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西游记》与《天龙八部》的渊源(金庸研究)

更新时间: 2025-09-26 19:20:42

阅读人数: 918

本文主题: 段誉 摸着破碎的心窝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谈猴子时,提到了《西游记》,使我联想起《天龙八部》。

在我看来,《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在神韵上真是太像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了,大家可以试试, 将86版《西游记》的主题曲《云宫迅音》配在黄日华版《天龙八部》的片头影像中,搭配的效果天衣无缝。 换过来把《难念的经》配在《西游记》的片头也一样毫无违和感。

分明就是佛家《观无量寿经》的境界!

《西游记》原著的每一回的标题,都在讲述着佛理。

《天龙》的三位男主角也像极了唐僧的三个徒弟。

都有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有着同样悲剧的命运,都受到现实的无奈背叛,都曾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武林(天宫),在星座上都属于火性星座,据我分析乔峰属于狮子,孙悟空属于白羊。

都是最具人性化的一员,都有着强烈的七情六欲,都对世间美丽的事物过度着迷,都有着“呆子”的称号,都向往和平、反对斗争,都有慵懒的一面,都给人随和可爱的感觉,而他们的星座也都属于水性星座,我推断都是双鱼。

都是最踏实的成员,没有表现出太多个性,安于现状,符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下等人性格,任劳任怨,老实谨慎,处处体现利他精神,具有高尚道德,缺少智慧和胆识,都属于土性性格,虚竹可能是金牛座,沙僧可能是摩羯座。

经我擅自分析之后,乔峰义兄弟的性格气质正好与孙悟空师兄弟遥相呼应。而且两部书都是故事精彩、思想深刻的佛家文学,更加贴近了两者之间的渊源和宿命。这也许是金庸创作时未曾想到的。

而两部书的最大哲理性的区别就是: 《西游记》处处讲“得到”,而《天龙》处处讲“失去”。

孙悟空追求正义,最终扫除妖魔鬼怪,封为斗战胜佛,不再受金箍限制,这是白羊座最开心的事情;

猪八戒追求浪漫,封为净坛使者,可以享受作为神仙的安逸与幻想,这是双鱼座最开心的事情;

沙僧追求成功,最终封为金身罗汉,得以享受生活的安心和事业的安稳,这是摩羯座最开心的事情。

《西游》究其本质算是一部喜剧。

而《天龙八部》则堪称“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分明就是佛教悲观教义的最好诠释者。

乔峰本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带领群雄抵御外族,振兴北宋,却遭到一连串的变故,不仅失去了帮主的地位、朋友的信任,就连汉族人的身份也变得陌生,在追寻杀父仇人的过程中,竟然亲手将唯一深爱的女子错手打死,而真正造成自己悲剧的人竟是其实未死的亲生父亲。

最终乔峰选择了最壮烈的英雄举动,为阻止辽宋开战,牺牲了一己性命换来两国和平,他已看透生死,不想再被这悲剧的无理取闹和哭笑不得的命运嘲弄,所以义无反顾地将箭插入心窝,狮子座的乔峰失去了原有的光辉。

段誉是个天生情种,随遇而安、浪漫多情的性格让他结识了很多漂亮女孩,可惜每当他爱上一名女子之时,就会发现她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生妹妹,在金庸新修订的《天龙》一书中,王语嫣也成了自己的妹妹,段誉终于受不了命运的捉弄和折磨,多情浪漫的双鱼座走向了宗教的归属,进入了永恒的境地。

虚竹的最初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好和尚,守清规戒律,一心参禅悟道,而他传奇色彩的奇妙经历让他接二连三地破荤、酒、杀、色之戒,最后还糊里糊涂地做了西夏驸马,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刚刚相认他们就同时死去,他不仅失去了理想中的事业,还失去了梦想中的家庭,虽然金庸没有再给他更痛苦纠结的结局,但已然让这位金牛座脚踏实地的人生观成为泡影。

比起《西游》那种修得正果的大团圆结局, 《天龙》更贴近真实的人生,让人不禁唏嘘感叹,摇头苦笑。

感谢林语堂将人的猴性拿来分析,让我能联想到《西游记》与《天龙八部》的渊源,更加深了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和喜爱。

2010/11/12初稿 2018/2/22修改

《西游记》与《天龙八部》的渊源(金庸研究)

《西游记》与《天龙八部》的渊源(金庸研究)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谈猴子时,提到了《西游记》,使我联想起《天龙八部》。

在我看来,《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在神韵上真是太像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了,大家可以试试, 将86版《西游记》的主题曲《云宫迅音》配在黄日华版《天龙八部》的片头影像中,搭配的效果天衣无缝。 换过来把《难念的经》配在《西游记》的片头也一样毫无违和感。

分明就是佛家《观无量寿经》的境界!

《西游记》原著的每一回的标题,都在讲述着佛理。

《天龙》的三位男主角也像极了唐僧的三个徒弟。

都有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有着同样悲剧的命运,都受到现实的无奈背叛,都曾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武林(天宫),在星座上都属于火性星座,据我分析乔峰属于狮子,孙悟空属于白羊。

都是最具人性化的一员,都有着强烈的七情六欲,都对世间美丽的事物过度着迷,都有着“呆子”的称号,都向往和平、反对斗争,都有慵懒的一面,都给人随和可爱的感觉,而他们的星座也都属于水性星座,我推断都是双鱼。

都是最踏实的成员,没有表现出太多个性,安于现状,符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下等人性格,任劳任怨,老实谨慎,处处体现利他精神,具有高尚道德,缺少智慧和胆识,都属于土性性格,虚竹可能是金牛座,沙僧可能是摩羯座。

经我擅自分析之后,乔峰义兄弟的性格气质正好与孙悟空师兄弟遥相呼应。而且两部书都是故事精彩、思想深刻的佛家文学,更加贴近了两者之间的渊源和宿命。这也许是金庸创作时未曾想到的。

而两部书的最大哲理性的区别就是: 《西游记》处处讲“得到”,而《天龙》处处讲“失去”。

孙悟空追求正义,最终扫除妖魔鬼怪,封为斗战胜佛,不再受金箍限制,这是白羊座最开心的事情;

猪八戒追求浪漫,封为净坛使者,可以享受作为神仙的安逸与幻想,这是双鱼座最开心的事情;

沙僧追求成功,最终封为金身罗汉,得以享受生活的安心和事业的安稳,这是摩羯座最开心的事情。

《西游》究其本质算是一部喜剧。

而《天龙八部》则堪称“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分明就是佛教悲观教义的最好诠释者。

乔峰本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带领群雄抵御外族,振兴北宋,却遭到一连串的变故,不仅失去了帮主的地位、朋友的信任,就连汉族人的身份也变得陌生,在追寻杀父仇人的过程中,竟然亲手将唯一深爱的女子错手打死,而真正造成自己悲剧的人竟是其实未死的亲生父亲。

最终乔峰选择了最壮烈的英雄举动,为阻止辽宋开战,牺牲了一己性命换来两国和平,他已看透生死,不想再被这悲剧的无理取闹和哭笑不得的命运嘲弄,所以义无反顾地将箭插入心窝,狮子座的乔峰失去了原有的光辉。

段誉是个天生情种,随遇而安、浪漫多情的性格让他结识了很多漂亮女孩,可惜每当他爱上一名女子之时,就会发现她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生妹妹,在金庸新修订的《天龙》一书中,王语嫣也成了自己的妹妹,段誉终于受不了命运的捉弄和折磨,多情浪漫的双鱼座走向了宗教的归属,进入了永恒的境地。

虚竹的最初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好和尚,守清规戒律,一心参禅悟道,而他传奇色彩的奇妙经历让他接二连三地破荤、酒、杀、色之戒,最后还糊里糊涂地做了西夏驸马,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刚刚相认他们就同时死去,他不仅失去了理想中的事业,还失去了梦想中的家庭,虽然金庸没有再给他更痛苦纠结的结局,但已然让这位金牛座脚踏实地的人生观成为泡影。

比起《西游》那种修得正果的大团圆结局, 《天龙》更贴近真实的人生,让人不禁唏嘘感叹,摇头苦笑。

感谢林语堂将人的猴性拿来分析,让我能联想到《西游记》与《天龙八部》的渊源,更加深了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和喜爱。

2010/11/12初稿 2018/2/22修改

世间庸常男子

倘若要评选一个金庸小说最尴尬男主角,袁承志当之无愧。这种尴尬并不是因为角色,而是因为作者。在后记里,金庸曾坦言:“《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连作者都不肯承认的男主角,其尴尬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大概是袁承志这个人物实在太平庸,平庸到了没法挑起一部传奇故事大梁的程度。和现实题材不一样,武侠是拿来造梦的,梦中人却偏偏是个凡夫俗子,让人情何以堪?金庸对自己笔下这个人物的忽视,或许正为此节。 另两人则不同。袁崇焕,不论后世史家如何褒贬,历史上此人已是传奇;金蛇郎君,乖张的个性,特异的爱情,坎坷的身世……无一不令人印象深刻。处在这两个异常鲜明的人物形象之间,规矩人袁承志便黯然失色了。金庸给了他绝世武功,但没有给他明确的政治主张,坚定的人生态度。他想替父报仇,却先后放过了皇太极、崇祯帝;他想抗击清兵,却在遭受打击后远走他乡。甚至连他的名字:承志二字,都彰显着一个并非独立的人格形象。所以,尽管他当过武林盟主,又身为袁氏后人,最终仍不过是世间庸常男子,无力改变什么,也无意改变什么,和随波逐流的我们毫无两样。 回过头来看,未必不是袁承志的幸运。他所做出的抉择,譬如舍阿九而取青青,弃中原而行海外,均在意料之中,换句话说,一个“正常人”在正常状态下做出的正常决择。他并没有袁崇焕那种“痴心人、泼胆汉”的勇毅强项,也没有金蛇郎君那种万千珍宝不及一日聚首的深情傲骨,也因此,没有象他们那样经受命运最残酷的考验。那些是英雄的代价,袁承志只做凡人,不做英雄,便无需付出。 这一点在感情上反映的尤为明显,夏青青这个女主角也是平庸的。论容貌,她比不上阿九的绝世姿容;论个性,又没有宛儿的大气体贴;论痴情,则相较其母逊色多矣,连起初不知她是女子而一往情深的何铁手,那段情感也比她对袁承志来得动人。倒不是说袁夏之情淡薄,而是太过平庸,就像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情侣,一点误会,一点甜蜜,一些小性子……写在书中,反而不出色了。不同的是阿九,书中有关她的篇幅很少,然“青衿心上意,彩笔画中人”一章,实在浪漫得可以,也是碧血剑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之一。但看袁承志的态度,二人同衾之际以剑相隔,固然君子,却也是俗人,不免扫兴,大煞风景。 明末清初,正当家国巨变之际。碧血剑选了一个好背景,最终却没能写出好故事——在金庸十四部里,这或许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本,与袁承志这种平庸个性不无关系。然而也有让人动容的章节,关于李岩。初相遇的磊落风采,再见时的肝胆相照,一直到最后的从容自尽。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长巷中瞽者悲歌,至今记忆犹新。 ——李岩叫道:“大家坐下,我自有主张,万岁爷待我不薄,‘造反’二字,万万不可提起。来,喝酒!”众将素知他足智多谋,见他如此镇定,料想必有奇策应变,于是逐一坐下。李岩斟了一杯酒,笑道:“人生数十年,宛如春梦一场。”将酒一干而尽,左手拍桌,忽然大声唱起歌来:“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管教大小都……”那正是他当年所作的歌谣,流传天下,大助李自成取得民心归顺。只听他唱到那“都”字时,突然无声,身子缓缓俯在桌上,再也不动了。 这是书中有关李岩之死的段落。不知金庸有没有看过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这段和风雅裁判官彼特罗纽斯之死颇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彼特罗纽斯是一早就看穿了这个虚伪人世的无为者,而李岩却终于成为了救世理想的殉道者。当其最后饮酒作歌之时,是否想起了挣一个太平天下的夙愿?倾一生之力去追求的理想,终不免化为春梦一场,这是勇者的绝望:永夜之伤,深于死亡,也甚于死亡。 袁承志不是勇者,也不是智者。他没有运筹帷幄,洞明世事的智慧,更没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于是最终选择了和青青一起远避海外这条路。在这个故事里,痴心人、泼胆汉都没有好下场,至情者不为人所知,至性者不为世所容。那些高贵的灵魂、坚定的信念、缠绵的风流、不屈的骄傲……如幻影空花,被滔天浊浪一一席卷而去,瞬间无踪迹;反倒是世间庸常男子,和世间平凡女子,得到了传说中的无价之宝:平凡且庸常的幸福。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