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是神,其他人都好无能
如果你是TVB迷,定然知道它的《法证先锋》系列,我看完《法政先锋3》的时候给出的评价是“法医和法政是神,警察好无能”。现在,看完这本《尸语者》,我要说的是“法医是神,其他人都好无能”。 如果不是微博上面狂轰滥炸式的宣传,我对此书毫不知情,本着对法医学和悬疑推理小说的喜欢,当我知晓这本由法医写的悬疑小说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它买了下来。 然而,事实证明,无论是腰封还是各种宣传,都是不靠谱的。 这部小说,把法医放在了神的位置,所有案件的侦破都是法医的功劳,其他人都只是听他们行动而已。不能否认法医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但是,只有全体人员的配合才行之有效,如果仅仅靠法医,我想破案不现实。 当然,出现这一情况,我想原因应该是作者是个法医。 听说作者会出《尸语者2》,如果真出了,我不会去买书了,要看也只会去网上寻电子版阅读。 三星完全是看在那些专业知识上,仅此而已。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不同于悬疑小说,但也有它的亮点。
最初是被同名网剧吸引,第一集的噱头较大,我记得是下水道碎尸案来着,挺精彩的。然后就安利各路小伙伴,告诉她们是下饭神剧,反被纷纷吐槽我的重口味。 后来微博关注了作者秦月半,正经的法医,正经的传播法医知识,可是却是个“不正经”的胖子。笑。 言归正传。这本书可以说是相当写实的,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没有什么怪奇的悬案,有的只是法医们扎实的理论知识,经验,和一颗真挚的心,从而能够真正去倾听尸体控诉的真相。 当然,由于描写得太过写实,小到尸斑,蛆虫的位置,大到尸骨的形态,一一能清晰的在你脑海里浮现出来。我又是一个酷爱想象每本书中每一幕每一节的画面的人,这也是导致我看书奇慢的原因。不过,鉴于我从小就喜爱深更半夜看恐怖片,所以这些细节描写我真的没在怕的。但还是要劝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低的朋友,呃,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最近微博上的很多热点新闻,都让国民对诸如警察,政府之类的机构失望至极,骂声一片。我们开始艳羡美剧里,拥有FBI,CSI之类的正义的化身。再大的疑难悬案他们都能坚持不懈地去寻找真凶,生活在这样的国度是何其的幸福。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莫名的开始对这个社会有了信心。从二三十年前开始,就有这样一群基层法医,忍受酷暑的炎热,在简陋密闭的解剖环境下,熬夜工作为散发着对人体有害毒气的巨人观寻找他死亡的真相。这样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啊,不要因为对突然曝光的一隅长满蛛网落满灰的阴暗角落的惴惴不安,而忽略了我们身后撒满阳光开满花的广阔天地。
一般人当做猎奇小说看就行了
阅读《尸语者》是一种很微妙的体验,一方面口味真的是相当重,对于各种尸体的描写的,跳楼死的、掐死的、捅死的、砸死的、割喉死的、溺死的,男人的、女人的、小孩的、老头的,完整的、切碎的、刚死的、死了好几个月的,都描写得真实又细致。回想起自己之前接触的有详细杀人方式的小说,好像也就是十几年前大学时候读的《檀香刑》,以及如雷贯耳的《鬼吹灯》了吧。不过比起后两者中杀人的过程只是作为小说情节中的一环而存在,这部小说则把所有的关注都引到了各种各样的尸体身上,感觉想锻炼一下心理素质的朋友,可以好好读一读。
另一方面这小说给人的感觉倒并不仅仅是重口味而已,就好像医生看多了尸体会见怪不怪,读了几章慢慢适应之后,倒是会对层出不穷的案件产生探索的欲望。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推理类小说,但读了一下才发现并没有太多值得推理的空间,至少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推理小说,案件构成都很简单,每一章短小的篇幅以及极为有限的出场人物,可能在一开始就能基本锁定犯人,而唯一要体会的只是法医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锁定证据,继而有效地指证犯人罢了。但与一般的刑侦或推理小说相比较为新颖的是,这部小说是以尸检为切入点来搜集线索与证据,继而还原出死者生前经历的最后一幕,再穿插案件的背景,向读者讲述一个个令人唏嘘的悲伤故事吧,要说悲剧才是最能够叩击到人内心最深处的题材呢。读完几章,多少感叹一下生命脆弱,再看看自己,至少还能叹一声“活着真好”。
不过毕竟这部小说超出自己的专业范畴,很多专业名词看不懂,也没有必要真的去搞懂,因为日常生活也好,工作方面也好,都用不上,权当拓展拓展见识,猎奇一下未知领域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