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为古人讲历史饼好吃

更新时间: 2025-09-23 13:19:43

站內所有关于我为古人讲历史饼好吃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我为古人讲历史饼好吃有关的所有知识

古人吃啥样的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自古以来,赏月、吃月饼就承载着人们对于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这个中秋节,让我们从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几件馆藏文物中,看看古人吃的月饼是啥样。

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有一个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这件月饼模子呈圆形、雕刻精美,内圈居中图案为月宫仙阁,高悬的匾额刻有“中秋明月”四字,门口的嫦娥亭亭玉立,门外一侧为玉兔捣药场景,另一侧为月宫玉桂,外两圈以吉祥花卉纹饰装点。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月饼是应时应景且具有文化特征的“食用艺术品”。清代《燕京岁时记》中提到“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古人将金蟾、玉兔等寓意丰富的各样图案雕刻在模具上,让图案在月饼上“活”起来。

清代木质“振记稻香村”糕点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另一件清代的木质“振记稻香村”糕点模子更加妙趣横生,它既能制作月饼,又能制作其他糕点。模子内刻有“稻”“香”“村”字样以及桃子、石榴、莲子、鱼等图案,这些图案蕴含着长寿、多子或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这时便出现了以芝麻、胡桃仁为馅料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了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逐渐流传。清代时,中秋吃月饼更加普及。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的习俗。月饼模子是月饼这一饮食文化的载体,一般选取结实耐用的硬木,如枣木、梨木等,模子内大多刻有“福、禄、寿”等字样或玉兔、莲花等吉祥图案。

...

跟着古人吃饼:盘点古代各种美味的“饼”食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盘点一下古代的“饼”。古代对“饼”的概念和现代是有些不同的,除了我们熟悉的烤饼、蒸饼、油炸饼外,还有水煮的饼。

首先是胡饼。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本土的饼。胡饼始于汉朝,是由西域传入的饼,用炉子烤制,表面撒上芝麻,类似今天的馕或烧饼。

》,里面有一句“胡麻饼样学京都”。当时胡饼是流行的主食。

然后是烧饼。烧饼是魏晋后流行起来的。它以面粉烤制,常常夹肉或糖。《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羊肉烧饼:“烧饼用面一斗,羊肉二斤”。

接下来还有光饼。这是明朝戚继光抗倭时发明的饼,其实是一种军粮。光饼的中间有孔,穿绳穿挂,便于携带。至今,福建地区仍有吃光饼的习俗。

蒸饼早期指的就是蒸制的面食,后来演变为馒头。

晋朝时期,蒸饼改为“炊饼”。这个名称大家应该很熟悉,《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就是炊饼。

到了元朝,就有了乳饼。这是一种加了羊奶或牛奶的蒸饼,在游牧民族饮食中很常见。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种饼称为“粔籹”,是用在米面里活蜜,搓成细条后扭成环形,用油煎熟。

《楚辞·招䰟》里就有记载:“粔籹蜜饵,有粻餭些。”意思是:甜面饼和蜜米糕作点心,还加上很多麦芽糖。可以从中看出楚国的饮食文化。

...
相关标签:
我为大秦续命听书 我于人间已无敌 我亲妈是首富 我到仙界建仙山 我吃西红柿十大巅峰之作