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中方呼吁为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寻找办法

更新时间: 2025-10-09 14:45:23

阅读人数: 388

本文主题: 被国际禁止的武器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5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15日呼吁国际社会为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寻找办法。

耿爽当天在第三届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会议上表示,中东地区历史和现实矛盾复杂交织,实践早已证明,军事对抗不是正确出路,对话协作才是实现地区安全的现实途径。中方鼓励各国秉持共同安全理念,加强对话沟通,缓和紧张关系,管控矛盾分歧,消除误解敌意,不断积累互信,为最终政治外交解决彼此安全关切创造条件。各国还应努力构建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地区对话平台,保持可持续的对话进程,为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寻找可行路径和现实办法。中方提出的“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倡议,可以为此做出积极贡献。

耿爽说,大国争夺和外部干涉是中东地区持续动荡的重要原因。中方敦促有关国家摒弃狭隘政治私利,停止拉帮结派、挑动对立的错误做法,为维护地区安全做出切实贡献。同时,地区国家应加大自主意识,增强互信协作,共同抵制域外国家政治干涉,努力构建中东集体安全机制。核武器国家要切实承担应有责任,积极参与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会议进程。

耿爽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等国际军控法律文书,为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基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所有尚未加入上述条约的国家均应尽快加入并严格遵守条约义务。以色列尤其应尽快以无核武器国家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将所有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之下。个别核武器国家应摒弃双重标准,切实履行自身责任,避免开展有违《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目的与宗旨的核合作,为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树立正确导向。

耿爽表示,中国一贯支持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签署和批准了所有开放供签署的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并严格履行相关义务。中国也是唯一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今年1月中方还积极推动五核国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这一重要共识。本着上述精神,中国愿同有关各方一道,为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国际进程凝聚更多共识、注入更多动力。

中方呼吁为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寻找办法

德法科学家怀疑美军研制生物武器,违反国际公约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网10月5日报道,美国军方利用昆虫传播基因修改病毒的计划可能违反《生物武器公约》。德国和法国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DARPA网站上“昆虫联盟”项目示意图 DARPA网站截图

报道称,“昆虫盟国”计划由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 负责。实验的官方任务是通过昆虫传播的病毒进行植物染色体编辑。这项研究的作者注意到,实施该计划可能对环境产生深远的生物、经济和社会后果。科学家怀疑该项目能为美国农业带来实际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来,美国已经为该计划投入了2700万美元。

DARPA网站关于“昆虫盟国”项目的介绍,DARPA表示这一研究的所有工作都在封闭实验室、温室或其它设施内进行。DARPA特别强调将不公开资金信息。DARPA网站截图

俄罗斯武装力量防核生化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星期四表示,在格鲁吉亚卢加尔实验室工作的美国科学家以治疗的名义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有毒化学物质测试。

据俄新社9月15日则称,经过俄方的努力调查,美国一家生物研究中心的前任高管爆料了一个大机密,称美国已经研制了很多生物武器,这些武器不亚于当年日本使用细菌战的生物武器,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

据观察者网4日报道, 俄国防部称,美国很有可能正打着和平研究的幌子加紧发展其生化军事潜力。俄国防部还表示,国际社会不可能检查美国的生物武器研究实验室。

今年9月,格鲁吉亚国家安全局前局长吉奥尔加泽在莫斯科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他已敦促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理查德·卢加尔(Richard Lugar)实验室的活动进行调查。吉奥尔加泽声称,该实验室可能进行“致命试验”。

俄国防部15日对此回应称,该部门将分析吉奥尔加泽上传到网络上有关美国军事生物计划的文件,并将公布分析结果。俄罗斯国防部称,在发布的材料内容中有严重违法迹象。

俄国防部在通报中指出,目前,俄罗斯国防部的专家正在研究吉奥尔加泽发布在网上的文件。相关分析结果会向俄罗斯大众及国际社会公布。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此前曾表示,莫斯科将要求美国对该实验室的活动给予正式解释。

根据吉奥尔加泽的爆料,美国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近郊区的卢加尔实验室进行了包括人体实验在内的多项实验,且根据以前的文件记录显示,实验已导致多人死亡。

俄媒此前关于卢加尔实验室的报道

在吉奥尔加泽披露的美国军方文件中显示,卢加尔实验室正在研究利用昆虫进行生物攻击,例如使用无人机将攻击昆虫运送到攻击地点,通过生物攻击传播疾病。

俄罗斯方面多次对美国在俄边境附近部署生物医学实验室深表担心。

俄罗斯外交部认为,美国和格鲁吉亚当局竭力在掩盖这支美军部队及其活动的真实情况,这支部队在从事特别危险传染病的研究。五角大楼还在争取将这支伪装起来的美军生物医学部队渗透到独联体国家。

对于媒体报道和科学家的撰文,美国政府还未进行回应。

《禁止生物武器条约》是1972年美国与一些国家共同签订的,迄今已有143个国家签约。于1975年生效,是最早全面禁止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条约。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共15条,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不取得除和平用途外的微生物制剂、毒素及其武器;也不协助、鼓励或引导他国取得这类制剂、毒素及其武器;缔约国在公约生效后9个月内销毁一切这类制剂、毒素及其武器;缔约国可向联合国安理会控诉其他国家违反该公约的行为。

条款 I:在任何情况下,永不得取得及持有生物武器。

条款 II:销毁生物武器,或改以和平为目的,并结合资源及财力。

条款 III:不转让,或以任何方式援助、鼓励、诱使其他国家取得或持有生物武器。

条款 IV:采取国际必要措施以履行生物武器公约。

条款 V:双方、多国间互相协商以解决任何履行生物武器公约的问题。

条款 VI:必要时寻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协助,以追究违反生物武器公约,并认同其后续决定。

条款 VII:援助遭受违反生物武器公约国家所威胁的国家。

条款 X:遵守以上所有条款,并以和平的方式使用生物科技与科技。

美生物军事活动破坏国际规则

9月5日至9日,应俄罗斯要求,《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正式协商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俄罗斯代表团在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文件,指控美国从事违反《公约》的生物 活动,引发与会国担忧。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解释并未消除各方疑虑,加之美国长期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长此以往或将对《公约》的效力造成损害,致使国际社会的长期努力付之东流。

《公约》全称为《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源于1969年英国向18国裁军会议提出的一项单独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约草案,于1972年4月10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1975年3月26日生效,截至今年2月,共有184个缔约国。

《公约》共有15条,主要内容包括缔约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不取得除和平用途外的微生物制剂、毒素及其武器;不协助、不鼓励、不引导他国取得该类制剂、毒素及其武器;缔约国在公约生效9个月内销毁一切该类制剂、毒素及其武器;缔约国可向联合国安理会控诉其他国家违反该公约的相关行为等。

《公约》是第一部禁止生产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多边国际条约。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专家将《公约》称之为“21世纪最重要的军控条约”。2006年,《公约》第6次审议大会决定设立“执行支助股”机构,负责《公约》有关行政工作,协助《公约》在各缔约国的落实,监督信任措施机制等工作,所需资金由缔约国负责。

《公约》作为防止生物武器扩散领域的重要条约,其一项重要机制就是信任措施机制。经过几次修订,该机制目前要求各缔约国交换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和实验室情况、传染性疾病暴发情况、相关立法和行政法规等6个方面的信息。各缔约国通过情报信息的交换,避免或减少信息模糊、相互怀疑等情况的发生,加强和平利用生物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增进缔约国之间的信任。为方便各缔约国提交和获取相关信息,《公约》还建立了信任措施机制网络平台。不过,由于缺乏硬性约束机制,导致实际效果不佳。目前参加信任措施机制的国家未超过缔约国数量的一半。

相比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方面的裁军机制,《公约》缺乏确认缔约国遵守情况的机制和独立的国际机构来推动相关工作,导致其效力受损。为此,《公约》各缔约国曾试图建立约束性更强的核查机制。

2001年3月,《公约》缔约国特别小组提出一份长达210页的核查机制草案。当年7月,美国不顾各方共识、单方面拒绝通过该草案,并退出核查议定书多边谈判,导致谈判进程中止。美国声称,核查机制不会改善《公约》的遵守情况,还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商业利益。此后,美国一直一意孤行,并多次阻挠谈判重启。至今,尽管存在压倒性共识,《公约》缔约国始终未能重启核查议定书多边谈判。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的相关做法破坏了国际社会长期以来为防止生物武器扩散而做出的努力,对比美国对伊拉克和其他敌对国家所谓拥有生物武器的指控,美国的做法明显是双标行为。

除信任措施机制效果不佳、核查机制尚未建立外,《公约》在机构建设上也较为落后。如前文提到的“执行支助股”,只有3人,预算比一家连锁快餐店还要少。相比之下,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组织约有500名雇员,国际原子能机构约有2600名雇员,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约有280名工作人员。此外,《公约》还面临核查生物武器的技术挑战、财政状况不佳等问题。

美国本应带头遵守《公约》规定,与其他缔约国一同解决《公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彻底消除生物武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威胁。然而,美国不仅在《公约》机制建设方面采取不负责任的做法,其种种生物军事活动可能已经违反《公约》相关规定。

在俄罗斯最近提交联合国的一份美国专利文件中,描述了一种“毒蚊空中释放系统”,由无人机将大量携带病原体的蚊子运送至特定区域,释放蚊子致使特定人群感染烈性传染病,从而达到“低成本传播致死性疾病”并使对方瘫痪的目的。文件还强调,一旦“调整或清除法律限制”,该技术可立即用于军事用途,成为比现有最先进的武器更为有效的工具。俄罗斯防辐射、化学和生物武器部队在乌克兰实验室获得的原始文件也表明,乌克兰境内的几十个实验室在五角大楼的指导和资助下开展军事生物研究。尽管美国国务院此前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在乌克兰没有化学和生物武器实验室,但此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专家大卫·马丁就对媒体表示,他已与五角大楼官员确认,乌克兰境内的实验室正在对用于生化武器的致命病原体进行研究。

不仅是在乌克兰,美国在其他国家也建立了大量实验室,用于研究致命病毒。据韩国《统一 》报道,2009年至2014年,驻韩美军的4个实验室进行了16次炭疽杆菌试验,而韩国炭疽疫情一直不断。

五角大楼还出资1.61亿美元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附近建设了“卢加尔研究中心”。据当地媒体报道,该研究中心周围经常弥漫着令人不适的味道。保加利亚记者在对该研究中心报道时发现,该中心经常有美国军方人员出入,其中包括美国陆军的昆虫传染病专家。

事实上,这只是美国遍布世界各地实验室中的冰山一角。根据美国此前向《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的数据,美国在全球30个国家拥有336所生物实验室。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公约》缔约国,美国应正式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公布生物军事活动情况,并停止相关活动,给国际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和交代。同时,《公约》核查机制的建设也应重新提上日程,并在必要时对美国的生物军事活动进行国际独立调查。(李瑞 李享)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