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红楼梦的意义是什么?
“红学”走过了百年,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研究了百年在许多问题上已经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红学却刚好相反。“百年红学”才算刚刚起步……人们颇不理解一部小说何以研究百年。从现代学科分类来说“中国语言文学”算一级学科,下面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算二级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大概只能算三级学科,按照这种排法,研究《红楼梦》的红学顶多算“四级”学科。因为严格地说,研究《红楼梦》只是明清小说研究的一部分。那么红学研究的意义何在?我记得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大资本、大科技、研究与发展,最终的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信仰、自己的泥土。”她还认为:“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所以研究红学的意义在于:第一,《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生长于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棵大树。我们研究的红学已经远远超过了研究《红楼梦》本身的范围。在华夏文明中很难找到像《红楼梦》这样集聚众多知识、思想、哲学于一体的煌煌巨著。研究红学其实就是把《红楼梦》作为引子来研究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艺、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等等,换言之也就是研究整个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这是红学研究的第一大意义之所在。第二,红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人们能从中找到终极追问的自我答案。当人们追问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时候,当人们探讨传统思想的艰难历程的时候,人们就能在《红楼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也许这一答案只适合于一位追问者,但是每一位追问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文化是永远不能从根本改变的,虽然社会形态决定文化形式,但是构成一种民族文化的灵魂却永远扎根于这个民族的最根部。第三,红学研究的意义也在于它能展示中国传统学术流派的演变史。中国是学术大国,传统学术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等。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学研究为开端的,从此把学术史分为传统学术史和现代学术史。中国的传统学术是不重知识论的,也可以说有道德传统,少知识性传统,而现代学术史追求学术独立的自觉性,并试图用新的学术观念和方法反思固有学术,追求新解。第四,红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一部《红楼梦》聚集国际国内众多的文学家、美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的智慧与灵光把他们的治学方法,治学态度、专业专攻一起融会贯通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从而建立一种博采众长的学术体系,使华夏文化更为光彩夺目。

如何才能读懂《红楼梦》,千万别用解读文章代替你阅读原著书籍|红楼梦|故事|读书
自己写了半年的《红楼梦》解读文章,总共近三百篇几十万字的内容,今天应部分网友要求,开始进行整理,并对过去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修正,按回目前后顺序进行系统的讲解关于《红楼梦》这本书,我是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解读文章,能让你更容易的走进《红楼梦》世界。 首先我要说的就是,不能以解读文章代替自己亲自阅读原著,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其实原因在于我们读书,是为了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而故事情节只是次要,如果读书仅仅只是为了无聊的打发时间,我还是建议来一句“王者荣耀”更好一些。 这个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其实就是自己的一套思考逻辑,这这个思考逻辑源于你读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辨别、评判,自身深入到故事情节中感受别人的经历和人生带给你的启发,然后通过别人的解读文章,你进行对比自己的理解,从而客观的认识自己思维方式。 读解读文章,其实就是和解读作者进行沟通,然后看看别人的见解和自己的见解有何区别,看看需不需要自己矫正自己的理解方式,还是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新的认知。 这样你才会在读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认知,从而实现提升自己对待任何事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对于你自己实现人格的独立,思想的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现在《红楼梦》解读,五花八门层次繁杂,会给你造成理解的混乱,扭曲你读书的初衷,甚至误入歧途,现在我就通过我的这个系列的文章,为你打开《红楼梦》的一扇门。 在读我这个系列的解读文章之前,我通过这篇前言,先和大家重新认识关于阅读《红楼梦》的几个认识,首先就是作者和文本内容,有人在关于作者和文本内容上有一种不合理的理解,总是将两者混为一谈,我是不建议大家把这两种知识在一开始,同时的带入到《红楼梦》阅读过程中去,这样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误读。 作者和文本内容首先要完全的分开,有人把解读文章理解成红学,这本身就已经误读了,红学是研究作者,还有索引这些内容,不应该掺入到文本阅读中去,有人会说,你不认识作者,不认识故事背后的历史,你怎么能读懂《红楼梦》? 这是一部分人,把读懂书理解成读懂历史,这完全是两码事,我们是要读懂书中的故事,和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内容背后是一些道理,一些经历,一些哲学,这些完全不需要作者的家史,作者在完成一本著作之后,这本著作本身就成为一个独立的身份,完全可以脱离开作者,如果一个作者连故事都讲不清楚,需要我们去拜读他的家史来阅读故事,那我只能认为是这个作者不会写故事。 因此作者是不是曹雪芹,在我们读《红楼梦》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意义不大,甚至可以忽略,我们只需要了解书中给我们的文本内容即可,有多少读多少,如果因为残缺,而无法完成理解的内容,我们完全在这个阶段可以选择放弃,如果后期你对这本书有更深的探索需求,那就另当别论。 然后,就是读《红楼梦》这本书之前,我们可以化繁为简,首先分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故事层面,就是书中描写的表面故事,第二个层面就是思想层面,就是理解作者讲述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意义,也就是书中的灵魂。 我们估计从小都知道,读书就是和作者交朋友,书就是作者的语言,我们交朋友都有个这样的认识,就是我们通过和朋友的交谈,可以认识到朋友的人性好坏,但这个认识的过程,是你通过交谈的内容进行理解,进行思考判断的结果,而不是朋友亲口告诉你他是好还是坏。 这样大家都理解读书为什么要思考,要理解思想层面了吧,因为书面的故事内容,就如同它不可能告诉你这个朋友是好是坏,而必须通过这些表面内容对其分析,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你在分析分过程中懂得了故事,就如你在分析朋友的过程中懂得了处世一样。 敲黑板讲重点:1、前期不要把曹雪或者是红学掺杂到阅读《红楼梦》这本书的过程中去;2、《红楼梦》这本书我们的阅读方向是了解故事层面和分析精神层面。 文:饼子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红楼梦》书籍:200年前率先出口日本
1793年11月23日,一艘名为“寅贰号”的货船从浙江乍浦港驶出,经过20多天的航行,于12月9日抵达日本长崎港。当日方查验货物时,发现其中还有67种中国图书,而其中一种名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共9部18套。或许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部书日后将风靡世界,而这次航程也成为《红楼梦》走向海外的最早记录。19世纪,风靡日本、朝鲜由于文化上的渊源,当时日本很多文人均能读写汉字,所以直接阅读中文版《红楼梦》不存在什么障碍。《红楼梦》很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日本文人的强烈关注和追捧。更有趣的是,自明代以来,日本的外国语言学校在教授汉语时都以南京官话为基础,但自从《红楼梦》传入后不久,他们便转而学习北京官话,而《红楼梦》则成为学生必备的教材。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3),许多上层文人争相购买和借阅《红楼梦》,《红楼梦》一时洛阳纸贵。进入明治时期,《红楼梦》在日本文人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就连当时在日本的一些中国人士也深有体会。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以参赞身份出使日本期间,在与当地文化界友人进行笔谈时,曾多次就《红楼梦》进行过热烈讨论。当时一些日本友人不仅认为“不谈《红楼梦》就不是读书人”,而且还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向黄遵宪请教。据记载,1878年黄遵宪与日本学者谈论《红楼梦》时,曾指出“《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至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为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恨贵邦人不通中语,不能尽得其妙也。”不过黄遵宪的这种遗憾很快就被弥补了,因为不久后,随着日译本的出版,《红楼梦》在日本的忠实读者也越来越多了。1892年,日本著名诗人、一直将《红楼梦》推崇为“天地间一大奇书”的森槐南首先翻译了《红楼梦》第一回楔子,从回目开始,到“满纸荒唐言”为止,发表在《城南评论》第2号上,从而开创了《红楼梦》日译本的历史。以此为肇始,各种形式的日译本《红楼梦》层出不穷,这也使得更广泛的日本民众能够走近这部来自中国的名著。一位名叫菊池三郎的学者说:“提到林黛玉,幕末、明治的日本人大概都是知道的,我的父亲在谈话中曾说林黛玉是美女的典型一事至今还留在我关于童年的回忆里。”同样是由于文化上的亲缘关系,《红楼梦》在朝鲜半岛也掀起了热潮。1800年前后,就有了中、朝文对照的全译抄本《红楼梦》。据说该译本竟是朝廷文官受命为王妃或宫女提供的消遣读物。更有趣的是,由于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朝鲜半岛的文人们还创作了风格类似的作品,如《玉楼梦》、《九云记》等。«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唐毓瑨
相关资讯
红楼梦美芹书籍
红楼梦诗词 美芹 正版书籍小说畅销书 众阅国学馆 曹雪芹 著 红楼梦诗词解读鉴赏全解 红楼梦诗词赏析中国华侨出版社正版包邮红楼梦诗词美芹9787511379337中国华侨出版社正版包邮 红楼梦诗词 美芹......
下篇:白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