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9 18:04:22
《周易参同契》说:“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天体阴阳各半,平衡而不倾,所以能永久长存不坏;而人体是一小天地,得到阴阳平衡能结丹胎,也能延年益寿而长生。人体男性到十六岁,女性到十四岁,正是阴阳各半合成的月圆时期,此时修炼丹功,很快可炼成金丹。有丹在体内升降活动,身体就能健康长寿,可是人到成年破身以后,精气流溢,体质由强变弱。阴阳得不到平衡,健康就不得保障。道家养生功法,强调采补精气,平衡阴阳,能使弱者转强,老者返少,就能我命由我不由天。怎样对人进行采补?采补功法,分两个阶段:
一、调药就是调养生精,练法坐式以舒适为宜,二目观光凝神,眼珠对并观看鼻梁根处之光,俟眼前模糊不清时,回光返照于两眼中间祖窍内,闭目垂帘,内睁观看祖窍里边的空虚,内观5分钟,把目光移到脐下腹中,观看腹中气海穴,要朗彻目光,照暖气穴里空虚,永存不散。初炼观视15分钟,如不觉苦,可以延长30分钟。如此炼法,气穴发暖就生精水,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把阳精收回。具体炼法:外阳一举,坐式如前,先提根,即用力一提会阴,鼻孔吸气,眼往上翻看,以神领气,心意随之,由会阴向后走,尾间、夹脊、玉枕,至百会一停,再一呼气,眼往下看,以神领气,心意随之,从百会下走祖窍、绛宫、气穴,直达会阴。后升前降,正一圆周,如此3至5个呼吸,外阳即可缩回,这就是后升前降转**法**轮的回收精气法。日积月累,身体越来越强壮,精力越来越充沛,活子时越来越勤,而外阳兴起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从1次呼吸至7次呼吸,外阳仍然不倒,应改用降龙法制之:坐式如前,凝神内视会阴穴,会阴一提鼻孔吸气,意想从会阴提到脐下气穴,再用绛宫之气下沉于气穴,鼻孔呼气,一提一降为1次,如此1至3次,外阳自缩。若用7次,仍不缩回,感觉外阳发胀,有破关而出形象。当用下手炼精化气的伏虎手段。
...太极十三式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拳术,属于中国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被誉为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道家武术功法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道家武术功法:
-概述:太极拳是道家武术的代表之一,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强调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通过缓慢而连贯的动作,配合深长的呼吸,达到调和气血、增强内力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