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读《尸语者》体验
一口气读完了法医秦明的第一部小说《尸语者》。说实话,个人认为文笔算不上好,与雷米的《心理罪》相比文笔真的逊色很多,但是一本书好与坏是不能单从文笔如何来下定论的。可能是我读过的悬疑类小说比较少的缘故,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小说都不同。第一,我认为与其把这本书放在悬疑推理的书架上,还不如把它和有关医学法律的书放在一起。因为它像一本通过几个案件介绍解剖学的书,又像是一本法院的犯罪档案集。至于那些让人惊愕的推理,我还真的没有在书中读到。第二,法医秦明这个角色真的太普通了。之所以说他普通,原因是我们的主角只不过是一个能够熟练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的专业人士。就像学生学习解题技巧来应对考试,农民学习种田的技巧来种植庄稼……秦明,他不像福尔摩斯那样能够通过微妙的细节来推断人物的身份,也不像方木那样脑海中总是充斥着让他困扰的思维。秦明仅仅是一个法医,一个拥有自己的技能并且一边适用一边提升的普通人。第三,我觉得这本书很“接地气儿”,整本书有20个故事,没有一个故事里面刻画了一个像城市之光那样的反社会角色,也没有像《十宗罪》里那样的变态与暴力,没有一点猎奇的色彩,可见我们的主角不需要像慕容思炫那样玩思维游戏。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喜欢看的《法律讲堂》、《天网》、《一线》那样的法制节目,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里发生的案子,但同样折射出人性的缺点与丑陋。其实读这样的书我是很心痛的,因为实在是太真实了。有的时候宁愿相信世界上有一个聪明绝顶的侦探与一个狡猾的变态杀人狂斗智斗勇,也不愿意相信在我们的身边居然存在那么多的惨案。人性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但真心希望这个世界上少一点虚伪与丑陋,多一点和平。就这本书而言,我说不上喜欢,但也绝对不讨厌。给五颗好评的原因是我要给中国的法医、刑警以及一切执法人员点个赞。能够在危机关头熟练运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法医秦明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敬。最后衷心的希望法医秦明的书能够越来越有趣,也希望我国能够出现更多的像法医秦明一样的人,鬼手佛心,伸张正义。

《尸语者》
法医秦明系列的开山之作,也是我除学生时代读的蔡骏周德东外,首次阅读国内作家的悬疑推理小说。总的来说,和日本推理还是有很大差距。本书围绕着法医这一特殊职业开展,前半段更像是作者的日记,结合着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从一个实习生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法医。后半段则更像是小说,文中的秦明和他师傅甚至法医这个职业都被过度神化,从线索的查找到案件的推导,两个法医就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而刑警则是没有感情的跑腿工具和搞不懂情况的问题机器。就好比刑警跑了几天一无所获,法医足不出户就能给你把案件解决了。而师傅这个角色更神,专案组开会讨论不出来的问题,打个电话给他,结果立马找出关键线索推理出正确结论。真是人在家中坐,案子随便破。书中虽有22个案件,但我看到大概第六个案件的时候就开始觉得这只是把背景改了的相同的故事。22个案件缺少代表性,更像是为了强凑字数凑出来的。同时剧情缺少跌宕和反转,基本全书就是法医检查推理→刑警走访抓人→嫌疑人立马招供,宛如格式化的办案流程。在我看来把22个案件缩写成6个,让每个故事更加饱满,同时增加悬疑和反转,穿插一些对案件本身、对导致悲惨结局的思考,会更好。
备受赞誉的开山之作
畅 销12年之久的法医秦明开山之作,备受赞誉的《尸语者》全新升级函套版,终于在西西弗专供版系列全新上市。
《尸语者》是法医秦明的首部文学作品,也是其“法医秦明”系列的开篇之作。深受香港案件剧情影响的作者,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进入公安系统成为一名法医。他将自己多年法医生涯中的真实案例尝试进行改编创作。初出茅庐的法医在师父的带领下,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与知识,从尸体身上寻找神秘的线索,破解未知的真相。
作 者也正是因为首部作品的极大成功从而走上了其后的创作道路。可以说精彩的剧情与专业的医学知识成就了小说的精彩之处。并且真实生动的为读者呈现了法医的现实经历。而每个案件背后的崎岖的人性故事,更是会让当下的思考拓展与映射出自我的生活映照。
本函套的外封设计趣味十足,“可撕拉贴纸”恰似法医揭开“裹尸袋”的操作。上下两册每册各收录了十个案件故事。个人收藏阅读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