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厚重的历史书了!!
尽管这本书的非常厚重,但一旦翻开,就会停不下来,内容太好看太吸引人。倘若你同我一样,阅读《史记》等历史典籍时易感困倦,却又对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既渴望深入探索,又担心晦涩难懂,希望寻得一本既专业又轻松易读的佳作,那么,《汉瓦》一书无疑是个绝佳的选择。.秦汉交替之际,汉朝的崛起与繁荣,这段历史孕育了众多对后世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与事件。无论后世哪个朝代,乃至当今时代,我们都能感受到当时的文化烙印,因此,学习这一阶段的历史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一时期的故事,无论是否博览群书,几乎都能略知一二。然而,多数人并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学习。而这本厚达八百多页的《汉瓦》,以其清晰的时间线与丰富的故事节点,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极为全面的历史画卷。.刘邦的身世之谜,诸如“小妾之子”、“布衣天下”等词汇的由来,他如何从一位“无赖”成长为众人拥戴的领袖,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与转变?.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江山争夺,其间的转折点又是什么呢?“西楚霸王”项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又是为何最终走向失败?韩信为何舍弃项羽,转而投奔刘邦?秦朝二世而亡,而汉朝却能绵延数百年,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布局与力量?.“楚汉”相争的关键时期,影响最终结局的,不仅仅是刘邦与项羽两人的选择,更是众多势力的较量与博弈。这一时期的故事脉络与真相究竟如何,正是本书所要揭示的内容。.此外,这本书还融入了作者诸多独到的见解,使读者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历史背后的种种推测与猜想。书中大量引用史料,将纷繁复杂的资料整合成清晰的历史脉络,极大地帮助读者“看透”历史。

历史通俗读物的天花板,精神的饕餮盛宴
《资治通鉴熊逸版》出到第4辑了,前面3辑都说不错。第4辑的副标题是汉家隆盛,写的是从汉纪七至汉纪十五年间的历史.汉代是大一统迎来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书中通过以200多个问题为关键点,将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给现代读者,通过问题抽丝剥茧形式还原真实的历史,力求读者能更加容易理解这部史学巨著。.在这一辑中,我们看到了1000多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包括熟悉的汉武帝、霍去病、卫青和张骞等。通过这些问题,我们不仅了解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还见证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壮举,以及汉武帝如何开疆拓土,董仲舒如何论述天人感应等历史事件.比如说汉武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几位君王。我一直对汉武帝很感兴趣,但在印象中仅仅是认为他是一位明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个时期的霍去病、卫青还有张骞出使西域等.但这次通过阅读这本书,深入了解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情况,算是对大汉王朝有一个更加立体化的认识。汉武帝作为一位杰出的皇帝,文韬武略,平定西域,开疆拓土以及加强集权,但同时,书中也提到汉武帝个人的一面,人无完人,比如任人唯亲这一点,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感觉更像是一个人而不是人们想象中高不可攀神话后的样子有人说过,历史给予我们蕞大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来没有从历史中的到教训。因此,当我们在读这本书时,作者也一直在强调,不要仅从书中获得历史知识,更应该从中总结出规律,进而运用规律,甚至摆脱历史规律.书中涉及面非常广,比如汉朝的地理大发现,如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等,展现了汉朝的开放和进取精神,以及当时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这本书,引发了我的2点思考,一是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要多维度多维度的思考,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或者两个要素引起的,它可能是一些列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交叉影响导致,通过读历史书,我们要静下心来对文化、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维度的思考和剖析。还有一点就是历史说穿了就是人性,要把握历史人与现实人的联.系,很多事情和人结果在历史上早就发生了,不能割裂,从中真的感悟良多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精美,硬质函套包裹,以司马光手稿为背景,小开本多册设计便于通勤时阅读。此外,还附赠了《河西走廊上的古人生活》图册和丝绸之路小红包,内含葡萄、石榴、胡萝卜种子,让人联想到张骞出塞的故事,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
把大汉王朝读四遍
大汉王朝悠悠400年历史,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归其原因,除了历任帝王的历史功绩,还在于各路人马百花齐放,在各自的领域演绎出精彩纷呈的人生。这本《大汉400年》,从帝王、后宫、文臣和武将四个层面,将大汉朝那些豪杰和巾帼们逐一呈现,带领读者从不同的视角感受大汉朝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明君也是暴君?众所周知,刘彻的帝王路走得并不平坦。太皇太后窦氏的打压,让登基初期的刘彻处处受制,待到其过世才大权在握。首创太学,招揽贤才,整修水利,关心民生,汉武帝一生功业不断。而军事、财政、外交等各项改革举措,也充分彰显了他的才能。可就是这样一位功德显著的帝王,如何被冠以暴君之谓呢?汉朝与匈奴连年开战,战事惨烈,匈奴几十万骑兵部队在汉朝边境纵横驰骋,焚毁杀掠,民不聊生。而刘彻在内政上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全国性的“严打”,打击那些家产丰厚且横行不法的地方豪强势力,方法极为酷烈。而他的另一大败笔,便是笃信仙术,寻求长生不老。经常被那些江湖术士忽悠,劳民伤财。到了晚年,更是缔造了“巫蛊之祸”,致使太子和皇后蒙冤自尽。为何说“娶妻当如阴丽华”?没有萧何与张良,就没有大汉?皇甫嵩何以被称为东汉蕞后的忠良?在这本书中,你想了解的大汉人物的故事应有尽有,也十分好看。评价历史人物,本应一分为二,功绩和败笔都该一视同仁,才是公正和客观。本书作者给出了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