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原创解放战场上的三大王牌兵团,下辖部队全部保留,兵团司令皆是名将

更新时间: 2025-10-17 17:08:32

阅读人数: 195

本文主题: 解放战争之南方集团军小说

在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后,英勇的人民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编。根据上级发布的指示,取消了此前采用的纵队编制,转而建立了更为规范的军级编制。同时,为了提高指挥效能,还引入了兵团制的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一个兵团下辖三个军,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兵团下辖四个军的情况。

1949年,人民军队共整编成16个兵团。后来,随着一些部队起义加入,兵团数量增加至19个。这19个兵团的综合作战能力各有差异,实力强弱不一,且人员编制规模也存在明显区别。举例来说,第一野战军下辖的兵团数量无法与第四野战军下辖的四个兵团相提并论,规模明显较小。

根据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第四野战军的王牌部队人数达到五六万人。由此计算,第四野战军所辖的兵团人员总数均超过10万人,展现出强大的兵力优势。

被誉为王牌主力兵团的有很多,像大家熟悉的第13兵团、第一兵团、第九兵团和第12兵团,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中的尖刀力量,承担了重要战斗任务。

不过,有三个王牌兵团的情况较为特殊。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兵团下属的部队有的改编转行,转为海军、空军或炮兵部队,部分部队则被裁撤或转为生产部门。唯有第四兵团、第19兵团和第14兵团得以完整保留,成为极为重要的王牌兵团。

这三个兵团无疑是当时最为强大的部队,也是解放战争中的核心尖刀力量。第四兵团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由著名的陈赓将军担任司令员,下辖第13军、第14军和第15军,军长分别是周希汉、李成芳和秦基伟。

第19兵团也被称为杨罗耿兵团,司令官是赫赫有名的杨得志将军,下辖第63军、第64军和第65军,军长分别为郑维山、曾思玉和邱蔚。

第14兵团是我军历史上存续时间最短的兵团。尽管存在时间不长,但其战绩辉煌,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的王牌主力兵团。该兵团下属的第39军被誉为“全军第一”,第41军享有“塔山猛虎军”的美誉,第42军则是“岭南雄师”。兵团司令员是著名的上将刘亚楼。

新中国成立后,第四兵团的第13军和第14军驻守祖国西南边境。长期在山地和丛林中艰苦训练,使得这两支部队成为人民军队中最擅长丛林作战的精锐部队。它们分别被誉为“山中猛虎军”和“丛林猛虎军”。

第四兵团下辖的第15军则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千岁君”的称号。同时,第15军还是我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19兵团的三支军队全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63军在铁原阻击战中表现卓越,成为表现最为出色的王牌军之一。第64军和第65军同样表现不俗,都是抗击西方列强的重要力量。

1985年,63军、64军和65军均得到保留,并注入大量新鲜血液,发展成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三支王牌集团军。

新中国成立后,第14兵团下辖的三个军也全部得以保留。其中第39军和第42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志愿军十大王牌军之一,而第41军则驻守祖国南大门。

在1985年的全军改革中,第39军、第41军和第42军均改编为集团军,成为我军战斗力最为坚韧的王牌集团军。特别是第39集团军,被誉为“碟血先锋军”,是三大重装集团军之一,归战略预备队总部直接领导。

原创解放战场上的三大王牌兵团,下辖部队全部保留,兵团司令皆是名将

原创陈粟大军下辖的五大主力部队,最后是保留一个,裁掉四个

陈粟大军,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后来改编成了第三野战军。这支部队的司令员是陈毅,副司令员是粟裕,所以,大家普遍称之为“陈粟大军”。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陈粟大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至它的巅峰时期,这支部队下辖16个主力部队以及一个特种兵纵队,总人数达到约70万,位列四大野战军中的第二位。陈粟大军不仅打出了多个决定性的胜利,还创造了一系列经典战役,为最终的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陈粟大军的杰出表现,体现在许多关键战役中。举例来说,孟良崮战役创下了我军歼灭敌军王牌的纪录,济南战役则是我军首次成功夺取大城市,展现了非凡的攻坚作战能力。这些历史性战役不仅为陈粟大军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为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经过四年的激烈战斗,陈粟大军不仅歼灭了大量敌军,还俘虏了成千上万的敌人,解放了无数县城,展现了它在作战上的卓越能力。此时,陈粟大军培养出了一批骁勇善战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不仅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还成为建国后保卫祖国的骨干力量。

陈粟大军下辖的16个主力部队中,有五支部队以作战顽强、战术能力强大而脱颖而出,成为陈粟大军中的精锐。这五支部队分别是第20军、第23军、第24军、第27军和第21军。它们在解放战争中担任了最艰巨的作战任务,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战役中,常常是由这些部队担当主攻任务。正因如此,这五支部队被誉为“第三野战军的五大王牌军”。

首先,第20军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红军闽东独立师及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经历皖南事变后,这支部队改编为第一师,粟裕将军亲自担任师长,三个旅的旅长分别是叶飞、王必成和陶勇等,这三位将军都在之后成为华东野战军五大主力纵队的司令员。叶飞将军虽未担任第20军军长,但他后来调任第十兵团司令员,留下了深刻的军事足迹。

再来看第23军,这支部队的前身为红军挺进师和闽西红军队伍。陶勇将军曾是其军长,部队经历了抗美援朝、解放战争等多个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些战斗中,第23军与美军、苏军及国内敌军多次交锋,屡次取得辉煌的胜利,成为我军最具战斗力的王牌之一。

第24军,原是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和第二支队第四团的组成。作为红军背景深厚的部队,第24军吃苦耐劳,作风顽强。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在此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摧毁了敌军张灵甫的指挥所并将其击毙,成为解放战争中不可磨灭的胜利篇章。

第27军则源自抗战时期的胶东根据地八路军,部队善攻善守,战斗力极强,是第三野战军中的一支王牌部队。在解放战争及建国后的多次战役中,第27军表现出了卓越的战术水平与应变能力,是中国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柱之一。

最后,第21军由新四军第二师和第四师发展而来,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之一。该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淮海战役中俘虏了杜聿明,并参与了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的解放工作。

这些五支王牌部队在建国后的1985年,成功改制为集团军,成为中国军队历史上24个陆军集团军之一。随着科技和信息化作战的兴起,现代战争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此,逐步取消了一部分部队。1985年后,第23集团军、第24集团军、第20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相继被裁撤,仅有第21集团军成功保留,并在2017年被重新改编为76集团军,成为如今的十三大集团军之一。

总结来说,陈粟大军的五大主力部队虽然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但它们在中国军事历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最终,除第21军保留外,其余四支王牌部队(第20军、第23军、第24军、第27军)都被裁撤,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但它们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

解放战场上的三大王牌兵团,下辖部队全部保留,兵团司令皆是名将

在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后,英勇的人民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编。根据上级发布的指示,取消了此前采用的纵队编制,转而建立了更为规范的军级编制。同时,为了提高指挥效能,还引入了兵团制的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一个兵团下辖三个军,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兵团下辖四个军的情况。

1949年,人民军队共整编成16个兵团。后来,随着一些部队起义加入,兵团数量增加至19个。这19个兵团的综合作战能力各有差异,实力强弱不一,且人员编制规模也存在明显区别。举例来说,第一野战军下辖的兵团数量无法与第四野战军下辖的四个兵团相提并论,规模明显较小。

根据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第四野战军的王牌部队人数达到五六万人。由此计算,第四野战军所辖的兵团人员总数均超过10万人,展现出强大的兵力优势。

被誉为王牌主力兵团的有很多,像大家熟悉的第13兵团、第一兵团、第九兵团和第12兵团,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中的尖刀力量,承担了重要战斗任务。

不过,有三个王牌兵团的情况较为特殊。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兵团下属的部队有的改编转行,转为海军、空军或炮兵部队,部分部队则被裁撤或转为生产部门。唯有第四兵团、第19兵团和第14兵团得以完整保留,成为极为重要的王牌兵团。

这三个兵团无疑是当时最为强大的部队,也是解放战争中的核心尖刀力量。第四兵团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由著名的陈赓将军担任司令员,下辖第13军、第14军和第15军,军长分别是周希汉、李成芳和秦基伟。

第19兵团也被称为杨罗耿兵团,司令官是赫赫有名的杨得志将军,下辖第63军、第64军和第65军,军长分别为郑维山、曾思玉和邱蔚。

第14兵团是我军历史上存续时间最短的兵团。尽管存在时间不长,但其战绩辉煌,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的王牌主力兵团。该兵团下属的第39军被誉为“全军第一”,第41军享有“塔山猛虎军”的美誉,第42军则是“岭南雄师”。兵团司令员是著名的上将刘亚楼。

新中国成立后,第四兵团的第13军和第14军驻守祖国西南边境。长期在山地和丛林中艰苦训练,使得这两支部队成为人民军队中最擅长丛林作战的精锐部队。它们分别被誉为“山中猛虎军”和“丛林猛虎军”。

第四兵团下辖的第15军则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千岁君”的称号。同时,第15军还是我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19兵团的三支军队全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63军在铁原阻击战中表现卓越,成为表现最为出色的王牌军之一。第64军和第65军同样表现不俗,都是抗击西方列强的重要力量。

1985年,63军、64军和65军均得到保留,并注入大量新鲜血液,发展成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三支王牌集团军。

新中国成立后,第14兵团下辖的三个军也全部得以保留。其中第39军和第42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志愿军十大王牌军之一,而第41军则驻守祖国南大门。

在1985年的全军改革中,第39军、第41军和第42军均改编为集团军,成为我军战斗力最为坚韧的王牌集团军。特别是第39集团军,被誉为“碟血先锋军”,是三大重装集团军之一,归战略预备队总部直接领导。

标签: 第四野战军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