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缠丝功健身养生的妙法
收藏于 : 2021-01-13 08:07 被转藏 : 2
1.太极缠丝功是按太极为阴阳、动静的原理,用顺逆、虚实、上下、左右、前后缠丝式的螺旋运动,姿式轻松、自然、柔和、舒展。也可作为静功前的辅助功,能帮助放松、入静。
2.缠丝功共八式,动作简单易学,安全省时,锻炼全面,效果良好。只要能站,人人可练。
太极缠丝功的效应,牵涉到人体的各个部位组织器官。它以腰脊(前肚脐、后命门)为轴,带动全身,上下肢体各部位关节和椎体贯串一起,节节转动,能舒筋活血;意念、呼吸配合,使意气形一体,能增强内脏功能,促进经络、气血畅通;踝关节的旋转带动了脊椎和全身的关节运动,能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使人变得更加聪颖。
1.指、腕关节旋转运动。松静站立,两手从身体两侧徐徐提起,与肩同离,手心向下,两肘微曲。然后十指关节带动胸关节向上、向右外后方旋转两圈;再手心向上,十指关节带动腕关节向下,向左内后方旋转两圈,这样为1次。共练6~9次,最后两手转回身体两侧(下同)。每次向上转为吸,向下转为呼,吸气时舌舔上愕,呼气时舌放平。此式久练,可以使指、腕关节活动,增强心肺功能(图21、22)。
2.肘关节旋转运动。站式同上。两手提至胸前作抱球状,左手略高于肩,手心向下;右手在小腹处,手心向上。松腰坐醜,上身略下蹲。此为预备动作。然后以腰为轴,带动上身及两手先向左旋转90度,接着两手颠倒滚球,变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抱球转正面,再向右转90度(两手肘始终悬空转动),这是1次。向左转时吸气,同时左腿变虚;向右转时呼气,同时右腿变虚。此式久练,可以消除上实下虚之弊。
3.肩关节旋转运动。站式同上。此节功法在上节泡球转腰的基础上进行。先将左手抬高向左后方划大圈,眼盯左手手指从上看到后方最远处;右手在小腹前30厘米,手心与划圈的左手上下相对,形成抱六球状,腰左旋转180度;接着右手抬高向右后方划大圈,眼盯右手手指从上看到后方最远处,腰右旋转180度。左转时吸气,右转时呼气。(图26、27)。
4.踝关节旋转运动。站式同上。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右脚调整为“丁八”步。以踝关节从里到外的旋转,带动膝关节和腰的转动,上肢作螺形旋转,把整个身躯上下关节贯串旋转运动。先左转90度,后右转90度。左转时左手从后方穿过腋下,手心向上作螺形旋转至胸前,反掌手心向下,此时以腰带动左手至后方划孤圈,落在左侧;右转时动作与左转相同,方向相反;形成两手左右交叉旋转。左手在前时左脚虚,右脚实;右手在前时右脚虚,左脚实。这样一左一右旋转为1次。左转吸气,右转呼气。此式是太极缠丝功的基本功,久练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还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中老年能延缓衰老(图28、29、30)。
5.按地气运动。站式同上。两臂从身体两侧徐徐提起,与肩平,手心向下,意念在十指和手心,好似手心与地面粘丝牵着,两手向下按时,意念粘丝自然收缩,向上升时粘丝拉长。两手向下按至膝关节外侧,随之脚耻放松,脚跟答地,两膝微曲。两臂向上升略高于头,随之脚跟离地,脚尖踮起。两臂一起一伏好似大雁展翅,轻松愉快。一起一伏为1次。每次起时吸气,伏时呼气。此式久练,有补肾、健脾、和胃、疏肝作用(图31、32),
6.低位试内气运动。站式同上。两手从身体两侧提至中丹田(肚脐处),手心向内,十指相对,似触非触,意念在十指,好像双手五指与五指之间藕断丝连。双目轻闭。开始从肚脐中心处两手拉开,略宽于躯体;然后两手相对合到原处。拉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一开一合为1次。此式久练,十指和中丹田有气感。这是培养练功者入静的好功法(图33、34)。
7.接天气运动。站式同上。两臂从身沐两侧徐徐提起,与肩平,手心向上。意念手心接天气,与天空挂丝粘住,两手上升时粘丝收缩,随之吸气;向下降时粘丝拉长,随之呼气。此式久练,作与“按地气运动”相同,对内胜下乘等症也有良好的效果(图35、36)。
8. 高位试内气运动。站式同上。两手从身体两侧提至胸前膻中穴(两乳头之间)处,十指相对,然后开合,功法意念、呼吸等均同“低位试内气运动”。此式久练,能增强心,肺功能(图37、38)。

太极缠丝功健身养生的妙法
1.太极缠丝功是按太极为阴阳、动静的原理,用顺逆、虚实、上下、左右、前后缠丝式的螺旋运动,姿式轻松、自然、柔和、舒展。也可作为静功前的辅助功,能帮助放松、入静。
2.缠丝功共八式,动作简单易学,安全省时,锻炼全面,效果良好。只要能站,人人可练。
太极缠丝功的效应,牵涉到人体的各个部位组织器官。它以腰脊(前肚脐、后命门)为轴,带动全身,上下肢体各部位关节和椎体贯串一起,节节转动,能舒筋活血;意念、呼吸配合,使意气形一体,能增强内脏功能,促进经络、气血畅通;踝关节的旋转带动了脊椎和全身的关节运动,能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使人变得更加聪颖。
1.指、腕关节旋转运动。松静站立,两手从身体两侧徐徐提起,与肩同离,手心向下,两肘微曲。然后十指关节带动胸关节向上、向右外后方旋转两圈;再手心向上,十指关节带动腕关节向下,向左内后方旋转两圈,这样为1次。共练6~9次,最后两手转回身体两侧(下同)。每次向上转为吸,向下转为呼,吸气时舌舔上愕,呼气时舌放平。此式久练,可以使指、腕关节活动,增强心肺功能(图21、22)。
2.肘关节旋转运动。站式同上。两手提至胸前作抱球状,左手略高于肩,手心向下;右手在小腹处,手心向上。松腰坐醜,上身略下蹲。此为预备动作。然后以腰为轴,带动上身及两手先向左旋转90度,接着两手颠倒滚球,变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抱球转正面,再向右转90度(两手肘始终悬空转动),这是1次。向左转时吸气,同时左腿变虚;向右转时呼气,同时右腿变虚。此式久练,可以消除上实下虚之弊。
3.肩关节旋转运动。站式同上。此节功法在上节泡球转腰的基础上进行。先将左手抬高向左后方划大圈,眼盯左手手指从上看到后方最远处;右手在小腹前30厘米,手心与划圈的左手上下相对,形成抱六球状,腰左旋转180度;接着右手抬高向右后方划大圈,眼盯右手手指从上看到后方最远处,腰右旋转180度。左转时吸气,右转时呼气。(图26、27)。
4.踝关节旋转运动。站式同上。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右脚调整为“丁八”步。以踝关节从里到外的旋转,带动膝关节和腰的转动,上肢作螺形旋转,把整个身躯上下关节贯串旋转运动。先左转90度,后右转90度。左转时左手从后方穿过腋下,手心向上作螺形旋转至胸前,反掌手心向下,此时以腰带动左手至后方划孤圈,落在左侧;右转时动作与左转相同,方向相反;形成两手左右交叉旋转。左手在前时左脚虚,右脚实;右手在前时右脚虚,左脚实。这样一左一右旋转为1次。左转吸气,右转呼气。此式是太极缠丝功的基本功,久练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还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中老年能延缓衰老(图28、29、30)。
5.按地气运动。站式同上。两臂从身体两侧徐徐提起,与肩平,手心向下,意念在十指和手心,好似手心与地面粘丝牵着,两手向下按时,意念粘丝自然收缩,向上升时粘丝拉长。两手向下按至膝关节外侧,随之脚耻放松,脚跟答地,两膝微曲。两臂向上升略高于头,随之脚跟离地,脚尖踮起。两臂一起一伏好似大雁展翅,轻松愉快。一起一伏为1次。每次起时吸气,伏时呼气。此式久练,有补肾、健脾、和胃、疏肝作用(图31、32),
6.低位试内气运动。站式同上。两手从身体两侧提至中丹田(肚脐处),手心向内,十指相对,似触非触,意念在十指,好像双手五指与五指之间藕断丝连。双目轻闭。开始从肚脐中心处两手拉开,略宽于躯体;然后两手相对合到原处。拉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一开一合为1次。此式久练,十指和中丹田有气感。这是培养练功者入静的好功法(图33、34)。
7.接天气运动。站式同上。两臂从身沐两侧徐徐提起,与肩平,手心向上。意念手心接天气,与天空挂丝粘住,两手上升时粘丝收缩,随之吸气;向下降时粘丝拉长,随之呼气。此式久练,作与“按地气运动”相同,对内胜下乘等症也有良好的效果(图35、36)。
8. 高位试内气运动。站式同上。两手从身体两侧提至胸前膻中穴(两乳头之间)处,十指相对,然后开合,功法意念、呼吸等均同“低位试内气运动”。此式久练,能增强心,肺功能(图37、38)。
太极拳初学者如何了解此运动规律
初学太极拳者很难找到太极拳的特点,很多人因为初学没有静下心来,进了不少的误区。初学者在学习之前应该了解一下太极拳教程,了解之后可根据自身条件再来实际操作,下面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一 基本功包括手上的各种缠丝动作和左右前后的步法练习 初学这个通过对基本功的学习会了解对手法、步法、手型等基本要求,明确自己所学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 按教练的分解口令把动作的一招一式来龙去脉弄清楚。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个姿势的方向、角度和重心的虚实变换。学太极拳和学写字一样,要一笔一划,认认真真,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初学时无法把练拳的速度放慢。太慢反而容易断续、笨拙,为了先记住刚学会的动作,可稍放快些速度比划,此法不求演练技巧和动作规范与否,只求动作顺畅,把动作的内容结构和重心的虚实分清即可,旨在将动作连贯起来。待动作稍熟练后再放慢速度体会细节。 练拳需要全神贯注,初学者很难做到这点,一步一步的慢慢来,先按照口诀练,在把动作与口诀协调起来。 在安静的前提下(坐车、睡前),闭目回忆刚学会的太极拳动作。像过电影似的将动作一个接一个在大脑中过一遍,口中可轻轻背诵动作名称,这样对强化记忆很有效。 将一套拳分成几段,逐段逐段地进行练习。第一段记熟后再记第二段,以此类推,自然容易记。如老架一路分成六段,老架二路分成四段,单剑分成六段等。 熟能生巧,只要坚定信念勤加练习定有所成。拳打千遍,其理自现。勤奋刻苦是练功的决定性因素。 熟能生巧,只要长期的坚持,不断刻苦努力的学习,一定会学成的。 关于初学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我们需要做到五个方面的要求,如下介绍。 第一、要思想放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念放松 打拳自无极始,预备式首先做到意念放松,意念放松方法很多。比如依次放松法,在意念的引导下,依次意想头面放松,两臂放松,胸腹放松,两腿放松,从头一直松到脚。 套路不熟练,也会影响打拳放松。有的人打拳时间不长,学了好几套甚至十几套太极拳,心思都用在记套路上了,以至没有心思去探求放松问题。 在动作过程中方法不正确,定势时姿势不准确,也不能做到放松。比如,上步时,后腿的膝、胯关节没有松开,就将后腿挺直地向前迈出,就会显得僵硬。 这个功力主要是指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不好,站也站不稳,下也下不去,也不能使身体完全放松。比如分脚蹬脚,由于平衡性不好。 太极拳的放松,是身体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的外柔而内刚。虚过,则为软、为懈;实过,则为僵、为硬。难就难在如何掌握虚实的度,做到无过无不及。只有掌握好这个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