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名词解释答题技巧

更新时间: 2025-09-10 16:42:36

站內所有关于历史学名词解释答题技巧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历史学名词解释答题技巧有关的所有知识

专业课复习

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作用、意义、影响。

一般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其特点是:总、分、总。概括句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分述与内容对应,结尾与作用、意义、影响对应。例如:

A.推恩令(07年):"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青苗法(10年):①王安石新法之一。又称"常平法"或"常平新法"。②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将各地常平仓的钱谷借给请贷的农户收获后加息归还。③意在抑制民间高利贷,政府也因此获得利息收入。

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由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答案。概括句:它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在整个答案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老师,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从而使其了解自己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容易忽略这一项,应予以注意。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当然,也不可过分拘泥,因为有的名词是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如文化方面,就没有"行为"一项。又如"推恩令",也不具备地点一项,有时原因与目的又可以合并说明。但时间一项一定要有,主要应指出朝代。

...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套路及解法技巧总结

2020-08-01 15:33

根据主观题的设问方式,我们可以将其主要分为五大类。

对材料解析题要从两个方面分层,一是对设问分层,二是对材料分层。对于试题设问的分层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即审四语。

对于材料的分层,一要明确材料主旨,这一信息结合材料和设问内容或材料开头语和材料出处即可获取;二要明确材料内容,即材料包括或涉及材料主旨的哪几个方面。划分材料内容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2.材料的断句构成、标点符号,主要是句号、分号、省略号等。

3.一般情况下,一个要点2分,分值为6—8分,则要点为3—4个,即3~4个层次。

分层之后,最后返回问题,根据对设问和材料的分析,联系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1.命题形式:一般是1个材料、1个设问,分值在12分。

2.考查知识:以纵向或者横向命题为主,以当前社会热点及学术热点等切入,考查学生纵向综合及横向对比的能力。

3.考查能力:以概括、比较等设问方式呈现,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和归纳信息、对比分析的能力。.

1.审设问:审清答题来源和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明确答题方向。

2.读材料:首先读材料出处,图片、图表、表格信息,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史书文献、背景信息等。其次,审读材料正文,找出材料的中心论点、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和关联点(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
相关标签:
历史学家一个月挣多少钱 历史学必看专著 历史学必读十大书籍 历史学界著名学者 历史官场小说完结本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