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体讲的什么
1、《三体》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三体在线漫画下拉式漫画
> > 三体
2019-09-29 15:00:53
大量科学家无端死亡,揭开地球科学界的异常扰动。纳米科学家汪淼进入神秘的网络游戏《三体》,开始逐步逼近这个世界的真相。汪淼参加一次玩家聚会时,接触到了一个秘密组织(ETO)。地球防卫组织中国区作战中心破格提用停职警察史强来调查事件,两个人在互不认同中,开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的巨变……
榜单实时更新,周一0:00开启,周日23:59截止
每一张月票都将转化为作者大大前进的动力
中国科幻小说新高度《三体》中国大学生在线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高级工程师, 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2017年6月25日,凭借《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7月4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日文版正式开售。在日本亚马逊上,日文版《三体》位列文艺作品榜单第一,并有消息透露日本版《三体》已经决定三次印刷。中国的文化力量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文化输出再也不是单方面进行的活动。
2015年,刘慈欣凭借其《三体》系列第一部英文版获得第七十三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获得这一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殊荣。这也让国内刮起了一阵《三体》热潮。其实科幻题材的电影和小说,在国内并不是特别的受重视,喜欢的也只是一部分人群。在2014年以前,《三体》只是一本在少数科幻迷之间传播的小众科幻小说。这个由刘慈欣创造的恢宏世界,并不迎合普罗大众的阅读兴趣。但因为有国际奖项的肯定,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这本科幻巨著。如今《三体》被翻译成了很多外文版本,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甚至比国内还高。特别是在美国,《三体》的好评率非常高,不仅普通的民众喜欢《三体》,就连大家熟知的很多名人也是《三体》的粉丝。好莱坞也曾想买下《三体》的版权,至于电影最后将如何呈现在观众眼前,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三体》是一本你会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它就像是一部宇宙版的《红楼梦》,科幻版的《百年孤独》,物理学版的《基督山伯爵》。因为它包罗万象,内容极其详实,一直写到宇宙的尽头。《三体》既可以当做一部严谨的、供人仔细推敲研读的硬科幻小说,又可以当作一部能够供人消遣的文学性小说。它有天然的强大魅力,在篇幅安排和人物描写等方面也相当到位,把人物、文明、宇宙刻画得非常完美,阅读者会有一种“与书同喜,与书同悲”的感觉。
《三体》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一个关于道德的故事。书中对于人性的探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诸如人类远航的飞船舰队为了生存自相残杀、“面壁者”与“破壁者”惊心动魄的较量等等,“人性”是贯穿全书的主题。《三体》没有停留在只写科幻上,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为所有读者铺开一幅宇宙社会的宏伟画卷。对于终极问题的思考,并没有标准答案,读完《三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认识,思维碰撞的火花是最美好的光明。
而与大家喜闻乐见的美好结局恰恰相反,《三体》系列的最后结局,是整个人类文明几乎全灭的黑暗现实,刘慈欣以诗意的语言大胆地将这样的悲剧展示在大家面前,以无比震撼的方式诉说宇宙永恒的主题。正如前言中所描述的那样:“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就是灭亡之时。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那时,万物的终极之美曾昙花一现,现在已经变成任何大脑和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以目前已发现的生物形态来臆想宇宙其他文明这本来就存在幸存者偏差,谁能保证我们脚下的石头、喝下的白水不是生物,不是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文明呢?对万物永远充满着好奇之心,但同时也要相信万物皆有灵,要对它们心存敬畏。
从《三体》到《北京折叠》,从《长江七号》到《流浪地球》,中国文化中的科幻元素不再处于小众、封闭的状态。它开始成长壮大,但也依旧存在幼稚不成熟。就像中国科幻读者的平均年龄一样,中国的科幻小说还是非常的年轻,年轻人有无限的可能和创造力,这也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希望和未来。希望老一辈的中国科幻大师们能够孜孜不倦地为我们奉上更为经典的科幻巨著,后来的科幻新人能够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使我国的科幻小说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幻小说也能在中国小说界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与支持。
上篇:强子(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