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影视剧亟待走出“悬浮”阴影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18年,现实题材影视剧崛起的势头在延续。一季度共有276部电视剧获批备案,其中当代题材173部,占比62.68%。与此同时,各大卫视播出现实题材剧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今年上市的所谓“都市剧”“职场剧”“创业剧”,看上去都打出现实生活题材的招牌,但不少影视作品打着现实旗号,实质却是假冒的现实主义,其故事悬浮于真实与现实之上,悬浮于时代与人性之外。(7月27日《解放日报》)
经历了仙侠、穿越、宫斗、谍战、玄幻等类型剧扎堆的浪潮后,国产剧迎来现实主义题材的春天,家庭伦理剧作为颇受观众喜爱的现实主义门类集中登陆荧屏。2018年以来,《美好生活》《南方有乔木》《好久不见》《下一站,别离》等10多部剧争相亮相,让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饱受诟病的“伪现实”“披着职业外套谈恋爱”等,引发业界对“悬浮剧”霸屏的担忧。
所谓“悬浮剧”,特指当下集中出现的一批剧情脱离现实的影视剧,大多初看时热热闹闹,却完全经不起推敲。这种现象在跟拍、翻拍、仿拍国内外热门作品的过程中体现尤其明显。如前段时间在优酷播出的《北京女子图鉴》,听名字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大热的《东京女子图鉴》,制作方大概原本想讲独立女性在城市打拼的进阶故事,但女主角在剧中却变成了三观动摇、总想靠嫁人改变命运的莽撞女性,不见职业成长,情感走向也让人匪夷所思,令观众大失所望。
从《渴望》《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到《咱们结婚吧》《大丈夫》《归去来》等都是收视与口碑兼备的现实主义佳作,好的影视作品自然能撼动人心,粗制滥造只能导致“双输”。其实造成影视剧创作“悬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伴随着影视行业的持续高温,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本加入其中,不断做大的影视产业蛋糕,在催生新的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产生着大量的次品和泡沫。另一方面,某些编导人员缺乏生活经历,又不深入生活,只是凭借文字技巧,模仿经典名著和高收视作品,凭空想象,急功近利,随意嫁接,缺乏生活写实内功,难免让“悬浮”虚火上升。
尽管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不能按照一比一的简单复刻来描绘现实,但是从真实的人、事、物和客观逻辑出发,通过对当下和过往两种时空的准确把握,呈现其发展轨迹和规律,触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观照是打造一部优秀作品必须遵循的规律。观众难以忘怀的角色必然是接地气却又有特色的人物形象,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亮剑》里的李云龙等,但反观当下一些所谓现实题材影视剧,却肤浅地将“刻画”二字留在“原生态”,表现婆媳关系就陷于一地鸡毛,表现职场关系就陷于腹黑阴谋,表现两性关系就陷于三角恋……单薄的创作路径下是脸谱化的人物,以无病呻吟、嬉笑喧闹取代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和人性的探寻追问,既不符合生活的真实,更不符合艺术创作的真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影视作品的制作者们需要开阔视野,摒弃闭门造车,真正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灵感、汲取营养,才能精准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冲破“悬浮”的羁绊窠臼。

《理智派生活》:现实主义女性题材中的男性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白色月光》等现实题材剧集不久前成为大街小巷讨论的热点。当观众沉浸在剧情跌宕起伏和女主内心成长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已经鲜少看到立体的男性角色了。“霸道总裁”“男友力”“渣”等几个简单的词,就能概括当代现实主义剧集中的男性。在很多剧里,男性角色已经纸片化,要么是被网友嘲笑唾弃的靶子,要么就是阻碍女性独立的障碍。」
《理智派生活》有这个问题吗?有,但我看到了一些突破与尝试。
先来看一下这个剧中的男性角色:
男一号:祁晓。典型的年下恋配置:温柔、帅气、阳光有热情、又懂事贴心,甚至弹幕中都叫他是“狗狗”。
男二号:徐敏杰。世俗意义中的成功人士,有钱有权又有一定的温柔和尊重。
男三号:邹诚。现代都市剧中常见的事业有成却顾不上家。
男四号:苏洋。有梦想却困于现实的刚毕业大学生。
男n号:刘沛、阮晔。赤裸裸的职场男权丑陋脸孔的“典型”。
乍一看,似乎人设都很常见,也都明白再剧情中的推动作用:小奶狗来关爱女主角,多金男二号当然也会钟情我们的女主角,而那些男n号反派们就必须要为难我们的女主角了。似乎这些男人们和其他都市剧的男性,区别不大。
有能力,有魄力,英俊潇洒社会精英
这样的人设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
现在的年下恋男主角其实都没有跳脱出这个框架范畴
但是《理智派生活》中,有一个直白又明显的例外:
《北京人在纽约》中,姜文饰演的王起明将角色的疼痛、无助与彷徨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复杂的“社会人”跃然荧幕。
他有很多问题,遇到事情不果断,思虑过重,能力好像也就这样,外地人想要留在上海,有梦想也了解现实,无数次想放弃很悲观却又不断做着积极地努力。
小说《围城》中的方鸿渐是我喜欢的男性角色,有血有肉,有踌躇有愤懑,有爱人也有被爱过,努力不多,迷茫不少。随随便便,却难得潇潇洒洒。嘻嘻哈哈,风流韵事,内心却寻求严肃。被女人的手段玩弄,不得不在感情上将就,却发现始终将就不得的是自己的书生脾气。
这个角色,让我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现实主义剧集中的男性可能性。
现实题材影视剧亟待走出“悬浮”阴影
2018年,现实题材影视剧崛起的势头在延续。一季度共有276部电视剧获批备案,其中当代题材173部,占比62.68%。与此同时,各大卫视播出现实题材剧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今年上市的所谓“都市剧”“职场剧”“创业剧”,看上去都打出现实生活题材的招牌,但不少影视作品打着现实旗号,实质却是假冒的现实主义,其故事悬浮于真实与现实之上,悬浮于时代与人性之外。(7月27日《解放日报》)
经历了仙侠、穿越、宫斗、谍战、玄幻等类型剧扎堆的浪潮后,国产剧迎来现实主义题材的春天,家庭伦理剧作为颇受观众喜爱的现实主义门类集中登陆荧屏。2018年以来,《美好生活》《南方有乔木》《好久不见》《下一站,别离》等10多部剧争相亮相,让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饱受诟病的“伪现实”“披着职业外套谈恋爱”等,引发业界对“悬浮剧”霸屏的担忧。
所谓“悬浮剧”,特指当下集中出现的一批剧情脱离现实的影视剧,大多初看时热热闹闹,却完全经不起推敲。这种现象在跟拍、翻拍、仿拍国内外热门作品的过程中体现尤其明显。如前段时间在优酷播出的《北京女子图鉴》,听名字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大热的《东京女子图鉴》,制作方大概原本想讲独立女性在城市打拼的进阶故事,但女主角在剧中却变成了三观动摇、总想靠嫁人改变命运的莽撞女性,不见职业成长,情感走向也让人匪夷所思,令观众大失所望。
从《渴望》《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到《咱们结婚吧》《大丈夫》《归去来》等都是收视与口碑兼备的现实主义佳作,好的影视作品自然能撼动人心,粗制滥造只能导致“双输”。其实造成影视剧创作“悬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伴随着影视行业的持续高温,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本加入其中,不断做大的影视产业蛋糕,在催生新的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产生着大量的次品和泡沫。另一方面,某些编导人员缺乏生活经历,又不深入生活,只是凭借文字技巧,模仿经典名著和高收视作品,凭空想象,急功近利,随意嫁接,缺乏生活写实内功,难免让“悬浮”虚火上升。
尽管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不能按照一比一的简单复刻来描绘现实,但是从真实的人、事、物和客观逻辑出发,通过对当下和过往两种时空的准确把握,呈现其发展轨迹和规律,触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观照是打造一部优秀作品必须遵循的规律。观众难以忘怀的角色必然是接地气却又有特色的人物形象,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亮剑》里的李云龙等,但反观当下一些所谓现实题材影视剧,却肤浅地将“刻画”二字留在“原生态”,表现婆媳关系就陷于一地鸡毛,表现职场关系就陷于腹黑阴谋,表现两性关系就陷于三角恋……单薄的创作路径下是脸谱化的人物,以无病呻吟、嬉笑喧闹取代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和人性的探寻追问,既不符合生活的真实,更不符合艺术创作的真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影视作品的制作者们需要开阔视野,摒弃闭门造车,真正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灵感、汲取营养,才能精准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冲破“悬浮”的羁绊窠臼。
相关资讯
现实主义题材要能提出真问题面对真现实
” 如今剧集接近收官,要说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八里河派出所所长王守一必定排名靠前。” 而这种烟火气的由来,则源于赵冬苓对采访的“迷信”:“我每一个项目都会去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