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
本书是“千年十大思想家丛书”之一。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举行网上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评出了十大思想家,本书对排名第八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进行了介绍。 笛卡尔1596年3月31出生在法国,父亲是一位相当富有的律师。8岁时,父亲把他送进基督教会学校读书。他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因为身体不好,学校允许他每天早上在床上学习。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老年的时候。 软弱的身体挡不住有志的笛卡尔在科学征途上奋飞。他17岁进入普瓦界大学学习,20岁毕业后到巴黎当了律师。在学校,笛卡尔就十分热爱数学,在巴黎恰好遇到了两位热爱数学的神甫。在两位神甫的鼓励指导下,笛卡尔又花了1年的时间钻研数学,进一步奠定了数学的根底。 笛卡尔在法国军队里呆过几年,但他没有打过仗,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哲学和数学的研究上。 1628年,笛卡尔移居荷兰。他认为那里社会安定,思想自由,是搞学术研究的好地方。在那里他住了20年。 笛卡尔一生对人类社会有许多的贡献,但最重要的是在数学方面。例如:他是第一个使用开头的一些字母表示常量,用靠近结尾的一些字母表示变量的。我们所熟悉的代数中的x、y就是来自于笛卡尔。他还引进了指数和平方根的记号。 笛卡尔在军队服役期间热衷于研究数学,他一有时间就思考问题。他的伟大发现就是在床上得到的。一天,他躺在床上,发现了空中飞动着的苍蝇。他盯着苍蝇入了神。他想到苍蝇在每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苍蝇所在的位置处相交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来确定。在二维平面上,如在一张纸上,每一点都可以由在这点相交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来确定。例如:地球表面上所有的点都可以由经度及纬度确定。利用笛卡尔的坐标系,平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用两个数的有序组来表示,如(2,5)或(-3,-6),这可以解释为“由始点东边2个单位和北边5个单位”或“由始点西边3个单位和南边6个单位”。对于空间中的点,需要用3个数的有序组,第三个数表示上下的单位。 一个代数方程表示一个变量y如何按照某种固定的格式依赖于另外一个变量x的涨落。例如y=x2-5,对于x的每一个数值,都有y的某个确定的值。若令X等于1,y就成为-3;如x是2,x就是3;如x是3,y就是等于13,如此等等。如果把这些x、y的组[(1,-3),(2,3),(3,13),……]所代表的点变成笛卡尔坐标系下平面上的点,就得到一条光滑曲线,在这个例子中是一条抛物线。每一条曲线通过笛卡尔坐标系表示一个特殊的方程;每一个方程表示一条特殊的曲线。 笛卡尔应用坐标方法,把数学的两大形态——形与数结合了起来。解析几何使变数进入了数学,立即使运动进入了数学,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笛卡尔把这个概念写到了1637年出版的《方法论》一书中的附录之一《几何》中。这也是他的唯一一部数学著作。 笛卡尔的一生著作极多,他的著作绝大部分是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哲学家的盛名掩盖了笛卡尔在数学上的光辉成就。笛卡尔在其他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用微粒子的涡动理论说明太阳和行星的运动,发现了光折射的基本定律;证明了宇宙永远保存着同量的运动,提出了运动守恒定律;研究了多种器官的构造和胚胎发育情况,首次提出了神经传导和反射机能的理论;反对经院哲学,主张创立为实际服务的哲学,在总结前代科学家科研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演绎法。因此应该说,笛卡尔是近代科技史上的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学者。 在笛卡尔的一生中,他的成绩是那么辉煌.但是他在有生之年没有为此自负,相反,他却说:“我的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是无知的。”这种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正充分显示了一个伟大学者的崇高品质。
刘自觉,男, 1960年4月生。山西临猗人。1984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分配到太原师专政史系任教,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等课程。2000年到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任教,主讲《美学》、《西方文艺理论》等课程。2004年被评聘为教授,兼任文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生命美学。

实证哲学之父
”这是对科学的莫大尊重,也同时是对于历史的连续发展性的坚信。这句名言所蕴含的深刻且无穷的思想,更是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是思想界的新时代,预示着西方哲学从近代转向了现代;是现实界的新时代,昭示着一种追求现实自由以及幸福的权利成为了每个人确切拥有的。这便是实证主义,一个将科学精神融入人文哲学的新的方向转变,当然不仅是哲学的研究目标发生了改变,实证主义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一种真正具有创造意义的。
创造了现代的诸多社会科学的流派,同时让“
孔德,法国的重要且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 其更是哲学流派中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实用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科学主义等,的的确确是“现代科学”或者说是“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而这样一位开创新路的思想伟人,则一生充满了曲折以及坎坷。其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孔德则相反,在他14岁时便与天主教决裂,这也毫无疑问地与他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关系疏远且隔断。
之后的孔德狂热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以及政治生活中,期盼着民主共和,热衷于启蒙时代的新兴思想,并且其个人还拥有着广泛的社会责任感,将改进社会以及帮助他人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价值取向也深深影响了他的思想理念。之后,便是他真正开始“ ”地酝酿自己思想的重大事件——孔德做了 空想社会主义杰出代表圣西门的助理 。从一开始孔德对圣西门的追崇,再到之后二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最后二人也彻底地断绝了关系,并且开始在理论层面互相攻击。虽然离开了这位社会活动家的支持以及帮助,但是这也恰恰帮助孔德自己完成自我思想体系的构建。
而孔德的爱情故事也常常折磨着他。从他与妻子的婚姻失意开始,他便陷于自我的绝望痛苦中,并且加之健康问题,最终导致了其精神上的混乱。晚年时他又遇上了自己后半生深爱着的人—— ,即使二人感情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条件的限制而被阻隔,但是这并不妨碍孔德的一心痴情,最终让他得以在对爱情的满足中离去。
孔德的思想最为主要的,就是—— 二字。对于实证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这不假。并且作为一个哲学分支,实际上也就是以“实证”方法为革新的哲学派别而已,仍然是在哲学的范围内因对不同问题的独到意见,而形成的一家之言。但是对于孔德,“实证”的哲学,或者说是实证的原则,贯穿了他的整个思想体系,无论是其广博的人文各学科的来源、研究方法以及目标,乃至思想研究的终点都是“实证”。 孔德认为所有的知识、真理来自于现实、当下,这是一种 方式,去认识现实中的种种客体之间的固有联系以及相互的先后关系,也就是“ ”。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即观察、实验的方法去认识世界;而他同时将研究的最终目标认为是“ 更好地让人去协调思想以及实际,更好地去在社会中生活。 很明显,这样的社会学倾向将实证作为了思想研究的归宿以及终点。总的来说,孔德最为重要的并不是其什么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其所开创的研究思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下面是简要的其实证哲学的内容思路。
实证哲学的观点——人类精神“三阶段”
对于孔德而言,同时对于实证主义哲学,所持的一个重要立场就是“ 实证主义将是精神发展的最终阶段 ”。在孔德的思想认识中,认为人类的精神经过了“
在此阶段,人类去幻想企求能够探索世界万物的内在本质以及存在的至高原则。并且期冀获得绝对的真理,包括所谓的“ ”。而这其实正是人类精神不完善、不成熟的开始阶段。这样的认识充分说明孔德的绝对的颠覆思想。相较之上回说到的克尔凯郭尔,后者还不过是将绝对知识看作笑话,而关注自我的存在的绝对性;而前者则更为绝对,直接认为那些探求以及本体论、认识论实在是无用的,没有希望的。神学阶段除了是探索世间真理,同时在政治上依靠宗教进行统治,呈现君主权威的状态。
”的过渡,而且还是“神学的'退化’阶段”。这时期人们希望用纯粹的理性去思考万物的基本性质,并构建“绝对知识”的体系,这是一种更为无力的神学的状态。对应的恰是孔德之前的甚至就是他正处的时代——国家主义以及人民自由时代。
这个阶段便是最终的阶段。人们发现探索世界的本质、起源以及那些虚空的徒劳无益,转向对世界进行推理以及考察,开始转向当下的生活。“ 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 ”这里便足以看见孔德的实证倾向是对当下社会的帮助以及提升。此阶段可以让人类的思辨兼顾稳定与灵活;让人类的生活保证热情与冷静。
而实证哲学的特质,或者说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便是实现“实证”的人本世界,并且同样具有以下的性质:
实证主义研究的就是符合我们理性能力的,并未逾越其限度,对那些世界的“奥秘”不加探索。
有用的,对于个体以及社会发展有用的才需要研究。
作为知识体系要形成一体的逻辑,知识间不冲突且相互补充。
知识的描述要准确有“度数”,这也是实证主义的“定量”原则。
实证主义哲学的价值——社会学意义上的
继以上而言,实证主义哲学对于哲学的研究路径、方法、来源以及目标进行了确定。孔德还直接说明了自己的实证主义的意义——那便是可以成为人类知识的最高阶段。孔德的排序是“ 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人伦社会综合学 ”。这个序列中孔德将原理越简单抽象,但实际就是应用最广泛地放在了前面。这也就是孔德实证主义的特质——“ 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融进人文哲学中 ”。实证主义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本哲学”的再统一。而其意义也不仅是社会上,还包括对于精神、道德、政治的扩建。
实证主义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构筑,可以让社会中的思想稳定、有序;其次形成连贯的认知体系;并且确实可以用于实践、解决现实问题。
实证主义将实现人类群体以及个体的意义价值的展现,促进那些原则以及真实的个体事件之间的协调。从而让社会中的道德重现光明。
实证主义的箴言:爱、秩序、进步。 ”作为实证主义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创始人,孔德的思想值得我们去认真探寻,并用于我们的实际中,借以去好好生活。
哲学名言“我思故我在”是什么意思
你曾经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你所处的这个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是虚幻的。也就是说,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工作,以及你以前的成长经历,甚至你两小时前刚陪女朋友看了场电影,五分钟前才抽了根烟,这一切都是并不存在的,只是你大脑中的一种感觉或是虚幻的景象。
如果是你的一位好友忧虑的、郑重其事的告诉你上述他的想法时,我想你肯定会赶快打电话叫心理医生或是精神病院的大夫,挽救他于崩溃的前夕。
大家知道上述想法是谁提出来的吗?是笛卡尔,于是,他成为了近代哲学之父,揭开了哲学史上新的一页。
所以说,假如你身边有人提出了一个违背常理,疯狂的问题时,切莫急于把他往不正常的行列划分,也许他是一个哲学天才呢。
笛卡尔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那这个世界岂不是荒谬和没有意义的?但其实并非如此,他认为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在怀疑。我什么都可以怀疑,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我在怀疑一切事物,怀疑必然也是在思考,那么我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这就是笛卡尔的那个响彻寰宇的名句“我思故我在”。
“我思”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哲学当中的重要性是从笛卡尔开始。在笛卡尔以前,人们一般都是讲灵魂。自我意识在认识论中的主要作用是从笛卡尔开始的。近代哲学家们都承认在我们内心当中用来确定为真的标准,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他们都不用外在的标准来衡量理论的真假,都把自我意识当作知识的核心,源泉和基础。
笛卡尔之前的培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
笛卡尔说:“要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笛卡尔说:“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有一点不可以怀疑,那就是我正在怀疑”。“我思故我在”,其实是“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我思,故我在。”那意思就是说,既然我在思考,那我当然就是存在的了。 事实上,完全怀疑自己存在的人并不多,人们至多也只是在怀疑自己肉体的存在,还很少有人怀疑自己的感觉、感情和思想的存在。“我们头脑中的感觉和感知世界是我们唯一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世界”,这些东西我们是不应该怀疑的。
人们怀疑最多的还是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吗? 笛卡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帮助我们证明了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他给我们的灵魂找到了一个安身之所,从而避免了我们的灵魂像个孤魂野鬼似的无处寄托。但是,他同样也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因为他同样也告诉了我们,外部世界的真实性是无法证明的。 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但是人们最终感觉到的只是自己大脑里的一种东西。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所有认识都是通过推测而得来的。我们是通过感觉现象来推测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