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揭开民国广州尼姑庵的另一面:暗藏的富人“猎艳场”

更新时间: 2025-09-18 18:25:27

阅读人数: 923

本文主题: 广州尼姑庵哪里有

民国时期,广州尼姑庵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然而,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调查发现,这座尼姑庵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 它还暗藏着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广州尼姑庵就成为了富人“猎艳场”的代名词。富有的商人和政府官员们在这里聚集,一边欣赏表面上的青灯古佛,一边享受背地里的私人乐趣。这一切都是在庙方和尼姑的默许下进行的。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在当时的中国并不罕见。由于社会风气保守,许多富人和官员往往只能在这样的地方寻求他们无法在公共场合得到的满足。而寺庙等地方则因其宗教色彩和法外特权的存在,成为这些富人的最佳选择。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方面,这样的行为违背了宗教和社会的道德观念,严重侵犯了尼姑庵的尊严和声誉。

另一方面,这些富人和官员的行为也暴露出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阶级和性别歧视现象,对于妇女尤其是尼姑的尊严和权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秘密逐渐被揭露,尼姑庵的声誉也一落千丈。如今,这座古老的寺庙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它留下的却是深刻的教训和警示。人们需要认清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和道德的基本准则,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处理宗教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回历史的尊严和文化的复兴。

揭开民国广州尼姑庵的另一面:暗藏的富人“猎艳场”

民国广州尼姑庵黑历史:表面修行实则敛财,富家公子的“欢乐窝”

清末文学家刘鹗写过一篇小说,叫《老残游记》。小说以一位名叫老残的走方郎中的见闻为主线,揭开了晚晴社会黑暗割裂的一面,同时也指明了酷吏误国、酷吏害民的社会真相。

而小说里曾提到过这么一个令人震撼的细节,即尼姑庵这种佛门清净之地,竟然有不少少女陪客,俨然成了高级妓院。很多读者或许会以为这只是刘鹗夸张的写法,现实里根本不会存在。然而笔者要说的是,《老残游记》是一本写实小说,清末那会的尼姑庵,可能还真就如小说里写的一样。

其实,刘鹗并不是第一个指出尼姑庵“不干净”的人,在明清不少书里都有过类似的记载。凡事不会空穴来风,那会的部分尼姑庵还真有一些问题。

明清时期的太过久远,这里笔者就按下不表了。就来说说近代民国广州的尼姑庵,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广州,尼姑也被叫做师姑。而民国时广州有七大著名的不正经尼姑庵,还被戏称为“七大名庵”,这“七大名庵”就是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尼姑庵虽然对所有女性都广开佛缘。但里面的尼姑其实是分三六九等的,最下等的自然是那些年纪大,长相丑,且出身贫苦的女性。她们进了尼姑庵后一般都是干些挑水、扫地、挑粪、种菜的粗活累活。由于干这些活经常要把裤腿扎起来,所以他们有被称之为“扎裤尼”。

除了扎裤尼外,还有一种半路出家的女子。这种女子在出家前身上有些积蓄,地位便比这些扎裤尼高多了。因为她们出家前都会向庵里缴纳一定费用,钱出得越多地位也就越高。这种尼姑完全不需要劳动,每天的任务就是安心修炼佛法,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悠哉尼姑,基本上都属于这个阶层。

当然,还有一些从小被送进庵里的女孩。这些女孩大部分都是八字不好,或是被父母抛弃。而她们的地位也不高,算是扎裤尼的预备役,长大后便要接棒扎裤尼的活计。

从尼姑庵的等级制度不难看出一切都和钱息息相关,因此,那会尼姑庵的首要任务其实并非传播佛法,而是挣钱。当然,如果只是收取会费或是化缘一点香火钱也就算了,后来一个叫全赖的尼姑来到广州地界后,尼姑庵便变了味儿。

这个全赖早前的身份其实是苏州名妓,后来被广州富商周东生纳为了小妾。原本全赖以为这辈子衣食无忧了,结果后来周东生惨遭变故破产。于是,全赖就卷走了府上大量财宝,跑到广州小北的药师庵出家当了尼姑。

由于携带不少金银财宝,再加上之前在风月场所混,社交能力一流的全赖很快就登上了药师庵师太的宝座。至此,药师庵已全部被全赖控制。

而全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药师庵改造成当年自己在苏州上班的地方。于是,她训练了一批才色俱佳的尼姑,将她们悄悄打造成了自己的摇钱树。

在全赖的精心包装下,尼姑庵摇身一变成了风尘场所。那些富家子弟早就厌倦了青楼的陈词滥调,还从未尝试过在尼姑庵里花天酒地。就凭这个噱头,药师庵吸引了不少富家子弟,随着一传十十传百,药师庵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

全赖也是挣得盆满钵满,别的尼姑庵见状纷纷效仿,所以才有了广州民国时期的“七大名庵”。

得益于全赖的培养,当时庵里的尼姑可谓多才多艺,有些在书画方面的造诣甚至不输外头的文人。不过,虽然这些尼姑被包装得很成功,但她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庵主怕她们逃跑,一般不会让她们拥有积蓄。通常是找个说辞称要帮其保管钱财,最后庵主会把钱全部卷走。

所以,后来时局动荡,尼姑庵解散后。这些所谓的名尼依然身无分文,孤苦伶仃,日子过得相当凄苦。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或许都会以为尼姑庵是吃素的。但这些不正经的尼姑庵为了讨好达官显贵,开荤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都犯了酒戒和色戒了,谁还会在乎吃不吃肉呢?

如此佛门清净之地,竟然变成达官显贵的猎艳场所。不得不说,在乱世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是会随之堕落的。也不知道这些“假尼姑”往生后见到佛祖该如何交代?或以眼泪?或以沉默?

民国广州尼姑庵:表面修炼,暗中寻欢敛财,达官贵人的“猎艳场”

佛门之地,四大皆空且清净圣洁,或许这是大多数人对佛教中人的直观感受吧。毕竟如果说道家是随时可以出入世,那么佛教就完全是避世了。

但是令人惊诧的是,佛教并不是如同想象那般清净圣洁,甚至在许多文人眼中佛教可能还是黑暗因素的聚集地,尤其是尼姑庵。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应该知道,凤姐在铁槛寺弄权那段时间,尼姑就在里面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要知道《红楼梦》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其也是有一定真实性的,可见其内部的腐朽。

无独有偶现实生活中还真的出现了一场关于尼姑的丑闻,那就是民国时期的药师庵,那里的尼姑大肆敛财,表面青灯古佛,内地里却寻欢作乐,甚至这里一度都还成为了富人的猎艳场所。

每一场战争对人民都会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广州大革命爆发前夕也不例外,许多有能力的人都四处逃窜,药师庵的尼姑也不例外。

当时药师庵的住持觉持与其他几名大尼姑眼看事件不妙,便早早就密谋逃跑,大革命爆发后已然不见其踪影。按理说尼姑庵和尚庙这种属于方外之人,本就不会与世俗有牵扯,为何药师庵的尼姑见到革命军会如此惊吓呢?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当革命军的队伍来到尼姑庵,经过对方调查后才发现,这哪里是尼姑庵,分明就是一个装着妓院酒的尼姑庵。这里面的尼姑也不是青灯古佛常伴,而是干着一些皮肉生意的勾当,如此败坏风气的尼姑庵想必等到革命军来也免不了被整顿的结局。

果不其然革命军对这里进行了大幅度整改,广州尼姑成妓的风气才有所改善。只不过此事败露后,药师庵的尼姑也算是深陷舆论风波,人们都对其的行为感到羞愤唾弃,她们的生活也变得十分艰难。

年轻力壮的尼姑大多数选择还俗离开了广州,而那些年老体衰的尼姑只能是在尼姑庵凄凄惨惨度过自己晚年生活,也算是咎由自取了。而这件事的始末,还得从当年进入尼姑庵的新住持觉持说起。

事实上药师庵变成如此情形,真的与当时来的新住持觉持有关。与其他入庵做尼姑的女子不同,这位觉持可以说是“带资进庵”。

她的出身便不是传统的良家妇女,最初她的职业属于苏州名妓。没多久因才貌被一名富商买回家做了小妾,没想到的是富商家中没多久就遭遇变故,这个小妾见此情形立刻就卷款逃亡,辗转来到了广东的这座药师庵中。

那时候的社会动荡不安,辛勤工作的人民尚且饥寒交迫,更不要说这些依靠香火,施舍生活的尼姑们了。事实上在觉持到达药师庵前,这里的尼姑每天都生活在朝不保夕饥寒交迫的日子里。

所以当一个身怀巨额财产的女子来到尼姑庵时,她自然被尼姑们奉为了上上宾。也不知道最初觉持是如何想的,到了药师庵没多久她居然也削发为尼了,只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的空门之旅显然是为了自己私利。

原来她看着尼姑庵的尼姑们,想到了一个“生财之道”,那就是利用尼姑们的美色,准备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供有钱人享受的“猎艳场所”。

曾经在风月场所工作的觉持,最了解男人,她认为以尼姑做表面形象,一定会引起有钱人的好奇心,因此她也认为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而要想跨出这一步,就一定要掌握尼姑庵的绝对话语权,因此她选择了在这里“遁入空门”。

果然不出觉持所料,在她削发为尼后,没多久她就被众尼姑选为了住持,因为她一到这里就负责了整个尼姑庵的花销。

打入内部的觉持便开始四处游说这些尼姑们,不时就给这些人宣传自己曾经奢靡繁华的生活,从而将她们内心的欲望放至最大。

因此没多久当觉持提出把药师庵打造成一个“猎艳场所”时,竟然也没人反对了。不得不说觉持的行动能力还是很强的,原本朴素清净的药师庵,在她的布置下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别样的妓院。

同时觉持又在众尼姑中挑选出一些年轻貌美的,每日教她们弹琴跳舞,甚至还让她们留起了长发。后来前来求神拜佛的香客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年轻貌美的蓄发尼姑在一旁诵经礼佛,她们往往身穿一身素衣,看着是十分清纯素静,令人着迷。

有了“商品”之后,觉持便开始寻找“货源”了,觉持作为当中最有经验的人,主动出击。在平时对香客们进行祈福时,她也十分注意那些并不虔诚的男人们。一来二去还真让她找到了几个,为了打开销路觉持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让这些男人十分满足。

很快这所尼姑庵就出名了,但是它却不是以佛教文化出名,反而是因为其肮脏的内核在一众猎艳男人中出名了。

药师庵逐步打开了广州市场,表面上它是一座青灯古佛的寺庙,实际上却是男人们暗中寻欢作乐的猎艳场所,在佛祖面前都能如此猖狂,实在是讽刺至极。

药师庵的尼姑在金钱的诱惑下罔顾人伦,毫无底线的敛财,实乃是道德的沦陷,或许这就是当人的私欲被无线扩大之后,便理所应当的出现这类情况吧。

但我们却不能将佛门中人一下子给定性,因为在如今新社会中,佛门中人很多也都是真正潜心礼佛的,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付出,宗教文化才会正常的发展,最终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个璀璨的明珠。

所以虽然佛门中人有过如此“黑历史”,但作为局外人旁观者的我们还是要以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他们,只有如此他们才会得到良性长久的发展。

标签: 风月场所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