假日举办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一批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办好运动休闲旅游相融合的品牌活动。

(二)推动体卫融合发展。推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设立国民体质检测站点,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和健康管理服务。推动“体卫融合”健康关口前移,探索全民健身战略新模式,打造全国“体卫融合”工作样板。

(三)加快体教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体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规范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发展,开展体育公益课,助力青少年运动技能培养。完善教育与体育部门联合办赛竞赛体系,推动田径、足球、篮球、羽毛球、轮滑、水上、围棋、国跳等重点运动项目发展。开展青少年体育研学活动,认定一批体育类中小学教育研学实践基地。

(一)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规划建设体育设施与场馆。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审查审批涉及健身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征求同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意见。

(二)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设计方案并进行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老城区及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标准的,要通过城市有机更新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

(三)鼓励各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发展体育产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体育设施,实行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

(四)鼓励本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体育服务相关专业。加大体育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体育产业人才、成绩突出的教练员、运动员,鼓励高层次体育人才来丽创业和工作。鼓励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从事体育产业工作。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体育委员培育,鼓励街道(乡镇)、社区(村)等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

(五)对全市体育产业贡献最大、进步最快的县(市、区)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奖励。县(市、区)级政府对获评省级、国家体育产业类荣誉称号的企业(单位)给予支持。

(一)本政策奖励均为全市范围。

(二)本政策涉及奖补的实施细则另行公布。

(三)本政策涉及资金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级分担。

(四)本《实施意见》自2024年2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本政策施行前已按相关程序确定开展和支持项目,按原政策兑现。尚未确定开展和支持的项目,按本政策执行。本政策发布后,其他我市已发布的各相关产业政策与本政策不一致的,以本政策为准。本政策施行过程中如遇法律法规和上级重大政策变化的,本政策同时作相应调整。

浙江温州提速打造“体育三城”龙舟和足球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5月30日,浙江温州举办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会议透露,温州计划于2024年通过举办百项大赛、构建“10分钟健身圈”、建设顶级龙舟基地等,全面提速打造运动之城、赛事强城、世界龙舟名城,按下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

2024年以来,温州持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63项省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总进度超50%,亚运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群众21万余人次。同时,以大型特色赛事和职业联赛为牵引,已先后举办和承办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ITF国际网球大师赛等20项重大赛事,直接带动消费近6000万元。

“随着温州市‘强城行动’的深入实施,温州也全面开启以体育力量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温州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聚焦以赛营城,温州将大力发展赛事经济,重点招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冰雪运动、运动康复等优质体育项目,同时积极引进职业体育赛事,鼓励社会力量引进或自主举办品牌体育赛事,逐步推动赛事产业上下游集群化发展。

为高水平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也为全民打造活力迸发的百姓运动之城,2024年温州的目标是力争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5%,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4.5%。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1000场以上,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培育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群众喜爱、参与度高的温州“村”字号自主赛事品牌,打造群众身边的百姓体育大赛场。

值得关注的是,温州正将龙舟和足球作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了解,划龙舟是温州的传统体育活动,2024年是温州民间划龙舟活动开放第一年,《温州市促进民间划龙舟活动有序开展管理办法》于4月15日出台,为其平安文明有序开展保驾护航。正值端午节前夕,温州市1315艘龙舟上演千帆竞渡,约5.5万名划手带动近50万群众参与,助力打响“看龙舟 到温州”城市品牌。按照部署,温州将组建温州龙舟运动专业队,培育温州特色精品龙舟赛事,建设国际一流的龙舟赛事中心,进一步推动国际龙舟联合会在温州设立办事机构、亚洲龙舟联合会总部落户温州。

会议透露,温州还将全面争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构建全市竞赛体系,将举办温州首届“强城杯”全民足球系列赛,引进举办全国青少年U19联赛、香港明星足球队温州友谊赛等足球赛事,落地“足球寻根夏令营”等项目。同时注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市、县青训中心建设等。(黄佳佳/文 王赛珍/图)

标签: 龙舟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