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俄乌战争的进程已被格拉西莫夫拿捏
瓦列里·格拉西莫夫,1955年9月8日出生在俄罗斯的喀山市,来自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年轻时,他便对军事产生了浓厚兴趣,1973年进入了喀山的苏沃洛夫军事学校,算是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那时的他,怀着对当兵的梦想,踏上了为国家效力的道路。
1977年,格拉西莫夫从喀山高级坦克指挥学校毕业,步入了军队的行列。之后,他继续深造,于1984年进入了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完成学业后于1987年被派往远东军区服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考入了俄罗斯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997年顺利毕业后,被任命为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副司令,逐步步入高层指挥岗位。
格拉西莫夫的军旅履历堪称辉煌,经历了不少的实战考验。2000年,他被任命为第58联合兵种集团军司令,直接参与了车臣战争,那是一场生死攸关的硬仗。2003年,他调任远东军区参谋长,2005年进入总参谋部,担任作战训练总局局长。之后,他辗转在北高加索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等多个军事区域任职,逐步攀升至更高的位置。2010年,他晋升为总参谋部副参谋长,2012年4月成为中央军区司令,同年11月,由普京亲自点名,格拉西莫夫被任命为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
成为总参谋长后,格拉西莫夫开始着手推动俄罗斯军队的现代化改革。他大力进行军事训练、武器装备更新,还亲自参与了叙利亚内战,帮助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站稳了脚跟。到了2023年1月,他被任命为“特别军事行动”的总指挥,正式接管了俄乌战争的军事指挥权,开始全盘掌控这场已经持续多年的冲突。
想要理解俄乌战争的复杂性,必须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乌克兰爆发了重大政治变动,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俄罗斯在这个关键时刻采取了强硬措施,迅速吞并了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地区的分离主义武装与乌克兰政府作战。从那时起,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彻底决裂,边境地区的冲突不断升级。
到2021年底,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了数十万兵力,显然准备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2022年2月24日,普京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宣布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声称是为了“保护顿巴斯地区的俄语人口”,并要将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当天,俄罗斯军队从北部、东部和南部三路进攻,战争正式爆发。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并非简单的区域争端。首先,俄罗斯长期以来对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感到不安,认为乌克兰倾向于加入北约会威胁到俄罗斯的安全。普京曾多次要求北约停止东扩,并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但北约并未接受这些要求,导致双方的谈判破裂。其次,顿巴斯地区的局势也是战争爆发的关键因素。俄罗斯声称要保护当地的俄语居民,而乌克兰则指责俄罗斯在挑起事端,双方互相指责,矛盾不断加剧。
当格拉西莫夫接管指挥后,俄罗斯的军事战略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最初的闪电战不同,他采取了一种更加稳重的方式,采用了“精确打击,渐进压迫”的策略。他没有急于通过大规模进攻迅速摧毁乌克兰,而是通过逐步逼近、慢慢消耗对方的力量,逐步达到目的。
俄军开始有选择地打击乌克兰的关键军事设施,重点攻击指挥中心、弹药库、机场以及后勤供应线。战争刚开始时,俄军就用导弹摧毁了乌克兰多个空军基地,使得乌克兰空军几乎无法正常起飞。格拉西莫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乌克兰东部地区,通过逐步占领巴赫穆特、马林卡、阿夫迪夫卡等城市,压缩乌军的活动空间,并以人海战术和火力优势一点点蚕食敌方防线。
此外,俄罗斯军队还不断使用轰炸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对乌克兰后方进行打击,造成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严重破坏。到2023年冬季,许多乌克兰城市的电厂和水厂被摧毁,乌克兰后方的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格拉西莫夫的战略重点是稳住战线,确保已占领的领土不丢失。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不仅减少了伤亡,还节省了资源,同时不给乌克兰军队反扑的机会。他的战略目标是通过低强度冲突,逐渐消耗乌克兰的兵力和物资,迫使乌克兰难以抵挡。虽然乌军多次进行反攻,但因缺乏足够的装备和兵员,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
尽管这种战术看似进展缓慢,但实际上非常有效,尤其是当敌人被渐渐压垮时,乌克兰的反抗力逐渐衰退。这种“渐进式压迫”的方式,就像用小刀一点点剔除敌人的骨头,乌克兰的局势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这一策略也带来了俄罗斯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在经济和国际制裁的影响下,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也在逐渐恶化。
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国际社会的目光越来越集中在这一冲突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并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美国和欧洲联盟冻结了俄罗斯数百亿美元的资产,切断了能源贸易,致使俄罗斯经济承受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乌克兰也获得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大量武器援助,支持其与俄罗斯的对抗。
乌克兰方面,尽管起初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守住了基辅,并在顿巴斯地区采取游击战术消耗俄罗斯兵力,但随着战争的持续,乌克兰的装备逐渐老化,兵员不足,后勤支持困难,反攻也未能获得预期成果。泽连斯基总统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援助,但乌克兰的局势依然艰难。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经济因为制裁遭受重创,通胀失控,国际贸易和外交关系逐渐缩水。军事损失也十分严重,尽管官方数据未详细披露,但伤亡人数可能远高于公开数字。而乌克兰的损失则更加沉重,城市被摧毁,民众流离失所,国家安全形势堪忧。
全球经济也受到这场战争的波及,能源和粮食价格飙升,市场动荡不安。北约与俄罗斯的对峙使得全球地缘政治更加复杂,战局的最终走向依然扑朔迷离。双方都在计算自己的承受力,战争是否能够持续下去,谁也无法预测。
未来,俄罗斯可能仍然依赖格拉西莫夫的“慢刀子”战术,通过稳固占领的东部领土,并寻求与乌克兰谈判的机会。而乌克兰则会继续寻求国际支持,尝试扭转局势,但要实现翻盘并不容易。战争的拖延让两国都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能否坚持下去,已经成为双方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原创学生上战场,战场即考场!俄军事学院把毕业考试搬到前线
很难想象,现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还会有学生上战场这样的情况发生。
俄罗斯这个国家对于军人的崇尚程度是非常高的,这个国家对于军事教育体系也是高度的重视,因为俄罗斯深深的知道军校学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俄罗斯国防整体实力的提升!
近期根据凤凰卫视的消息,我们可以得知,俄罗斯总参谋军事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等一批俄罗斯比较著名的军事学院,专门在7月12号这一天将本校学员的毕业考试专门搬到了位于顿巴斯的前线战场举行!
在实际的战争环境中,这些俄罗斯军事学院的学员们需要在战场上完成自己毕业论文的答辩,并且要结合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以及战争进行的整体态势,针对目前俄罗斯所发起的这场军事行动,发表自己的战略战术方面的观点,并且确立一些新的课题!笔者注意到,关于俄罗斯空降兵在未来的作战方式中,到底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在战场被加以利用,这种课题引起了俄罗斯军事学界的高度关注,而这个观点正是俄罗斯军事学院的学员提出来的,可以说极其符合当下实际的战争情况!
除了相关的理论和观点考核之外,俄罗斯军事学院的学生们还将有一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在战场上直接投入实践!比如在学院学习的是排雷专业的学生,当他们身处实际的作战环境中之时,学校就会要求他们参加实地的排雷作业(应该是在确保一定安全程度的前提之下),一边实践一边进行对学生的作业指标考核!
可以说,俄罗斯军事学院的这个做法是极其高明的,同时也值得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去认真的学习!因为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提到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军事院校的高等毕业生未来进入军队之后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这部分人的整体专业素养和实际作战能力将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军队,国防真正实力的提升!
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一种充实,现在俄罗斯充分利用本国正在经历战争的实际情况,果断的把学生的毕业考试直接搬到前线的战场上,对于学生们来说,身处战火纷飞的一线战场,肯定比自己在教室里,在学校里学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现代战争的理解将会加深很多!而这对于未来这些学生走入军队,包括担任前线指挥甚至战略决策职务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的。
虽然一直到现在为止,由俄罗斯发起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最终的结果到底是怎样,谁还说不好,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俄罗斯军队通过这场战争必定总结出了很多的实战经验!虽然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让自己的军队天天身处实战的环境里,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战的磨练,打磨出来的军队,确实不是单纯的依靠和平时期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打造出来的!
探秘!俄罗斯少女军校(组图)
莫斯科第九预官寄宿幼校,仅招收女子学生,提供五年级到十一年级的学科教育,也就是十一岁入学,十七岁毕业(授阶士官),之後再衔接正科的各级军事大学(如莫斯科陆军大学,祖科夫斯基空军官校……),入学者大部份为无父母的孤儿少女,也接受成绩优秀者的申请。学费由俄罗斯全额负担,寄宿型的女子幼年预校。
入学式,背景是莫斯科战争博物馆 。
莫斯科第九预官寄宿幼校,仅招收女子学生,提供五年级到十一年级的学科教育,也就是十一岁入学,十七岁毕业(授阶士官),之後再衔接正科的各级军事大学(如莫斯科陆军大学,祖科夫斯基空军官校……),入学者大部份为无父母的孤儿少女,也接受成绩优秀者的申请。学费由俄罗斯全额负担,寄宿型的女子幼年预校。
入学式,背景是莫斯科战争博物馆 。
莫斯科第九预官寄宿幼校,仅招收女子学生,提供五年级到十一年级的学科教育,也就是十一岁入学,十七岁毕业(授阶士官),之後再衔接正科的各级军事大学(如莫斯科陆军大学,祖科夫斯基空军官校……),入学者大部份为无父母的孤儿少女,也接受成绩优秀者的申请。学费由俄罗斯全额负担,寄宿型的女子幼年预校。
入学式,背景是莫斯科战争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