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为何力捧贾浅浅作品?有哪些大佬在捧她?著名学者一针见血
“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这样的低俗诗句竟然出自当代作家、诗人、文学院副教授之手。
更荒唐的是,这位教授还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名单。
对此,网友纷纷感叹,中国文学界怎么就沦落到如此地步?
8月17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一份最新人员名单引发了全网热议,其中倍受争议的贾平凹之女,贾浅浅也在其中。
要知道,贾浅浅因为低俗诗句被人们熟识,其笔下最为出名的除了“屎尿事”,还有各种各样的荤段子诗。
对此,不少网友认为,贾浅浅的诗句简直就是以一人之力把中国新诗拉到了谷底。
也有网友调侃,这玩意儿也叫诗的话,那我也能当诗人。
可尽管网友们如何质疑,贾浅浅在文学圈的地位丝毫未动摇。
当我们搜索其名字后可以发现,贾浅浅不仅是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鲁迅文学院的高研班学员,还是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中国作协副主席。
更离谱的是,贾浅浅的诗句竟然深受文学界大佬们的喜爱。
你敢相信吗?如此低俗的诗句竟然在文学界广受好评。
随着贾浅浅被选入中国作家协会后,网友们的质疑声便此起彼伏。
可与网上普通读者们铺天盖地批判不同的是,一些机构、组织、一些中国诗坛、文艺界的名家大佬却纷纷赞美支持贾浅浅的诗歌,使得这场争议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宏大场景。
对于这样的诗句,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称,他女儿的诗令他惊讶、自愧不如,心生赞叹。
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贾浅浅的诗能让他得到许多禅意。
诗歌评论家欧阳江河认为,贾浅浅的诗歌泛着灵性与自然。
就连中国作家协会某杂志社的副主任都认为,所有对贾浅浅的批评都不过是以偏概全。
当然,以上这些赞美还不算什么,“梨花体代表作家”赵丽华甚至以嘲讽大众的审美,来支持贾浅浅,还称国内大众的审美比西方差了100年。
不过在此过程,也有一些较为清醒的网友以及学者站出来批判贾浅浅的诗句:
“名门之后,却老是走下三路,是何道理?”
近日,随着贾浅浅因低俗诗句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名单的事情发生后,网友们的质疑声便是此起彼伏。
对此,网友们无法理解当今文坛为何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也有一些比较清醒的网友认为,贾浅浅是靠父亲的关系才进的中国作家协会。
要知道,贾平凹是当代著名作家,曾是陕西作家协会主席,现在的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
可以说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水平毋庸置疑,但他的人品却多次遭到质疑。
随着事情的持续发酵,更有网友曝出贾浅浅高考分数低至250分。
如果事实真当如此,那么贾浅浅又是如何顺利从双一流大学西北大学毕业,并担任了西北大学的副教授呢?
对此,著名学者唐晓玲就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称贾浅浅走红的背后,是各路文学名家和诗人积极为其诗歌撰写评论,虚溜拍马。
关于这点,鲁迅先生的做法非常值得称道,正如他对儿子所说,如果没有什么才能,就不要去当空头文学家。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著名学者王元化病逝学界“北钱南王”成为绝响
中国学界泰斗“北钱南王”成绝响
据新华社电 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原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元化,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5月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
自上世纪90年代痛失钱钟书,中国学界泰斗“北钱南王”,剩下王元化独倚一角,仍在进行思想的探索与反思。王元化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北钱南王”成绝响。
王元化是中国著名思想家。信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则,对当代中国诸多重大思想问题,均有论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据《文汇报》报道,5月9日晚10时40分,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在瑞金医院与肺癌斗争了许多个日夜后,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据作家、文学评论家李子云回忆:“就在一个多月前,当时我听说他在连续11次放疗后,已经不能进食。再后来,我又听说他的脑水肿很厉害,人非常痛苦,几乎说不出话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元化也没有停止思考。学者吴洪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在两天前,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前往医院看他,王元化先生看到汪教授来了,马上就问他‘你看中国经济今年怎么样啊?’汪丁丁大声回答他后不久,王先生就昏迷了。可以看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思考。”
对于王元化去世,各地学者对此均感到可惜。王元化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暨南大学博士蒋述卓回忆:“王先生说话很快,思维很快,但是写文章很慢,说明他的思维非常缜密,学风非常严谨。他一篇3000字的文章,要写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文稿反复修改。”
早年深受进步文学家特别是鲁迅的影响,王元化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文学生涯。1955年以后,王元化在长期困厄的境遇中,潜心书海,同妻子张可一起翻译了国外莎士比亚评论达50万言,编成《莎士比亚研究》出版。在上海作协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又致力于《文心雕龙》的研究,《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初稿就在此时写成。
中国文化界现当代真正称得上书香伉俪的,有三对夫妇:林语堂与廖翠凤,钱钟书与杨绛,王元化与张可。对于王元化去世,有网民表示:“好在那一头,有张可等着他。”
张可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世家望族,曾师从郑振铎、李健吾。在王元化的印象中,她是一位气质高雅、清纯如水的名门闺秀,1948年3月两人举行了婚礼。
1955年,王元化被隔离审查。张可被人以书打脸,逼迫冤枉丈夫,但她拒绝。由于长期孤独生活,王元化一度患了心因性精神病症,张可悉心照料着丈夫的饮食起居,她从不透露自己所蒙受的种种勒逼和羞辱。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元化没有工作,只拿生活费,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张可的工资。
1979年6月,张可突然中风病倒,在医院里,她一连七日昏迷不醒。王元化衣不解带,整整守护了她一个多月。后来,她的病情基本稳定下来了,人也渐渐恢复了神志,可由于大脑受损,竟完全丧失了阅读能力。王元化看着病中的妻子,一时情不自禁地像个小孩子那样嚎啕大哭。
王元化曾说:“和张可一同在莎士比亚的艺术世界里遨游的日子,是我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王元化,1920年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1983年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生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
《向着真实》《文学沉思录》《文心雕龙创作论》《清园夜读》《读莎士比亚》等。 (新快报)
震惊!北大著名学者叶纯芳不幸离世,学术界损失惨重!
2025年3月11日,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历史学”发布了一则令人心痛的讣告:知名的文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叶纯芳女士于3月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日本东京去世,享年仅56岁。叶纯芳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人物,她的逝世不仅是家庭的损失,也是整个学术界的巨大遗憾。
叶纯芳老师生于1969年11月,来自台湾台北市,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古代经学及文献学的研究。她本科、硕士与博士均就读于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并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博士后研究阶段,叶老师在台湾多所学术机构从事相关研究,为她后来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她加入北大,成为《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随后于2011年正式加入历史学系,任教至今。
学术生涯中,叶纯芳老师对经学史、文献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多部专著和佳作,包括《孙诒让〈周礼〉学研究》、《中国经学史大纲》等,成为当代学术界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她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曾开设《中国经学史》、《清代礼学文献校读》等多门课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许多学生在她的指导下脱颖而出,成为传承经学精神的新一代学者。
叶老师不仅在学术上成就斐然,她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也深深影响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她谦逊包容,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的学术追求。她常说,学术的意义在于传承与创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了文史研究的未来而努力。
她的离去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她研究的无尽怀念,还有对未来学术追求的启迪。叶纯芳老师的学术成果,必将激励更多学者追随她的足迹,探索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她的智慧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学术的史册中,成为后世学子心中的一盏明灯。我们将永远怀念叶纯芳老师,她的奉献与成就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叶老师千古!
相关资讯
国内外学界悼念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张意轩) 日前,来自国内外各学术团体的代表和近百名学者在上海隆重集会,悼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王德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1年7月30日21时在上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