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历史系
历史学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1911年建校初期就开设有中国史、西洋史等课程,1926年正式成立历史系,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陆懋德、蒋廷黻、刘崇鋐、雷海宗、张荫麟、吴晗、邵循正、王信忠、孙毓棠、周一良、丁则良、王永兴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并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史学人才。
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自左至右)前排:李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后排:章昭煌、陆维钊、梁廷灿
1952年院系调整,历史系并入北京大学等校,其后三十多年,历史系在清华不复存在,但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并没有中断。同时中国科技史、建筑史等学科在清华得到大力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1985年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1993年,清华历史系恢复建制。200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史学科也成为清华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历史系与思想文化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的历史系,对原有力量进行了整合。
由于清华文科的特殊经历,清华历史学科具有以下优势与特色:一是起点高。清华历史学科的重建很大程度上依靠引进人才,而清华有条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人才,因此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史学队伍。如以李学勤为带头人的出土简帛研究、以彭林为带头人的古代礼乐文明研究、以王晓毅为带头人的魏晋玄学研究、以葛兆光为带头人的宗教思想史研究、以张国刚为带头人的隋唐史研究、以秦晖为带头人的农民史研究、以李伯重为带头人的明清经济史研究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国际化。清华史学工作者与国外学界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多位教授有在美、英、法、德、日、澳、韩等国及港台著名大学工作的经历,并有多种学术专著在国外和港台刊出。多位中青年教师拥有国外博士学位或长期留学的经历。三是多学科交融。在继承发扬老清华“史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清华史学进而形成了“史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新特点。目前,清华历史学科依托清华大学良好的学术环境,形成了以历史系为中心,多学科密切合作,名家汇集,梯队合理,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学术创新生长点多,图书资料积累量大,国际化的学术格局。

震惊!北大著名学者叶纯芳不幸离世,学术界损失惨重!
2025年3月11日,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历史学”发布了一则令人心痛的讣告:知名的文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叶纯芳女士于3月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日本东京去世,享年仅56岁。叶纯芳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人物,她的逝世不仅是家庭的损失,也是整个学术界的巨大遗憾。
叶纯芳老师生于1969年11月,来自台湾台北市,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古代经学及文献学的研究。她本科、硕士与博士均就读于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并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博士后研究阶段,叶老师在台湾多所学术机构从事相关研究,为她后来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她加入北大,成为《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随后于2011年正式加入历史学系,任教至今。
学术生涯中,叶纯芳老师对经学史、文献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多部专著和佳作,包括《孙诒让〈周礼〉学研究》、《中国经学史大纲》等,成为当代学术界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她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曾开设《中国经学史》、《清代礼学文献校读》等多门课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许多学生在她的指导下脱颖而出,成为传承经学精神的新一代学者。
叶老师不仅在学术上成就斐然,她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也深深影响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她谦逊包容,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的学术追求。她常说,学术的意义在于传承与创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了文史研究的未来而努力。
她的离去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她研究的无尽怀念,还有对未来学术追求的启迪。叶纯芳老师的学术成果,必将激励更多学者追随她的足迹,探索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她的智慧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学术的史册中,成为后世学子心中的一盏明灯。我们将永远怀念叶纯芳老师,她的奉献与成就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叶老师千古!
文学界为何力捧贾浅浅作品?有哪些大佬在捧她?著名学者一针见血
“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这样的低俗诗句竟然出自当代作家、诗人、文学院副教授之手。
更荒唐的是,这位教授还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名单。
对此,网友纷纷感叹,中国文学界怎么就沦落到如此地步?
8月17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一份最新人员名单引发了全网热议,其中倍受争议的贾平凹之女,贾浅浅也在其中。
要知道,贾浅浅因为低俗诗句被人们熟识,其笔下最为出名的除了“屎尿事”,还有各种各样的荤段子诗。
对此,不少网友认为,贾浅浅的诗句简直就是以一人之力把中国新诗拉到了谷底。
也有网友调侃,这玩意儿也叫诗的话,那我也能当诗人。
可尽管网友们如何质疑,贾浅浅在文学圈的地位丝毫未动摇。
当我们搜索其名字后可以发现,贾浅浅不仅是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鲁迅文学院的高研班学员,还是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中国作协副主席。
更离谱的是,贾浅浅的诗句竟然深受文学界大佬们的喜爱。
你敢相信吗?如此低俗的诗句竟然在文学界广受好评。
随着贾浅浅被选入中国作家协会后,网友们的质疑声便此起彼伏。
可与网上普通读者们铺天盖地批判不同的是,一些机构、组织、一些中国诗坛、文艺界的名家大佬却纷纷赞美支持贾浅浅的诗歌,使得这场争议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宏大场景。
对于这样的诗句,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称,他女儿的诗令他惊讶、自愧不如,心生赞叹。
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贾浅浅的诗能让他得到许多禅意。
诗歌评论家欧阳江河认为,贾浅浅的诗歌泛着灵性与自然。
就连中国作家协会某杂志社的副主任都认为,所有对贾浅浅的批评都不过是以偏概全。
当然,以上这些赞美还不算什么,“梨花体代表作家”赵丽华甚至以嘲讽大众的审美,来支持贾浅浅,还称国内大众的审美比西方差了100年。
不过在此过程,也有一些较为清醒的网友以及学者站出来批判贾浅浅的诗句:
“名门之后,却老是走下三路,是何道理?”
近日,随着贾浅浅因低俗诗句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名单的事情发生后,网友们的质疑声便是此起彼伏。
对此,网友们无法理解当今文坛为何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也有一些比较清醒的网友认为,贾浅浅是靠父亲的关系才进的中国作家协会。
要知道,贾平凹是当代著名作家,曾是陕西作家协会主席,现在的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
可以说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水平毋庸置疑,但他的人品却多次遭到质疑。
随着事情的持续发酵,更有网友曝出贾浅浅高考分数低至250分。
如果事实真当如此,那么贾浅浅又是如何顺利从双一流大学西北大学毕业,并担任了西北大学的副教授呢?
对此,著名学者唐晓玲就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称贾浅浅走红的背后,是各路文学名家和诗人积极为其诗歌撰写评论,虚溜拍马。
关于这点,鲁迅先生的做法非常值得称道,正如他对儿子所说,如果没有什么才能,就不要去当空头文学家。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资讯
奥运性别检测争议不断,引起学术界大争论,著名学者发声:不具正当性
然而,与此相对的另一群专家本周一在同一期刊上发表论文,质疑这一提出的检测方案。专家们指出,强制性基因检测可能会对被检测个体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特别是在对运动员进行歧视性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