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死亡,是世上最公平的事

更新时间: 2025-09-17 17:16:55

阅读人数: 832

本文主题: 尸语者小说评价

身为一个“杂食”的阅读者,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渐渐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境地,即评判一本书有无价值,往往以文笔、构思格局、内涵为重。说白了,就是对《故事会》、网络小说这样用大白话和高强度戏剧冲突赶着读者往结局去的文本,有一种不屑的态度。 《尸语者》的出现,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个在吃了晚饭后躲在大人们背后渴望能偷听到一些故事的自己,还听到了那个自己对现在的我发出一声冷笑。 这本书是法医秦明以真实工作经历糅杂虚拟情节而成的短篇案例集,里面的案子,如果以文学故事的角度来看,确实和《故事会》、网络论坛连载的小故事一样,文辞平平,没有意境,故事也谈不上让人拍案惊奇。 但神奇的是,因为读者明确这些案件几乎都是真实发生的,小说中的“我”正是秦明本人,这就使得每一个案件都像郭靖那招“亢龙有悔”,招式平淡,后招无数。你受过多少人生苦难,看过多少悲欢离合,失去过多少亲人朋友,此书就能给你多少叹谓、唏嘘和心酸。 很多人买这本书,也许没有我买之前那种矫情的犹豫,但想必书封上“20个挑战心理极限的重口味案发现场,20份公安厅从未公开的法医禁忌档案,残忍、变态、惊悚、刺激、震撼”的宣传语是引力最大的原因。 个人窃以为,如果纯粹只想找重口味的刺激,以现代人中外兼收的阅读、观赏面,本书那些残肢断体、情欲兽欲,确实对不起您那颗坚强的大心脏。并且,如若只是因为猎奇购书解渴,也对不起作者这位奋战在一线,不断解剖着各种尸体、承受着各种压力的法医。 我推荐过德国作家费迪南德·冯·席拉赫的《罪行》、《罪咎》,对于这位资深刑事律师整理的人间奇案,感服得无以言表。《尸语者》相较《罪行》,虽然虚构得更多,案例也尽是家长里短的路数,但从作者能达到的社会影响力而言,我觉得秦明法医和席拉赫律师齐肩并立。 秦明笔下的案例尽管因为平实的文风,显得过于克制和冷静,但他对一些死亡现场的描述,因为够真实,往往超越了廉价的血腥、惊悚意境,给读者一种既不同于阅读新闻也并非欣赏小说的冷冽感受。 书中的“我”第一次以法医专业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公安局法医部观摩前辈解剖尸体,强忍着恶心、惊恐、刺激见到的死者,竟然就是小学同桌。虽然无法判断这是真实还是虚构,全书的第一个案例以这样的情节呈现,完全能够让我们这些“正常行业”的人想象到法医工作的特别。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死人。这些原本和他们同一个空间生活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众善不一定奉行,诸恶也谈不上都作,都是吃五谷杂粮,时刻和欲望搏斗有输有赢的人,到了法医手中,无论是冤是悲,是对是错,是亲是疏,都是一样的皮囊。 生理上的恶心、反胃,伦理上的边缘、奇特,对我们来说,是对法医们最大的同情和感叹。不过看了秦明的描述,就能理解他们最大的痛苦,是精神上日复一日见证人生的无常、丑恶,悲凉和不幸。 我们的生活中“死亡”虽然是无法逃避的命题,但因为活着的迫切需要,我们会将死亡的结局抛到脑后去。可自私可不自私的时候,良心是打不过欲望的;可坚持可不坚持的时候,原则是玩不过规则的。所以很多时候,大人们会当着小孩的面过着乌烟瘴气的生活,在带着孩子为先人扫墓时,面对墓碑产生一种“人生无趣”的复杂感受。 你相信我们能过上人人都有道德的生活么?我想没有几个人能拍着胸脯,指引我们这些讲究实际的人看到那条人人幸福的康庄大道就在前方。但我觉得像秦明这样不断和死亡较量,解剖着尸体争取更多破案细节的人,一定会谨守人生原则,并且完全无法忍受肮脏的生活方式。 书中的“我”,经常会解剖一些被亲人所杀、被情人所害、被朋友所出卖的尸体,也有过在因交通事故集体遇难的13名花季少女尸体间工作的经历。死亡是活人们最无法承受的考验,因为太残酷,没有人希望经常直面死亡。不过对于太多陷入魔障的人来说,只有死亡才具有警醒的职能,有些人甚至已到了不死就无法停止犯罪的深渊。 秦明在书中提到了中国法医的开山鼻祖,宋代著名的提刑官宋慈。这位由何冰饰演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铁面法医,在读过《尸语者》之后,更让我倍增敬意。在宋慈生存的年代,是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最盛的年代,在圣贤们以道德克制俗人私欲的环境下,仍有那么多人因为罪恶死去。可想宋慈面对理学家和犯罪者时的悲痛,但他仍旧在粉饰太平、群魔乱舞的人间,大胆地解剖尸体,提取证据,还死者一个公平,给生者一个教训。 宋慈的大作,名为《洗冤集录》。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如果你觉得这只是陈世骧先生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精准评述,那你对于这个世界,要么是一个天真的存在,要么是一个虚伪的存在。 法医对我们生活的贡献,正如这句话所言:尸体不会说谎。他们提醒我们,即使你享足了福,骗过了人,瞒过了法,也没有一个人能逆天行事。一切不会到此为止!

死亡,是世上最公平的事

法医,让“意料之外”变成“意料之中”

《尸语者》是我读的法医秦明的第二部作品,而这又是他出版的首部作品。

这部作品从序言开始就打动到我了,他说自己的写作初衷是:“尽可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法医学知识、理解法医工作、支持法医工作。”很朴素的愿望,其实带着深深的情怀。

本书是作者首部作品的典藏版,作者在修订时颇下工夫,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因为这部作品而喜欢上秦明,至少我是这样的。

如果只是小说,故事编得再好也不能真正打动人。本书中的20个故事全都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全部是作者亲自侦办且印象深刻的案件。

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也可能彼此有恨,给孩子治病四处奔走的父母也可能突然来个“变脸”……面对生活中的许多“意料之外”,法医要做的就是还原真相,使其变为“意料之中”。

对于法医这个职业以及它的重要性,人们是需要一个逐渐理解和接受的过程的。而作者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全书由他的高考填报志愿说起,到大学医学课程的难学,再到暑期在相关单位实习,通过实际案例感受法医工作的酸甜苦辣,这样呈现出的法医形象是立体的,也使读者带着一定的情感去认识法医和这个职业。

一名优秀的法医应该具备什么特质?过人的胆识和过硬的知识当然是不用说的,而法医还有一个特殊品质便是“无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能带有个人感情。

法医是逝者最后的尊严守护者,他们只用证据说话,不能带有个人好恶情绪,不能用经验去判断和推理。这样的“无情”恰恰是一种深情,他们几乎可以说是捍卫正义的最后一道铁闸。

《尸语者》的案件并不离奇,每一件揭出真相之后都让你觉得它很正常。然而我们更渴望过一种没有这类悲剧的正常生活,多么希望《尸语者》中的故事只是故事啊。

真实的法医秦明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法医秦明,又被影视剧的夸张剧情给骗了。如果你还没看过法医秦明的小说,这本西西弗出版的《失语者》是非常好的入门书。上下两册共20个经典命案,皆改编自真实案件,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也没有一波三折的巧合。有的只是对命案的坚持和对细节的尊重,读懂尸体的语言,才能找到破案的蛛丝马迹。本书以秦明视角为入口,讲述他大学期间和毕业后所经办的案件,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秦大胆儿,成长为具有专业素养的法医秦明。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完美犯罪”,雁过也必能留痕。秦明和他的同伴们在有限的解剖条件下,一次次抽丝剥茧,找到案件突破口,让真相大白天下,靠的就是扎实的法医学知识和对细节的不放过不忽视。“我好痛苦”少女留下遗书后,跳楼而亡。罪恶可以隐藏在校服下,而尸体会告诉你痛苦的源泉。有时法医的职责不只是找到真相,更是找到背后的罪恶。婆婆前晚才和儿媳吵架,第二天就被掐死,而儿媳失踪。证人可能会说谎,只有尸体永远不会说谎。认真倾听尸体语言,直至真相慢慢浮现。作者的文笔简明轻快,围绕案件徐徐道来,描绘的画面感十足,穿插的简绘也能更好帮助读者理解法医这个职业。这套典藏版的封面暗藏玄机,可撕拉的封面撕开后,就是尸体,书中的案件推理严谨且真实感高,让我一个接一个不停的看下去,一直看到凌晨2点,今天怕是要做梦喽

标签: 尸语者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