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从鲜卑、乌桓、蒙古到后来的契丹和女真,他们有之间什么联系呢?

更新时间: 2025-10-04 14:21:26

阅读人数: 152

本文主题: 穿越到草原匈奴的小说

中国北方民族不外乎三大族系:肃慎、东胡、秽貊。东胡系出鲜卑、契丹、蒙古,濊貊系出高句丽,肃慎系出满族及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现在统称“通古斯民族”。

属于东胡支系,最早是游牧于大兴安岭一带的古代民族,语言应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在匈奴统治北亚草原的年代,鲜卑一度曾是“匈奴别部”,源于东胡被匈奴打散,分别退居鲜卑山和乌桓山,于是分称鲜卑族和乌桓族,都受匈奴节制。

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首次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后,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之后,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鲜卑在魏晋之际大兴,其中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慕容部建立诸燕政权,西魏则是鲜卑宇文部所建立。这一时期,鲜卑族共建立了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之后,鲜卑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作为民族逐渐消亡。

鲜卑人主体为东胡支系的北亚黄种人。1980年在大兴安岭北段发现的嘎仙洞(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证实鲜卑拓跋部起源于这一带。

但是鲜卑中也有高鼻深目的所谓黄头鲜卑,可能是白种人。《世说新语·假谲》载王敦称晋明帝为:“黄须鲜卑奴”,黄头指的是金发,黄须指的是黄胡子,可见晋明帝的相貌特征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相貌特征,其生母为荀氏,燕人。

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后又同为匈奴别部。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3世纪初乌桓大部分归附曹操,有万余落入迁中原,渐与汉族融合。留居塞外的大多并于鲜卑。

作为乌桓发源地的乌桓山,据考证在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西北140里的乌辽山。

始于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的东北亚游牧民族。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蒙古”一词是“忙豁勒”的音变,最早见于唐代,即新旧《唐书》中的“蒙兀室韦”。至于“蒙古”的汉文译写,始见于元代文献。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成书的《魏书》,将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库莫奚放在一起。关于契丹人的起源,一说“是匈奴和鲜卑融合的产物”,一说“起源于鲜卑系别部而不是鲜卑的直接后裔”

2004年以来,在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的消息公布于众之后,阜新成为解开契丹源流问题的“重地”。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原来,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契丹人被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最早的生息地可能是在西伯利亚。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 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期。

1115年,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建立金朝。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和水达达。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1635年,建州女真首领皇太极改为满州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从鲜卑、乌桓、蒙古到后来的契丹和女真,他们有之间什么联系呢?

被汉朝打跑的匈奴,竟在欧洲建立了帝国!

一支溃败的游牧部落,却改写了整个欧洲的命运

公元前36年,西域戈壁风沙漫天。一支汉朝远征军奇袭楚河畔的匈奴营地,汉将陈汤一刀斩了郅支单于。当飞骑将这颗头颅送往长安时,奏章上赫然写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是北匈奴在东亚战场的最后一次亮相。

没人想到,这群败军之众的逃亡之路,竟会掀起一场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海啸。他们穿越万里草原,最终在多瑙河畔建立起令罗马帝国颤抖的匈奴王朝——首领阿提拉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

当汉军铁骑在漠北草原横扫匈奴王庭时,这个曾经“控弦之士四十余万”的草原霸主迅速分裂解体。其残部主要分化为三大分支:

1.南下归附者——南匈奴的汉化之路

公元48年,南匈奴八部在日逐王率领下归附东汉。汉廷将他们安置在五原、云中等边郡,实行“取其旧俗,安于边地”的政策。归附的匈奴贵族获得厚待——昆邪王被封侯赐金,呼韩邪单于更被西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精于骑射的匈奴战士被编入“胡骑”部队,成为汉朝精锐边防军。

2.留守故土者——鲜卑崛起的新养分

公元93年,鲜卑铁骑踏破匈奴最后的漠北据点。十余万滞留故土的匈奴人整体加入鲜卑部落。这些匈奴遗民与鲜卑混血的后裔中,最著名的是赫连勃勃——他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大夏政权(407-431年),最终被吐谷浑所灭。

3.西迁远征军——改写欧洲史的流亡者

战败的北匈奴残部则选择了一条史诗级的西迁之路。从公元91年开始,这支队伍跨越万里,上演了古代世界最壮观的民族迁徙:

二、上帝之鞭:多瑙河畔的东方霸权

公元374年一个寒夜,匈奴骑兵彻底击垮东西哥特联盟,占据南俄草原,建立起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的新帝国。真正的震撼在阿提拉这位447年即位的雄主,将帝国版图扩张到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东罗马皇帝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一次性赔偿6000磅黄金,当阿提拉的铁骑出现在高卢时,巴黎郊外爆发了欧洲史上最惨烈的沙隆战役(451年)。“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我都能征服”——匈奴王乌尔丁的狂言,在阿提拉手中几乎成为现实。

三、 血脉密码:现代世界的匈奴印记

当阿提拉在453年神秘暴毙后,匈奴帝国迅速瓦解。残部分裂为多支,匈奴人的基因早已融入欧亚大陆的肌体。在西方,匈牙利人至今保留着与欧洲迥异的东方特质:姓名顺序是“姓在前,名在后”,民歌旋律与陕北、内蒙古高度相似。考古学家在从巴里坤湖到哈萨克斯坦的天山北麓,发现大量西迁匈奴墓葬群,成为他们万里长征的沉默见证。

而被汉朝击败的匈奴人,同样在绝境中开辟了崭新的生存空间。

真正的强者从不会因一次失败而消失——他们可能蛰伏于山西的农田,可能融入鲜卑的铁骑,也可能在多瑙河畔建立起让罗马帝国俯首称臣的新霸权。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鞑靼女真:六大游牧民族如何改写中国史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敕勒歌》描绘的不仅是北疆风光,更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千年博弈的缩影。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鞑靼、女真——这些名字曾让中原王朝闻风丧胆,也曾改写中华文明的版图。

如今,他们的血脉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基因,但他们的故事,仍值得被重新讲述。

一、匈奴:草原霸主的崛起与陨落

匈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对中原构成长期威胁的游牧民族,活跃于战国至东汉时期。他们以“单于”为领袖,凭借骑兵优势屡犯中原。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重创匈奴,迫使其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逐渐融入汉族;北匈奴西迁至欧洲,成为匈牙利人的祖先之一。这一支西迁的匈奴,甚至影响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堪称“上帝之鞭”。

二、契丹:半农半牧的帝国缔造者

契丹发源于东北,以半农半牧为生。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辽国,与北宋形成“澶渊之盟”的南北对峙。辽国鼎盛时疆域东至日本海,西达阿尔泰山,堪称“草原上的大唐”。但辽国最终被女真所灭,契丹人四散融入蒙古、汉族及中亚民族,今日的达斡尔族即为其后裔。

柔然源于鲜卑,曾短暂称霸草原,建立汗国与北魏抗衡。然而,柔然因内部分裂和突厥的崛起迅速衰落。公元555年,突厥大败柔然,其部众或融入汉族,或成为蒙古族先祖“室韦”的一部分。柔然的兴亡,印证了草原政权“强者为王”的生存法则。

突厥最初是柔然的锻铁奴隶,后逆袭成为草原霸主,巅峰时疆域东起辽东、西至咸海。隋唐时期,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最终被唐朝和回鹘联合剿灭。残部西迁中亚,建立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鞑靼并非单一民族,而是明朝对蒙古高原东部部族的统称。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二者与明朝时战时和。土木堡之变中,瓦剌甚至俘虏明英宗,震动中原。然而,随着女真崛起和清朝建立,鞑靼逐渐融入蒙古八旗,成为满蒙联盟的一部分。

六、女真:从边疆部落到帝国巅峰

女真族发源于东北,早期臣服于辽国。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灭辽攻宋,一度占据中原。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改称“满洲”,建立清朝并统治中国近300年。今日的满族即其后裔,而部分女真分支演化为赫哲族等少数民族。

这些游牧民族的故事,既是刀光剑影的征服史,也是民族融合的文化史。他们的铁骑曾踏破长城,但最终与汉族共同编织了中华文明的锦绣画卷。今天的56个民族,正是千年碰撞与交融的结晶。

标签: 故事传记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