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21 09:55:10
3月29日晚,厦门曙光救援队到达缅甸机场。
一名在缅甸的泰国女子激动落泪,感激之情无法言表。
而缅甸华人更是哭得不能自已,一把辛酸泪。
“我们没日没夜地挖,徒手搬钢筋,多亏你们来了。”
缅甸地震,中国率先决定提供1亿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截止到目前,我们的云南救援医疗队、蓝天 、深圳公益救援队等省救援均已抵达。
应急管理部派出多部门组成的人员,带着20吨物资在29日下午抵达。
中国国际救援队更是带着医疗院队搜救队,以及破拆设备、野战医院系统展开高强度救援。
奇了怪了,缅甸一场地震,反而是中国成了“救星”。
遇到困难找人民子弟兵,中国军人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不只是缅甸,连“宇宙第一”的大韩民国都受不了开始“破防”了......
根据缅甸官方30日下午的通报,已有1700人死亡,3400人受伤300人失踪。
缅甸发生7.9级大地震,按理来说军队应该早已奔赴一线,动员全国力量救灾。
然而奇怪的是,却很少能看见缅甸政府或者军人救灾的消息。
政府军领导敏昂莱第一时间做的,就是向外界求助。
“各国、各国际组织、民间组织,帮帮我们吧!”
事实上缅甸军人别说救助,不捣乱就不错了。
尤其是震中曼德勒省,这个地方多方武装力量盘踞,当地人民平常就生活在惊恐之中。
...有人认为,中国人通常秉持“以德报怨”的原则,往往宁愿忍受委屈,也要尽力帮助别人,而日本人则表现出“忘恩负义”的特征,时常会对曾经的恩人反咬一口,犹如养不熟的“白眼狼”。历史上,许多事件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尤其是100年前的关东大地震,它便是其中的典型。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8.1级的强烈地震,死亡人数超过了10万人,受灾群众则多达100余万。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传到中国后,立刻引发了全国范围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当时的中日关系已经非常紧张。自清朝晚期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就屡见不鲜,尤其是甲午战争(1905年)之后,中国深受其害,民族危机重重。而日本则乘机崛起,成为中国的“世仇”。
民国成立后,日本继续在中国插手干预,通过扶持地方军阀获取利益,还强迫袁世凯签订了屈辱的《二十一条》。更令中国愤慨的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世界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了日本,中国代表强烈抗议,并引发了国内广泛的反日情绪,最终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要求归还青岛并废除不平等的《二十一条》。因此,1923年,身处这个背景中的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充满了仇恨,甚至希望整个日本从地球上消失。
然而,当关东大地震发生的消息传来时,中国却展现出了“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怀,对日本灾民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孙中山在得知震情后,立刻向日本政府发去了慰问电。与此同时,北洋政府也决定向日本捐款捐物,帮助灾民渡过难关。特别是在物资方面,北洋政府不仅解除粮食禁令,允许向日本运送救灾物资,而且所有运往日本的物资免除出口税,以确保援助能够及时到达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