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1-15 08:00:49
晨报讯(记者 解辰巽)昨日记者从央视获悉,经总政批准立项的十八大献礼作品、大型高清电视文献纪录片《新世纪强军路》,经过多次策划研讨已经确定拍摄大纲和分集提纲,并进入紧张的脚本创作和资料搜集阶段。
该节目由《军事纪实》栏目承担制作,特邀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专家学者加盟组成强大创作团队,立志打造出一部权威展现新世纪以来我军全面发展的精品力作。
《新世纪强军路》以我军在新世纪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大气、威严、现代感为整体基调,紧紧围绕“新使命、新举措、新发展、新成就”,以全新视角表现我军近十年发展的伟大成就。本片共6集,囊括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筹划部署、思想政治建设、军事训练、体制编制改革、武器装备、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全新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真实反映我军十年间的巨变,展现我军新世纪的奋斗之路。
《新世纪强军路》计划3月份全面完成脚本创作,4月份展开全面拍摄,9月份全部制作完成,于十八大召开前夕播出。
参考消息网10月6日报道 俄罗斯《劳动报》网站10月4日报道称,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强军》自9月29日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它介绍了中国军队自中共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在改革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 除中央电视台以外,地方卫视也纷纷重播这部纪录片。纪录片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政治生态、组织形态、力量体系和作风形象方面的重塑进程,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4日报道称,根据中央电视台播出的8集纪录片《强军》,中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超级计算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 纪录片称,在努力实现军事现代化的同时,中国还在努力培养先进军事硬件领域的年轻科技人才。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推动军事硬件的发展,以实现拥有一支能在全球部署的远洋海军的目标。去年,大批先进军舰进入海军服役。 纪录片介绍了中国反导专家陈德明及其科研团队进行的反导试验,称在反弹道导弹技术方面,中国正在追赶美国。 纪录片称:“当时,世界上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的只有2个国家——美国和中国。” 报道称,陈德明参与了过去30年间中国的反导试验,包括2010年在中国西北部进行的一次反导试验。去年7月,在韩国宣布将部署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后,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了这次反导试验。 纪录片称,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研团队中,40%的科研人员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在校学生。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几十名学生还参与了“天河二号”项目。2013年至2015年,“天河二号”曾是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军事专家何启松(音)说,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国旨在研发能够超过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先进武器技术的目标。 何启松说:“事实上,许多涉及卫星和计算机研发的科技创新都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在做,这意味着,未来这些年轻人将努力实现中国打造一支做好战斗准备的军队的目标。” 他还说,过去30年间,中国对国防科研投入了大量资金。
...近年来,中国军网八一视频推出《强军之路》(6集)、《强军之路·向百年》(4集)、《热血与山河》(4集)等多部系列微纪录片,它们以质朴的镜头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新颖的拍摄手法,将来自不同军兵种、不同岗位战士的动人故事呈现给观众。
系列微纪录片注重细节刻画,聚焦平凡战位、普通一兵。微纪录片的视频时长短,虽然无法全面展现每个岗位上战士肩负的职责,但是抓住关键细节也能刻画出其独特之处。如《强军之路》中《追伞的兵》一集,以空军保伞员这一岗位为切入点,书写他们的工作日常。通过镜头,观众细致了解了保伞员的“叠伞”训练。而这一岗位为何被称为“保伞员”而不是“叠伞员”,正是该集刻画的重点细节之一。片中,大量镜头语言被用来表现叠伞的繁琐步骤。每一个折痕、每一次检查,都被镜头放大并进行细致的技术处理,使观众一目了然了解到保伞程序的精细性,对于保护战机和飞行员安全至关重要。保伞员的岗位职责重在一个“保”字。镜头缓缓推进,观众看到了保伞员严谨专注的工作情景,他们对每一道程序都充满敬畏,这些看似平凡的动作,凝聚着他们对职责使命的担当。正是这种无声的诉说,让观众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保伞员在平凡岗位上抒写着不凡篇章。《强军之路》中《一把好枪》,讲述了陆军某部轻武器精度射手胡建设30余年的试枪经历。镜头下,胡建设用粗糙的双手轻抚着枪身,眼神中透露出对每一把枪的熟悉与敬重。无论是炎炎烈日下,还是凛冽寒风中,胡建设总是耐心地调试着每一把枪,不容许有任何微小误差。他那专注的神情,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每一把枪不仅是武器,更是他并肩作战的战友。这种深厚的情感正是通过细节刻画体现出来的。胡建设的经历,折射出那些在各自专业领域专研精进的战士的工作日常,他们或许不为大众熟知,却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